分节阅读 694(2 / 2)

不要以为地方官做表面功夫真能瞒得住领导,其实领导也是眼不见心不烦,下面官员的劣迹,也是上面官员的污点,通常领导自然不愿看到。

没有看到,终究有一天纸包不住火的时候,只是失察之责。看了却不过问,终有一天出现麻烦,那就是领导责任。

怕人言,所有官员都前呼后拥,你身边没有人,别人就说你身边没有群众,更甚至说你已经被官场边缘化。除此之外,詹继东更怕的是什么,梁先学自然清楚。

在梁先学看来一个官员,贪与不贪,并不在于他自身的行为,而在于上面是否要查他。上面不查,你再贪那也是不贪。现在流行无罪推定嘛,既然执法部门不判定你有罪,那你就是清白的。而问题的实质却是,多少人肯定经不起查,一查肯定出事。

为什么一查肯定出事原因很简单,若要办所有官员一个财产来历不明罪,那是肯定漏不掉一个的。官员吃的喝的都是国家的、别人送的,就算清廉,可过年过节,还会有红包购物卡,说要能把财产说得清道得明,那才是咄咄怪事。

有人说,给领导送了什么礼送了多少,领导不知道,如果没有送,领导一定知道。

这话有一定道理,但不精准。领导并不在乎给他送了多少礼,他重视的是自己的分量。官员到了一定级别,仍然贪得无厌地捞钱的,毕竟少之又少,绝大多数一线官员,已经没有了金钱的概念,只有数字的概念。为什么有的官员到澳门赌场一输就是几千万几千万对于他来说,其实是一个不太大的数字或者说一个平常的数字,他每天坐在办公室里批出去的,差不多也就是这样一些数字。

一个乡长,批几万元,便是一个天文数字,一个县长,几乎没什么机会批几万元的支出。而一个市长,如果每一笔十万元百万元的支出,都需要他签字,估计仅仅这一件事,就会让他累得吐血。这些官员们之所以对钱没有基本概念,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公家的钱和他们私人的钱,在他们的概念中,已经弄混了。他们绝大多数个人支出,都在公款中冲销了,对于送礼,那点东西他们根本就看不上眼。

既然如此,为什么领导一定要收礼呢

其实,在领导们眼里,送礼已经不是物质或者金钱的替代品,而是一种个人分量的量化标准。领导对下属很看重,但在下属眼里,究竟有多重领导永远不知道。当下属来给领导送礼的时候,领导知道了。下属送给他的礼物,对他的重要性进行了定量。

詹继东没把什么传闻周书记要把他如何如何放在心上,他担心的应该是怕这样闹得满城风雨,真把中纪委给招来了,那才是要命的

梁先学也不得不有所表示,也不得不帮着詹继东灭火,毕竟他的那位情人也是通过詹继东的手承揽了不少事情

詹继东的心情也极度的糟糕,贪婪两个字,本来是冲那些利欲熏心者说的,詹继东自认为不是利欲熏心的人。这么多年,他坚守着一个原则,不该贪的钱,绝对不贪,不该揽的事,绝对不揽,可是一路走下来,他却发现,自己离清白两个字,竟越来越远。离纯洁两个字,就越是沾不上边。是什么力量,让他走上了一条并不想走的路又是什么力量,让他放弃了原本抱守的“独善其身,不与浊流同污”的信条,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或许在这些原则中少了一条,不该抢的权,绝对不抢,但詹继东对于这个答案也不是很肯定。

有些问题是没有答案的,越是苦恼着众人的问题,就越追寻不来真相,这是普天成的人生经验,也是他灌给自己的麻醉剂。有时候他觉得,人更像一台机器,被安装在什么地方,你就得按什么地方的步调运转。小齿轮并不因对大齿轮抱有想法,就不跟它同转。风扇绝不能因空气太肮脏而拒绝工作。人也一样,位置确定后,你的命运基本就定了。

但詹继东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一步步滑向深渊,他的耳朵和眼睛,是用来听潮观潮的,任何风吹草动,潮起潮落,他都不能放过。他的嘴,是用来吹火的。有些火需要及时熄灭,他就要用灭火的功夫,有些火需要烧起来,他就得用煽风点火的本事

但不管如何,他的心里都有一种从来没有的惶然

詹继东惶惶不安,而陆政东正如梁先学所想的那样,目光确实没太多的放在詹继东身上,现在的詹继东已经难有翻身重新具备较强实力的机会,没有机会他就没有本钱和资格。

陆政东所想的是更高更远的事情,到了现在这个时候,虽然说他现在依然要立足于贝湖,要打好这个基础,但也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一些问题,不管是在贝湖或者调到其他地方或者调到京城,他都要思考一些工作的方向,寻找一些突破口。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取得的成就毋庸置疑,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并不轻松,一些当初就棘手的问题一直没得到很好的解决,一直拖到现在,越积累越难解决,而且发展本身也会产生一系列问题,这是必然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有人讲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克难阶段。

从经济层面来讲,必须要进一步对政府削权,减少审批环节和事项,简政放权,把应该由市场去调节的交给市场。

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内依然是大政府小市场,政府管得太宽太细,实际上有时候是越庖代厨,不但效果不好,而且权力过于集中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最为突出的便是权力寻租导致的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等腐败。

还有一点必须要改变干部的考核机制,现在的干部考核主要还是以gd为主,绝大多数地方党政主要领导的八成精力用于招商引资快速提升gd的活动,招商引资层层下任务。无论是东部沿海地区还是内陆腹地,不论经济实力强弱,也不论已有的外来投资多寡,在gd和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压力下,不少地方政府对主导招商引资活动有增无减。

有的干部戏言,现在招商引资竞争不是大鱼吃小鱼的问题,而是快鱼吃慢鱼,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的过程中以行政行为为主导,让利“过度”,在以发展为借口下频频撞击税收、土地等政策“红线”,依靠行政力量扩大投资规模,冲击市场公平,此种行为将严重削弱国家经济转型的努力。

政府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具有调动很多资源的权力。政府“越位”直接参与经济后,为了追求政绩和规模。容易破坏正常的市场规则,扭曲市场经济体制下应有的公平、公正、公开等基本原则,以及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应具有的基本职能。

改变以往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更多地采用经济、法律等手段来调控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