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从零开始 > 分节阅读 4072

分节阅读 4072(1 / 2)

d,除了一圈齐腰高的栏杆之外就剩下脚下一层钢板而已。控制台就是一个拉杆,往上推就往上走,往下拉就下降,一松手就停车。

我们到了这边之后又被转交给了另外一个军官。之前带路的那位转身就跟着缆车又回去了,而且这位走的时候连那个日本政府的办事员也一起带走了。我们四个只能单独跟着那个军官乘坐其中一部电梯往下走。

这个峡谷的深度真的相当夸张。一直下降了很深之后我们才到达底部。这下面本来应该是条地下河,因为地面上全都是鹅卵石,但是现在却看不见水,大概是日本人在这边建立基地的时候顺手把地下河给改道了,或者干脆就是被抽出去了。

顺着这个满是鹅卵石的河谷向前走,不多远就可以看到一只照明灯。所以下面的光线还不错。继续前进不到二百米我们就看到了一处施工工地,在河谷的左侧岩壁上嵌着一大块金属板,明显能看出来创造者的风格,这应该是一处遗迹,只是还没挖出来。不过我们的目的地不在这里。跟着那个军官继续往前走,不多远又发现一处遗迹。这个遗迹明显埋藏的特别深,外面已经挖出很大的一大片空地来了才看到那个遗迹飞船的一点尾巴。不过看推进器的大小,这应该是一艘相当不小的飞船。当然也可能是飞船的一部分。

从这里再向前走不多远河谷就变成了t字形。我们来的这个方向应该是刚刚开发的,因为地面都是鹅卵石,而横向的这条通道却是铺了水泥地平,就连墙壁上都做了简单的抛光,至少没有那种会撞到脑袋的突出部了。

没想到在这边的路上居然还有一辆车在等着我们,虽然是个高尔夫球车一样的小型电动车,但是跑起来飞快,很快我们就被送到了横向通道的其中一端。这边的开发明显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因为墙壁上可以看到非常古老的建筑风格,那种风格的建筑搞不好都是二战刚结束的那段时间搞出来的。在这边已经很少有在施工的地方了,毕竟是开发了很久的区域,不过这边却是有很多就地挖掘出来的洞穴,里面都被改造成了实验室,透过外面的玻璃墙就可以看到里面一群一群的白大褂们拿着一堆实验材料在那里折腾。

我们被带到了一处钢架结构的旋梯上,爬上五米多高的旋梯之后就是一扇嵌在墙壁上的大门。军官将我们送到这里居然又换人了。这次接待我们的是个一身军装的妹子,看起来倒是比之前的死人脸军官养眼多了。不过进去之后没走到五步她就微笑着向旁边的一个门里做了个请的手势说道:“请进,涉谷将军已经在等着你们了。”

我点点头推门就走了进去,然后发现房间里有个大光头正在一堆文件后面埋头写着什么。看到我们进来这个大光头立刻从那堆积如山的文件后面走了出来,而这个时候我才看到这位涉谷将军的全貌。

说实话这位的长相其实还不错,但是总给人一种很不搭调的感觉,而原因就是他这一身打扮。门外的那位秘书妹子说这里面的是涉谷将军,而这里就他一个人,那就不存在搞错的情况。但是,眼前这位身上穿着的不是军装,却是白大褂,眼睛上还架着一副原片的金边眼镜。这一套东西看起来应该是斯文人的打扮,而且不是医生就是科学家,反正一般人是不会穿着白大褂到处晃荡的。但是,这位虽然穿着科学家的打扮,可人长的却怎么看都不像科学家。

你可以想象一下身高两米的光头州长大人带着金丝眼镜穿着白大褂的造型。是不是觉得很别扭眼前这位就是这个造型。在平均身高不到一米七的日本,这位两米开外的身高绝对算是特殊存在,而且那跟大腿一样粗的胳膊都快把白大褂撑爆了,这算是哪门子的研究人员啊最后就是那个光头。虽然研究人员不修边幅是共识,但光头真心不多见。你要顶个鸡窝头我都觉得很正常,可这个大光头就

虽然我觉得这位的造型很别扭,但人家自己貌似一点都没发现,而且这位的行为和穿着一样极端不搭调。日本人的严谨基本上算是民族特征之一了,虽然最近出了不少奇葩,但总体来说大多数日本人还是很严肃的,尤其是在处理公务的时候。但是眼前这位的热情却是好像公关部门的人员一样,那脸笑的都快要长出花来了。要不是我非常肯定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我差点就要以为这家伙是不是打算跟我借钱呢

尽管觉得对方的行为有些奇怪,但不管怎么说热情总比不搭理你要好的多,所以我就和他说了一下我们来这边的目的,而这位在说了一大通客套话之后才终于说出了他真正的目的,而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搞清楚这不正常的热情是怎么回事。原来他是有求于我们,难怪态度这么好,不知道的还真以为我们中日两国是友好邻邦,互相扶持着度过了几千年呢搞了半天问题出在这里啊

第三十章跨国合作

虽然很婉转,但既然要我们帮忙,涉谷将军就不得不将自己的要求说出来,所以我们最终还是明白了他的意图。

其实这个事情也非常的简单。创造者们留在地球上的遗迹非常多,几乎可以说是遍布全球,日本也有一些就不足为奇了。但是,这些遗迹却都存在着一些很讨厌问题,那就是打不开。

创造者们的技术相对于地球人的技术来说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了,那些坠毁的飞船虽然历经万年,依然是原来什么样,现在还什么样。所有的飞船除了从太空中掉下来的时候摔坏的那些部分,其他的部分都封闭的死死地,不管是用电钻也好、激光切割机也罢,对这些材料几乎都是无能为力。当然,也不是真的完全打不开。水滴尚可穿石,何况是电钻还有激光器呢。

所以,遗迹是可以打开的,但是太费劲了。如果只是单纯的破坏,那可能还要容易一点。但问题是人们需要的是遗迹里面的技术,所以不能单纯的破坏了事,要打开这些坚固的遗迹外壳,又不能破坏里面的东西,这就需要一定的控制力,因此破门的方法必须非常的小心谨慎。这样一来,遗迹的开发工作自然就是慢的要命。

那些遗迹飞船里面又不是装的全都是科技文献,有的只是冰冷的技术成果,需要反向工程研究才能得到其中的技术,可是创造者们的飞船之中也不都是高科技设备,比如说厨房、储藏间、卧室之类的东西即便到了创造者们的技术水平,也还是需要存在的。像是某些舱室之中大多都是空的,基本没有多少研究价值,而要在巨大的飞船残骸上找到有价值的房间并打开。那基本上就和买彩票一样,纯粹靠运气。

如果说可以无限制的研究下去,那慢点也就慢点了,倒是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国家投入这么多的人力物力,一直不出成果。谁也撑不住啊即便那些领导者们也知道这个东西急不得,不会主动去催促,可难道上面不催,下面的人就不想要成果了吗即便不是所有人都是研究狂人,但只要出了成果,那奖励什么的肯定是一堆堆的往下发,所以不管是真的一心只为研究,还是为了奖励,反正参与进来的人都是一心想着能尽快出点成果的。

而且。现在还有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移民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