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启高一 > 分节阅读 47

分节阅读 47(2 / 2)

“四大名捕震关东能出简体版就是意外之幸了,赚多点赚少点,没多大差。像王国华说的,权当是给我打名气吧”

想通了的张谭,很快就抱了十本盗版四大名捕震关东,跑去柜台结账:“老板,算算多少钱。”

不是张谭舍不得花钱买正版,而是没找到爱知书店,别的书店他也不知道位置。况且,不得不服气,盗版书比正版书质量还要好。

拿盗版书送人,感觉更有面子一点。

“t,这都什么世道啊,盗版书比正版书质量还要好”

“等下一本书再出版的时候,得好好跟出版社说一声,质量不能再这么差了,定价这么高,就得对得起这份价钱。”

柜台上,书本摊开。

博学阁书店的老板点了点,笑说:“总共130元。”

“打个折一百吧。”张谭掏出一百块钱,放在桌子上,没好气的说。理智上接受了盗版书的存在,但心理上还是很不爽。

“同学,你这是在特价区买的,本来就是打过折的了,不能再打折了。”

“你这是盗版书,不用付版权费,还卖这么贵”

老板把脸一唬:“侠们可不能乱说啊,我们这是特价书,都是正版”

“老板你确定”

“当然是正版。”

张谭把手机掏出来:“信不信我现在就给工商局打电话,举报你卖盗版书。”

老板看到张谭不像善茬,立刻变了个笑脸,收下一百块钱,快速把书打包好,递给张谭:“同学啊,这个今天就算我请客,一百就一百吧,下次多照顾点,卖书也不容易,赚不到多少钱。”

如此,下午天擦黑,张谭带着十本盗版书,回到了岗集镇。

第091章 修葺祖坟

买自己的盗版书送人,张谭怕也是作家界的一朵奇葩了。

无奈时期的无奈之举。

有繁体版珠玉在前,这一次的简体版并未造成太大的风波,顶多是谭明霞享受到了左邻右舍无与伦比的羡慕眼神。

第二天下午,天气正晴好。

老张家的一大家子,都集中到了大伯家的院子里,开始打纸钱。纸钱就是那一叠叠的黄色草纸,十分粗糙。打纸钱时,用棒槌敲打镰刀的接口,因为接口是圆形的,可以将纸钱上印出一个一个的圆圈,象征是天圆地方的铜钱。

这都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老习俗了。

“炮仗、烟花都买了吗”爷爷张贺农从屋子里走出来,面无表情的问。

“都买了,老大张谭大堂哥去买的。”大伯回答。

张贺农点点头,又回了屋子里。

张谭一边帮着打纸钱,一边心里十分感慨。

每年这个时候,爷爷的心情怕都是异样的伤感,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到了晚年,却孤零零一个人,怎么都不可能心如止水。

上辈子张谭还小,并不是很能理解爷爷,或者说并不是很关注爷爷的情绪。等到长大了,能够有成熟的想法了,爷爷也在北亰奥运会的一年后,无疾而终。现在再去看,就能发现,老人往往是一本厚重的人生之书。

爷爷也不例外。

以往,清明祭祖并不是很隆重,爷爷张贺农的父亲、张谭的太爷爷曾祖父,早早就在战争年代中去世。幼年丧父的张贺农成了村里的放牛娃,地主家小孩上课他去偷听,因此得到了教书先生的赏识,将女儿下嫁与他。

也就是张谭的奶奶。

奶奶有一个很美丽的名字何露雪,跟英国的著名冰激凌品牌和路雪读音一模一样。

当时的人结婚普遍都很早,张贺农与何露雪十几岁就成婚,真的可谓是“少年夫妻”。

或许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夫妻恩爱的情况并不多,张贺农和何露雪也大抵差不多,张贺农很大男子主义,在家里说一不二,打骂也是有过的。不过一路风雨扶持,何露雪还是给张贺农生了四男一女,有了一个大家庭。

但好景不长,大概张谭三岁的时候,奶奶因为摔了一跤,摔到了头部,当时农村农忙,一大家子都忙着下田干活,就没怎么在意。张贺农又在镇上,经常不回家,导致了奶部摔伤,没有及时去医院检查,只是简单的包扎了一下。

没过多久,奶奶去世,原因是颅内出血。

张谭当年还小,尚无记忆,不清楚当时爷爷有什么样的反应,总之再后来,每年的清明祭祖,在张贺农的要求下,全家所有人没重要事不得无故缺席。

爷爷并未有提及过奶奶的事情,但现在的张谭能够感受出来,他对奶奶的思念,其实很深沉。

而要求祭拜奶奶时不得有人缺席,或许就是想补偿对奶奶去世的悔恨

“大伯,要不要去镇上买点松树,把奶奶的坟地种上一圈”张谭抬起头,提议。

大伯有些迟疑:“种松树啊”

张谭点头:“我回来的路上,看到街心那边有人在卖树苗,车上还有不少松树。我想去买个十几二十棵,给老坟地都种上,最好再去请人雕两个石狮子,放在墓碑前面。”

别人还没说话,张全顺就抢着说:“扬扬这个想法好,老坟地是得修整修整了,光秃秃的不好看。大哥、老三、老四,我看啊,不仅要种松树,放石狮子,还要把老坟地周围用砖头圈起来。老陶家的坟地就在边上,早点把界线划出来,省的以后扯不清。”

一说起这个,老兄弟四个,就停不下来了,你一言我一句的勾画老坟地的建设问题。

没一会张贺农也过来了,当场就下了指示,不要怕花钱,没钱他拿退休金出来。身为国家退休老干部,张贺农的存折上面,钱不少。

张谭便说:“爷爷的钱不要用,用我的吧,我正好四月份的稿费来了,这次就不上缴了,都拿出来给奶奶俢坟。”

张全顺跟着点头:“对,就让扬扬出,以前我妈是最疼扬扬的,临去之前还在帮谭明霞带扬扬,他该尽一份孝心。”

张全顺父子要尽孝,或者充阔,大家互相推辞了一阵,也就默认了。

当下全家行动起来,去镇上买松树买石狮子、买砖头买水泥,又发动小一辈的去翻整土地,准备上过坟之后,在上面铺一个水泥台子。

就差没有重新立一个墓碑了。

立碑要刻字,现在来不及,得等到明年清明。

老张家在老坟地轰轰烈烈的修墓,被不少人看见了,把这当成是一个有趣话题,在背后闲聊的人自然不会少。

“老张家这是阔绰了啊,又买石狮子,又种松树。”

“可不是吗,买了十八棵松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