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启高一 > 分节阅读 79

分节阅读 79(2 / 2)

“哈哈,偶看探长比较适合演欧阳克。”

“你们看了神雕侠侣吗,不是郭靖和黄蓉做主角了,是杨康和穆念慈的儿子杨过,女主角是古墓派传人小龙女。”

“楼上请问神雕好看吗,还没买呢。”

“回复楼上,我朋友都说好看,但是我觉得有点遗憾,不是郭靖做主角了,老是看到杨过就想到了杨康,不过质量还是很高水准。”

“我也看了,比射雕不差,小龙女出场时好惊艳啊。”

“真这么好看吗,那我赶紧去买一本回来看看。”

“可惜要一个月出一本,看得不过瘾。”

“楼上就知足吧,谭张的创作速度,已经是光速了,从射雕到神雕,两百多万字,一年就写完了。我追张非凡的泥牛入海,追了半年了,才给我写了十万字不到,结果这家伙又去给武侠故事写短篇去了,这不是坑吗”

“话说,我好喜欢四大名捕的,探长还写吗,想看无情、铁手他们的故事了。”

“不知道,没消息。”

“楼上你们已经严重歪楼了。”

张谭将天涯论坛给关了。

看着空白的文档,振奋一下精神。享受过了吹捧,接下来就要干活了,射雕英雄传的剧本,他要认真对待起来。

撵走刘长山三个人不算什么,几个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垃圾编剧而已,也就是刚开始,张谭有点措手不及。

第一次遇到这种被对方裹挟媒体炮轰的局面,难免会底气不足。

然而发了真火之后,审视彼此之间的差距,张谭才豁然发现,他是读者万千的大陆武侠文化扛把子,对方只是没几个人认识的编剧,这差距,当真是有如鸿沟天堑一般巨大。

如果他一开始就对剧组施加压力,早把三个垃圾给压服了,兴不起半点风浪。不过现在虽然兴起了一点风浪,但结果倒也没多大差别。刘长山三人依然被撵走,并且剧组也发表了声明,证明三人是自找的。

就算刘长山三人,再如何向媒体哭诉,也没几个人信了。

这个社会,成败论英雄。

不过张谭虽然找到了自己的底气,直接掀桌子把三人撵走,但外界对他的质疑和批评还没有结束。

他必须通过射雕英雄传的编剧工作,来反击那些质疑他的名人。

“说我不懂编剧瞎插手”

“你们当我是白看了那么多部电视剧了吗,每年暑假还都要温习一两遍”

严格说起来,每年暑假,被金庸剧循环洗脑的张谭,编剧能力才是最强的啊未完待续。

第148章 庐州工作室

优秀的编剧转做不了作家,作家却能转做优秀的编剧,写海岩剧的海岩、写贺岁剧的王朔、写军旅剧的都梁、写一九四二的刘震云,写奋斗的石康,都是优秀的作家,然后有电视电影改编邀约,转行做了编剧。

造成这样原因的本质就是,作家拥有原创故事的想象力,而编剧只有加工成品的能力,想象力是天生的,加工能力是后天训练的。中国的很多编剧,在技巧方面,绝对没话说,很多剧本的转场安排,都是相当出色的。

但是,他们就是缺想象力。

所以写得结构再完整的剧本,拍出来后,仍然可能是一坨屎。

早在七、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很多大文豪的作品,充满着思想性的作品,被编剧本改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余华的活着。这些作品用文艺手法的改编,把故事讲出来,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在国际上拿了很多奖。

然而到了商业片时代,没有文学作品的支援,需要编剧自己去发挥创作能力,那就完蛋了。十个有九个编剧要扑街,铸就了国产烂片的巨大名头。而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原创的i内容增多,才渐渐的爆发了一批优质的电视剧、电影。

所以从一开始,影视圈很多人就把作者和编剧的地位弄颠倒了。

认为是编剧成就了影视作品,电影电视火了,那是导演的功劳,那是演员的功劳。那是编剧的功劳,唯独忘了算作者有多少功劳。甚至有些编剧还堂而皇之的认为。自己的改编能力很强,火是自己的本事。不是原著,只是他选择了某一部小说来改编而已。

这大概也是影视圈的怪现象之一了。

八月天的夏日,正是一年最炎热的时候。

小洋楼里的空调呼呼吹冷风,张谭就躲在空调屋里,闭关写剧本。

他没学过编剧这个专业,说实话外行人是很少会直接去写剧本,但是张谭的编剧能力却也不是瞎吹的,电视剧就是剧本的成品。很多编剧在编写剧本之前,都要看很多不同题材的电视剧。以在脑子里给剧本打下一个框架。

剧本最难的部分,无疑就是分场景分镜头,每一场每一场很细的场景镜头,这一点是张谭不具备的能力。

而张谭的优势则是他脑子里有很多现成品,83版和94版这两版射雕,几乎都烂在心里了,03版央视的射雕也看过几次,可以说里面很多经典场面,他都记忆深刻。当然只靠着这些记忆。是写不出来剧本的。

剧本是对整个导演流程的阐述,如何转场、如何留白、如何让演员自由发挥,都有严格要求。

奈何走了刘长山三人,却留下了他们的半成品剧本。

张谭不至于矫情到有半成品而不用的地步。事实上刘长山三人这一版的剧本虽然毛躁了一点,但大部分的转场、铺垫都做得不错,可以直接拿来套用。

半成品的剧本。加上张谭的经典画面。

这样组合出来的剧本,绝对不会差。

这是张谭的底气所在。

“当年暑假的时候。所有电视台都在播放金庸的武侠剧,想转台都没地方转台。只能强迫自己看了一遍又一遍,差点成了梦魇。现在就是你们这些蹂躏我多年的武侠剧,报恩的时刻了,能不能重现你们往昔的精彩,就看这次剧本写得成功或不成功了。”

啪嗒。

手指在键盘上敲打文字。

日外。

日内。

某某场景。

道具描写若干。

某某演员念某句台词。

哪个地方需要加表情加动作。

第一场景戏和第二场戏的内容多寡。

张谭写剧本的速度,简直就是文思泉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