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1(1 / 2)

倒是由以前的高粱面进化到了玉米面,可白面和肉依然不能常吃,基本上是逢年过节割点肉蒸些白面馍吃,最主要还是农民的收入太低了,一年辛辛苦苦忙到头,也剩不了几个钱,人均年收入只有一百多块。

还是得想办法让农民创收啊

中饭山杏娘准备得十分丰盛,榆钱饭,白面馍,红烧肉,韭菜炒鸡蛋,野菌汤,拌三样,思思看着像是米分条拌辣椒和黄瓜丝,挺好看的,还有一碗看着好像是炒土豆丝,据刘山杏说是炒洋芋擦擦。

黄原这边把土豆叫做洋芋,洋芋擦擦就是用洋芋在擦擦上擦出来的丝用辣子炒熟,看着红黄相间,吃起来也相当美味,虽然有些辣,可是实在是极好吃,又面又甜又辣,比以前吃过的狼牙土豆还要好吃。

还有那碗拌三样味道也很不错,酸辣可口,十分下饭,只是这里的菜都太辣了,思思吃得眼泪都流了出来,嘴唇红通通的,接连喝了三碗野菌汤,再加一碗榆钱饭,这才觉得喉咙里的辣味淡了一些。

榆钱饭果然味道很不错,可大概是她对这道美食的期望值太高了吧,真正吃到嘴里却发现并没有书上描写的那种绝世美味,不过她还是很给面子地吃光了一碗榆钱饭,怎么说也是她想了两辈子的东西呢

山杏娘见思思辣得眼泪汪汪,不好意思说道:“不知道贺老师不能吃辣的,要不我给你重做些不辣的菜”

“不用不用,就是要辣的才好吃呢”思思忙摆手拒绝,吃的就是要这份辣呀

田新华本来是吃不了辣的,不过他好歹在这边呆了两年多,早就适应了这边人无辣不欢的饮食文化,不时拿手帕替思思擦眼泪,笑道:“不能吃辣还吃这么多,仔细回去喉咙疼。”

“好吃啊”思思撒娇道。

老徐早已对上司两口子时不时的秀恩爱见怪不怪了,不过刘书记一家却看得有些难为情,觉得闺女的老师可真是个娇性子,吃口饭都还要男人一边侍候着。

这顿饭吃得思思畅快无比,虽然结果是鼻子眼睛嘴巴都变成了红色,不过她享受到了美食呀

美食在民间这话果然不错滴

下午田新华在刘书记的带领下去村里转悠,思思去了刘青桃家,同样奉上了和刘山杏家一样的礼物,只不过刘青桃家的条件没有刘山杏家好,而且看着也没有刘山杏家收拾得整齐干净。

在刘青桃家稍坐了会儿,思思便回到刘山杏家向山杏娘讨教剪纸技巧,回去的时候还带回了许多山杏娘闲时剪的各种花样,并且带上了一袋子洋芋、一袋子蕃薯及一袋子榆钱儿,满载而归。

第443章这些都是艺术品

田新华这段时间都在思考该如何为当地农民创收的事儿,可一时办会却没想出好办法,田满银的成功致富之路在这边是无法复制的,两地的气候、土地差异太大,操作起来不是太现实。

思思倒是挺开心的,因为刘琪琪给她来信了,信上说她寄过去的面花和剪纸太漂亮了,被这边的英国朋友一抢而光,让思思再寄多一些过去。

思思看得笑嘻嘻,她就知道这些艺术品肯定会有人欣赏的,尤其是那些只知道东方丝绸和瓷器的老外,见到这些用色大胆、热情奔放的乡土艺术品,不喜欢才怪呢

快乐地哼着小曲为刘琪琪收拾她要求的面花和剪纸,思思拿起一样又放下一样,每一个都那么好看,她哪个都舍不得呀

肿么办

“怎么了看着这些面花发呆”

从厨房洗碗回来的田新华一进屋便见到自家媳妇坐在炕上发愣,面前摊了一炕五彩斑斓的面花以及红得耀眼的剪纸。

“这些都好好看,哪一样都舍不得送出去呢”思思嘟着嘴说道。

“阿囡要送给谁”田新华笑着坐到炕上,把思思揽到怀里,下巴抵着她的头,细腻的头发散发着好闻的香味,沁人心脾。

“就是琪琪姐呀,她写信过来说上次寄过去的面花和剪纸都被当地的朋友抢走了,让我再寄多些过去,她的朋友们还要呢”

“这些东西英国人会喜欢”

田新华掂起一只笨拙的兔子,兔子上点缀着红红绿绿的色彩,造型不别致,用色也不合理。尤其是那手法,一看就知道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就这样粗糙的面人儿,外国人会喜欢

外国人的眼睛都被面糊了吧

思思见到田新华那一脸嫌弃的神情不依了,转过身不满地说道:“这些东西怎么了多好看哪,色彩大胆奔放,造型纯朴。充满了浓烈的生活气息。这才是真正能代表中国的乡土文化呢比那些挂在画廊里的艺术品要美多了”

虽然仍是觉得这些东西不咋地,不过媳妇都生气了,田新华立刻便换了口气说道:“嗯。你这么一说还真是那么回事儿,是挺好看的,我家阿囡的眼光就是好”

“那当然,我看的能差嘛。没见琪琪姐说老外都抢着要呢”思思抬了抬下巴,小尾巴一甩一甩的。

只是她不多时又发愁了。还是舍不得呀

田新华见不得她那愁样,便出主意道:“索性你都寄过去得了,反正你那学生的娘不是会弄吗让她再多弄一些,大不了我们付钱好了。”

思思眼睛一亮。“对啊,这样我也可以趁机补贴一下刘山杏和刘青桃家了,让她们家多挣些钱。”

挣钱

田新华心中一动。心里有了一个模糊的想法,如果这事有门的话。那他这些天愁的事情也许就能解决了。

这可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呀

解决了烦心事,田新华心情大好,在思思的脸上重重地亲了两口,大爷爷说得没错,阿囡可真是个小福星呀

“哎呀,滚一边去,别把我的面花压碎了”

“没事,我们去另一边,不会压坏的。”

布帘刷地拉拢,不一会儿,炕上便传来阵阵娇喘声,满室春光遮不住呀

又过了几天,香港的末流也来信了,来意与刘琪琪一样,也是来讨要面花与剪纸的。

思思只得又去了趟刘村,从村里收购了一些面花与剪纸的成品,这些东西一般来说农家都会有收藏的。

想着可能刘琪琪和末流还会讨要,思思便让刘村的婆姨们再做一些出来,主要是剪纸,她下次再来收。

这个消息在刘村炸翻了天,面花和剪纸这些玩意儿大家谁也没当回事,黄原的婆姨哪个不会做这些呢

可没成想有一天这些不稀奇的玩意儿竟然还能卖钱了就是一张最普通的窗花都能卖两角钱,手巧的婆姨一天就能剪十几张,那可就是好几块钱呢

这可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呀

刘村的妇女们一个个似打了鸡血似的,卯足了劲捏面花、剪纸,当然,思思也事先打过招呼,一定要图案精美、生动活泼、色彩艳丽、花样创新等等,总之就是一定要弄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