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老臣”
皇帝那里,却是压根就不打算给他开口的机会。
正好外头小内监搬了冰块儿回来,皇帝就又挥挥手,示意他先不说了。
内监们有眼色,知深浅,动作麻利得很,半盏茶的功夫就安置好了所有冰块儿,又猫着腰,连瞥都不敢多瞥一眼,就退了出去。
待内监们尽数退了,襄安侯欠一欠身,便正是打算要再开口回绝皇帝的提议。
可是他还没开口呢,皇帝就笑着自顾自的讲了下去:“其次呢,你说永平是金枝玉叶,可你别忘了,燕褚和燕翕两个人,身上也留着我们赵家的血。”
襄安侯便立时无言以对。
可见皇帝心机之深。
召他入宫之前,显然是已经将所有的事情都算计好了。
他会如何回绝,又会拿什么借口来推辞
所以说什么都没有用,因为皇帝已经准备好了说辞,能够一一的堵死他的退路。
还能说什么呢
离开清风殿时,襄安侯有些垂头丧气的。
安分了一辈子的老侯爷,此时心中尽是迷茫。
他这样谨慎,为的是什么
可到头来,陛下还是不愿意轻易放过他们家。
拿燕褚拉拢谢家,又要用燕翕稳住谈氏和那位王爷他这一辈子,和保荣也只有这一儿一女而已
他怔怔地走出去十来米,身后其素的声音就传到了耳边。
襄安侯脚步顿住,回过身来往身后看:“内臣”
其素走的极快,三步并作两步的,就到了他身侧。
又是蹲福,又是见礼,襄安侯退了一步:“内臣这是做什么”
其素站起身来,一面同他摇头,一面同他说:“侯爷回到家中,可还要将此事告诉长公主殿下吗”
襄安侯眼儿一眯:“自然是要告诉的。”
“侯爷不能说。”其素噙着笑,平静地同他说,“殿下知道了,还是要进宫,还是要求太后。可是侯爷是明白人,这件事,板上钉钉,谁来求都没用,去求谁也都没用。且不说殿下能不能求得动太后,即便是求动了,陛下决定的事情,是会更改的吗既然不会改,太后来了,伤了母子间的和气侯爷,这个过,算你的,还是算殿下的”
襄安侯心念微动。
太后与皇帝闹了不和这对朝堂来说,是决计无益的。
“是陛下叫你来说这些的”
其素摇一下头:“陛下只叫奴才来送一送侯爷。”
襄安侯倏尔冷笑了一声:“人心似海,深不可测,可这世上,再没有谁”他突然抬起头来,深深地看向清风殿的方向,“再没有谁,比得过这位天子。”
其素惊了一把。
这位侯爷大约是被逼急了。
可尽管被逼急了,他仍旧是安分惯了,故而只能在言辞上略微有些不大恭敬
其素与他拱手:“侯爷慎言。”
襄安侯冷眼睨他一番:“你回吧。”
其素自然也是个聪明人。
话说到了这个份儿上,就不用再劝下去了。
除非这位燕侯打算背负一个千古的骂名,不然这事儿是不会跟长公主先松口了。
于是他也不再送,只是做了礼,目送襄安侯远去,其后才往清风殿内回了。
皇帝见他推殿门入内,手中狼毫顿一下:“送走了”
其素踩着细碎的步子上前去,又在砚里加了些水,细细的磨着:“送走了。”
皇帝嗯了一声:“该说的都说了”
其素便又应了一个是,头也不抬,只做着自己手上的事儿。
“这样”皇帝手上的狼毫又沾了沾墨,却不曾下笔,一句话没出口,便先顿了许久,“给刘光同去密旨,回京后,让燕翕即刻入宫见朕,还有”他摸着下巴,盯着那因沾了墨而愈渐黑的笔端,“还有太子。”
其素心里咯噔一声,手也自然地顿了一把:“是说不叫世子先回侯府吗”
“对。”皇帝眸色更沉了沉,“直接进宫,朕要当他的面赐这个婚,还有燕褚的婚,旨意一起拟了。”
其素咽了口口水。
这样步步紧逼
可他不能说什么,这是圣心裁决的事情,谁也没资格开口反驳。
于是其素放下手上的东西,猫着腰退了出去,是安排人给远在江南的刘光同去密旨了。
其素这个人不像从前的孟朝,也不似刘光同与王芳。
他从来不认什么干儿子,从前也总说,左不过赤条条的来,赤条条无牵挂的走,干干净净的,也没什么不好。
便是真有几个天资不错的,他至多也就是收个徒弟,带一带,调教一番,其余的就再没有了。
今次他安排去江南传旨的小内监,就是他大徒弟认的干儿子,唤作刘四儿的。
刘四儿是个很能办事儿的人,听了这道旨意,有些懵,就多问了两句:“老祖宗,打从江南回京来,怎么不叫世子爷回家呀”
其素白了他一眼,伸出手在他脑袋上拍了两下:“什么话该问,什么话不该问,再叫你干爹多教一教你。看着机灵的人,别回头丢了小命,还不知所以然。”
415:要见其素
刘四儿叫其素的话吓得不轻,慌手慌脚的就要跪下去。
其素摆一摆手:“你自己去,快马加鞭,即刻赶赴江南传旨,一刻也不许耽搁,记住了这个密旨,不见到刘光同,不许撒口。”
刘四儿忙嗳了一声:“孙子记住了,不见到祖宗不撒口,同旁人,半个字儿都不说。”
其素这才点了头,又嘱咐了两句,才自顾自的离开了。
为什么不叫燕翕回家
陛下这件事做的决然,也是必须要做到的。
谢家就不说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