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2(2 / 2)

德军的三路大路,北方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三大集团都取得了辉煌的战果,齐头并井,仿佛最锋利的三根利箭,洞入苏联的最深处。

至6月20日,短短十天之内,德军已经突进七百公里,两百多个苏军师级单位被全歼或打残。这其中,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表现最为出众,以钳形攻势,先孤立,然后和机械化步兵一起摧毁苏军。

在战前,魏起东和希特勒、古德里安几人一起探讨了装甲部队的主要任务,魏起东一再强调,装甲部队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的速度推进到莫斯科,然后对莫斯科发起进攻。

不要以理由理由让装甲部队去做其他事情,攻向莫斯科的途中,哪怕是有再大的利益,也不要干扰装甲部队,对于装甲部队来说,莫斯科就是西瓜,其他东西,都是芝麻。

装甲部队的最核心战略目的就是:进攻,进攻,再进攻,快速的进度,目标直指莫斯科,其他一切部队都尽量要以这个目标为基准。

希特勒最开始对这个计划是不放心的,因为他最开始的想法是扫平东欧的苏军,然后几个集团军群一起会攻莫斯科,这样,消灭了苏军的主要有生力量,在进攻莫斯科的时候,也会轻松很多了。

“闪电战能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以最快的速度,迅速的打懵对手,让对手根本没有时间来组织有效的反击。苏联地域广阔,德军就算占领大片地域,歼灭大量苏军,但只要不攻下莫斯科,苏军就不会彻底懵掉。”

“如果,德军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攻下苏联人的首都,整个国家都会失去主心骨,士气更会一落千丈,到时候德军再反过来收拾他们,就更加容易了”

古德里安也很赞同魏起东的建议,打蛇就要打七寸,苏联的七寸就在莫斯科。如果不是魏起东在,古德里安还不敢在希特勒面前畅所欲言,但有了魏起东的带头和支持,古德里安也顾不得畏惧了,也将自己的见解一股脑的倒了出来。

如果没有魏起东在,希特勒恐怕不会很重视古德里安的建议,因为他一直很自信自己最伟大的战略家和指挥官,天生的综合型天才。但是魏起东的存在,也让他希特勒打消了一些自己无所不能的想法,所以也渐渐的能听得进去他人给他的建议。

既然这两人世界上最懂闪电战的人都赞同这个战略,希特勒最终答应了修改计划,一切以进攻莫斯科为首要任务。

6月22日,在攻占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之后,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稍微补充了一下,没有丝毫耽搁的,继续向莫斯科的方向疯狂推进着。

在6月24日的时候,德军的南方集团军群已经直逼乌克兰,这里有着苏军最强的两个军区,基辅特别军区和敖德萨军区。其中,基辅特别军区是最苏军实力最强的一个军区,不但军力达八十余万,装备也很先进,甚至连眼下的德军都有些不及。

看到苏军最强的军区已经处在自己的兵锋之下,希特勒很是心动,他倒不怕打不下,虽然基辅的苏军不管在兵力还是在装备上都领先德军,但从这段时间苏军的战斗力可以看出,苏军比之德军差了不止一点半点。

正因为如此,看到这样一块大蛋糕,希特勒嘴馋了,想要吃下。而为了能一口吃下,而且不想被噎着,希特勒想临时改变计划,将中央集团军群主力调过来,先把苏军的这两个军区给灭掉。

“不行,元首,不能这么做,临时改变作战计划是大忌。十个基辅也比不上一个莫斯科,不要让任何情况干扰到进攻莫斯科的行动,中央军群的最大任务是配合古德里安将军的装甲部队进军莫斯科”魏起东非常坚决的否决了希特勒的这个想法。

如果是别人这样违背他希特勒的意思,恐怕轻则丢掉仕途,重则被送上军事法庭都有可能。

面对魏起东这般挑战,希特勒的内心也是有些愤怒的,他目光严肃的盯着魏起东,却也发现魏起东的目光也是认真的盯着他,没有丝毫的避让,可见魏起东的态度之坚决。

“不迅速拿下莫斯科,让苏军缓过气来,德军最后的下场,恐怕最后,还是败。元首,同一个错误,希望你不要再犯第二次”魏起东的语气没有丝毫的缓和,反而更加锋利,同一个错误犯两次,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耻辱,何况是希特勒这样狂傲的元首。

希特勒最终没有对魏起东发火,也没有强行改变原来的计划。不过,后来魏起东得知希特勒离开会议室之后,在其他地方疯狂的咆哮了一阵子。

第二三七章 魏起东对德军的影响

在魏起东的建议下,德军在进攻苏联联邦成员国如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地的时候,打着解放的旗帜,以赢得当地与苏联离心离德的人民的好感,从而换取他们站在德国一边,进一步削弱苏联的力量。

连反犹这么重大的事情,希特勒都能够压下听取魏起东的意见,对于这件事,自然也就没有再反对了。

在行动之前,希特勒就以元首的名义向德军下令,在苏联占领区尽量不要侵害当地民族的权益,只要他们反对苏联,反对苏军,就是德国的朋友,需要争取。

果然,在这种指导方针下,德军进入这些地区受到民众的抵抗情绪几乎都不强,有些甚至是对德军的进入持非常欢迎的态度,不少人直接走上大街庆祝德军解放了他们,让他们获得了自由。

德意志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在希特勒的示意下,在苏联西部占领区也大肆宣传德国的政策,同时当地人加入德军,甚至将一些对苏联归属感不强的战俘也重新整编进德军的队伍中。

这一套整下来,在这段时间的作战中,德军的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打越多,因为当地人和一些战俘加入德军的热情远远的超过了德国人的想象,再加上这段时间进攻非常顺利,德军的伤亡不大,所以才出现这种诡异的现象。

德国人并没有掩藏这些事情,在魏起东的提议下,反而大肆渲染开来,传到莫斯科之后,斯大林听到之后大为震怒,斥责这些人是苏联的叛徒。

斯大林的性格可不是藏着掖着,他公开宣称这些人对苏联的背叛,苏联不会原谅他们,潜在的意思就是这些人已经是苏联的敌人了,落到苏军手中也不会有好下场。

斯大林的这番言语并没有阻止这种行为,反而更加剧了投降的苏军加入德军,因为他们已经深信他们的祖国不相信他们了,与其死路一条,还不如跟着德国人还有一条活路。

刚开始,德军不敢大规模的投入这些刚加入德军阵营的叛军,毕竟名义上这些人是在向他们所谓的同胞下手,但小规模的试了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