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中,他们几乎跟青道打的不相上下。
只不过青道更强,在投手的直接对话中,泽村毫无疑问是技高一筹的。
同为全国顶级投手,泽村明显比梅宫要强出一等。
而且王者青道抓机会的能力,也是鹈久森这些小伙伴望尘莫及的。
他们之间的差距很明显甚至比比分展现出来的还要大。
比赛结束之后,南朋也意识到了鹈久森的问题。
“节奏也好,战术也好,鹈久森已经把所有的潜力都给挖干净了。现在鹈久森最大的问题不是战术,也不是决心。而是基础离着夏季大赛还有两个多月,我是绝对不会手下留情的。”
比赛结束之后,南朋特意给比赛中的小伙伴开会时,这么说道。
对他们来说,学校的发展到了关键的时期。这个时候如果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那鹈久森的未来将不可限量。
借着这股东风,一举拿下东东京的优胜也未可知。
反之,关东大会的四强,也可能是鹈久森最后的荣光了。
“您有一条短消息。”
比赛结束之后,泽村非常的兴奋。这场比赛让他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虽然一开始就丢了两分,但之后的投球让泽村清楚的意识到,自己是真的变强了
不是依赖于御幸前辈和杨平的提携,而是依靠自己的能力走到这一步。
只是,他还没有来得及兴奋,手机里的提示音就响了起来。
泽村下意识的打开,是扬平发过来的。上面的内容极其简单,只有区区几个字。
“对手,克里斯,速来”
还真是杨平的风格,惜字如金。
不过这简讯的内容也简单明了,几个字就把所有的事情都交代清楚了。
就连泽村这样的天然呆,也很容易就弄明白了杨平的意思。
东京选拔队的对手有克里斯学长,杨平叫自己赶快过去。
“啊”
泽村惊呼一声。
其他的青道小伙伴儿都看了过来,他们不明白这位刚刚表现不错的王牌大人又要闹什么幺蛾子。
等消息传开,所有人都坐不住了。不管是不是跟克里斯有交集,他们都不希望错过这场比赛。
片冈也是一样。
所以小伙伴儿简单的吃过饭之后,无心理会中为关东大会工作人员的恭贺,坐上大巴,飞快的赶往东京神宫球场。
从时间上看,他们或许来不及跟杨平他们叙旧,但比赛应该是赶得上的。
东京选拔队跟美国米西尔高中的比赛,定在下午两点。
“话说克里斯学长不是高中毕业吗难不成留级了,嘻哈。”
仓持恶意的猜度着自己的学长。
在青道高中小伙伴的心目中,克里斯学长确实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经理,非常值得尊重。
可同样的,这样死板的人很难与人相处愉快。就像我们普通学生,很难跟学生会的相处一样。你很难喜欢你的监督者,这甚至无关清白,只是人性如此。
人很难喜欢一个监管自己的人,也不能说,绝对没有这样的。不过对普通人来说,很少就是了。
而仓持就是普通人中的一个。
“胡说什么师傅怎么会留级呢”
泽村站出来义正言辞的反驳道。
仓持本来也不过就是开玩笑而已,泽村一认真,他反而不好说什么了。
这个时候还是渡边主动站出来解释:“美国的情况跟我们这里不同,他们开学一般要到8月底9月初。这半年的时间,克里斯学长是完全有理由选择一所新学校的。这样不管是对他的学业,还是对他的棒球事业来说,都是有帮助的。”
说是这么说,可东京选拔的对手偏偏是克里斯,实在不能不让人感叹命运。
大约1 : 50的时候,青道高中的大巴车总算赶到了神宫球场。
等他们进入球场之后,看到了非常不可思议的一幕。
神宫球场几万人的座位,被坐的满满当当。
“我去,怎么这么多人”
青道小伙伴一来就傻眼了,这样他们连
坐的地方都没有。
“这里,这里”
突然,人群中有人招呼。
青道的小伙伴儿循声望去,就看到自家球队的二军和杂军成员早已占据了一块地方。
之前被人头挡住,他们竟然都没有发现。
“还好”
小伙伴儿松了一口气,然后陆续赶到了座位上。
不得不说人多势众还是有不少好处的,青道棒球部里一百多口子人,帮二十个人占座位,实在不是什么太难的事。
第六十五章:怪物哈姆斯第四更
东京选拔队出战美国米西尔高中的比赛,正式开始。
开始前,青道拉拉队阵容的变化,引起了比赛双方几个人的注意。
“他们来了”
率先发现的是眼尖的杨平,他冲着看台的方向一抬下巴。
御幸和降谷晓跟着看了过去。
果然,看到了一军小伙伴的身影。
“既然泽村都表现的那么优秀了,我们也不能认怂啊。”
御幸笑道。
通过媒体的直播,御幸和杨平已经知道球队获胜的消息。
6 : 2啊
看到这个比分的时候,饶是杨平和御幸都预料到球队会赢,也是吓了一大跳。
鹈九森的实力,可是经过检验的。在加上这球队,极为擅长出一些幺蛾子,杨平和御幸本来都以为这场比赛会更难舍难分呢。
“有些运气”
杨平如此评价。
却是,泽村,仓持,小凑,白州的四连打,巧合了些。尤其最后如果跑者不是仓持的话,根本就跑不回来。
所以这个6 : 2,是有几分运气因素在的。
可这却不是比赛的关键。
这场比赛最关键的问题是,除了第一局的突袭,泽村封锁掉了鹈九森所有的进攻套路。
别说安打了,就连近藤大树短打跑垒,小野接球失误这种危机,都没有影响他。
正是因为泽村的额稳定发挥,青道才能轻而易举的战胜鹈九森。
就算隔着屏幕,御幸和杨平都能感受到泽村的成长。
“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