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想的出神,突然来上这么一出,饶是艺高人胆大的尉迟敬德也被吓得连忙拍着自己的小心肝,太t刺激啦
李元吉也被吓的不轻,见还是保下了自己的初吻,一脸后怕的拍着胸口,暗道以后可不能这么玩了,会死人滴。
李元吉是事件的始作俑者,所以恢复的比较快。
但是让李元吉没有想到的是,尉迟敬德这么牛逼的一个门神,竟然这么胆小这可是大白天啊
不过一想到自己的钱,李元吉还是决定尽弃前嫌,上前搂住尉迟敬德的肩膀,一副好基友的感觉。
“本王听说宁思要去你们左卫”
“是有这么回事”尉迟敬德心不在焉的回应着。
转而一愣,自己这是咋了咋就会被吓成这幅怂样呢还有宁思是咋回事窝草,老夫竟然说漏嘴了呀,怎么总感觉齐王这趟的目的就是自己呢御史台那边只是顺带着的
“好,是你们左卫的人就好。”李元吉故作梦松口气,瞬间转换演员模式,忧心忡忡道:“冤有头,债有主宁思欠本王五百贯,原本商定最迟不过昨日归还,但没想到宁思非但不还钱,反而跑到你们左卫去了。本王与你关系素来相和,若是直接跑去你们左卫要债,怕是会有损你的颜面,令你难做。
但人无信则不立,普通百姓尚且如此,况且一中郎将
就以那货现在表现出来的,本王没看到一丝男人的担当,更没有一丝的责任感。
说句不好听的,那货若是上了战场,稍遇战事不顺,不是逃兵便是降敌。
这事咋办你说吧,看在你与本王的这段交情的面子上,便是你说让本王免了那货的债务,本王也认了。”
窝草,脸呢你齐王的脸呢
明明是你敲砸勒索人宁思的,不仅勒索钱财,还将人打成重伤,现在怎么搞得跟你是受害者似的
黑白颠倒王法呢还特喵有没有王法啦
王法额在李元吉眼中,王法那就是个屁,不,还不如一个屁呢。
“这钱老夫出了老夫出了”早上出门的时候就感觉自己今天要破财,果然。
五百贯并不是一笔小数目,但对于尉迟敬德来说,也不是什么大数目,谁让前些日子才进账好几千贯呢给了也就给了,千万不能让齐王那货惦记上了。
“那多见外呀这钱哪能让你出”李元吉满脸为难的推脱道,尉迟敬德正想顺着台阶说一句那这事就算了吧,未曾想还未张口,李元吉便紧接着说道:“哎,盛情难却呀,既然这样,今天下午便派人将钱送到武德殿吧”
正文 第二十一章:臣要弹劾齐王
尉迟敬德很想发飙,身为贵族,齐王竟是如此不要脸面。
但若是他先出手打了李元吉,饶是玄武门之变中劳苦功高,他的下场也不会太好。
毕竟齐王没死,他又不是隐太子李建成,对于李建成,他们想怎么污蔑就怎么污蔑,反正死人一个,也没人会为他出头。
尉迟敬德觉得自己很难办,甚至有些怀疑人生。
李元吉自然也不傻,既然尉迟敬德愿意替宁思出那五百贯,他有什么不乐意的呢
先是推脱一下,以彰显自己的仁慈,但是在看到尉迟敬德有意反悔的时候,李元吉却不淡定了,立即撤销前面的话,赶紧答应下来。
什么狗屁的颜面,自己家大业大的,连锅都揭不开了,还要颜面干啥
李元吉两人勾肩搭背,没羞没臊的一路走进东宫,尉迟敬德无数次想逃离李元吉的魔爪,但李元吉却始终未能让尉迟敬德如愿。
东宫守卫更是像见到了什么惊天爆闻似的,狠狠的瞪大了眼睛,不忍错过哪怕一丢丢的画面。
李元吉没少来东宫,轻车熟路的直奔丽正殿。
东宫虽小,但却五脏俱全,该有的设施全部都有。
但是随着李世民入主东宫,加上太子监国的职责,东宫已经略显狭小,反倒是原先的权力中心太极宫,显的极为冷淡。
唐朝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大事小说,小事大说。
参与朝会的大臣一般都会先看会议的规模,参会人数越少,则证明讨论的事情越重要,反之则是事情越不重要。
今日参会人员并不多,但也不少。
太子詹事宇文士及,左庶子长孙无忌和杜如晦。
右庶子高士廉和房玄龄,左卫率尉迟敬德,右卫率程知节,中舍人虞世南,舍人褚亮,太子洗马姚思廉,詹士主薄魏徵,谏议大夫王圭和韦挺。
还有秦琼等原天策府老将,以及这次弹劾事件的核心人物,御史台未来御史大夫杜淹。
参会的人员很多,但无一例外,全是李世民的心腹,以及近期才收编的李建成以及李元吉的旧部。
这样的会议不会讨论什么太大的事情,但也绝不是什么小事。
入得丽正殿,李元吉态度摆的很正,现在没必要装逼,在李世民面前他也装不起来。
毕恭毕敬的朝着李世民行了一礼,然后朝着末尾处寻了个位置坐了下来。
为什么是末尾不能装逼,难不成还不让俺装可怜吗
看着李元吉那副可怜兮兮的模样,李世民眉头微皱,不喜道:“元吉为何擅坐他人之位”
“二哥,臣弟没有功劳,怎么能坐在前排呢”李元吉义正言辞道,但整张脸却是布满了委屈,似乎是在说,你弟弟被人欺负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殿下怎会没有功劳呢于公于私,这首位也唯有殿下一人方有资格可坐,若是殿下不坐,此位怕是要常年闲置于此。还请殿下入座。”长孙无忌笑言道。
他是真的笑,所说的话也全是真的。
建国战争的时候李元吉没立下什么功劳,那是因为年纪太小。
建国之后的几场平叛战争,李元吉也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劳,虽不及李世民,但也不可忽视,加上皇族的加成光环。
其次便是此次的玄武门之变,当长孙无忌等真正的核心阶级知道了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