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2 / 2)

在这样的体制下,唐军的战斗力自然是强悍的,而除了战斗力,队形队列也是极为强悍的,走起路来不比后世阅兵时差。

所以,李元吉除了让他们加紧训练之外,也没再多说什么,以自己那半吊子水平,指挥他们也确实有些为难。

那份纳税书只在西市贴了半个时辰,然后便收了回来。

次日一大早,唯一长安县和万年县的两个营业点便人满为患。

官府不是不值得他们信任,只是谁都知道现在朝廷正处于什么情况,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官府身上,倒不如先交点钱从齐王那保个平安。

当然了,大唐的百姓商人们也并不傻,所有人都知道齐王的这种行为并不可能会长久下去,所以哪怕按年交可以打折,他们也依旧选择论月缴纳,只等朝廷恢复之后,齐王便没了这发财的机会。

时间转眼来到了八月底,距离李世民登基也仅剩下四天的时间。

这大半个月来,李元吉颇为安静,也没招惹什么麻烦,一百余护卫除了身边留下二十用作警戒,其余以五人一队,不停的在各坊间巡逻,但他们只会去管那些缴纳了保护费的。

招募的那些喽啰们,则在暗中打探着小道消息,不知不觉中,李元吉已经基本上掌握了长安的一切信息,不过这些信息基本都是小道传言,真实性还有待考证。

太平坊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工地,数千工人正在清理着一片片废墟,木梁被留了下来,拆解成木桩以待使用,其余的则全部清理出城。

看着越来越冷的天气,李元吉也有些着急。

古代在冬天是不建房子的,寒冷的天气让工人伸不出手,材料也变的脆弱无比,建出的房子也极不耐用。

在后世是不存在这些的,在工地上搬了几年砖的李元吉很清楚这一点,冬天与夏天的差别也就在于,夏季可以3至5天建起一层,而冬天则需要7至10天,就这么点差距而已。

李元吉觉得以现在的条件只建两三层的建筑应该是问题不大,但是在入冬之前,地基必须要建好,否则入了冬之后,这房子根本没法建。

看着那座位于太平坊正中央,颜色稍显发青的城门楼,李元吉嘴角微微上扬,自己的第二道保命符来了。

正文 第四十五章:我能守到天荒地老

武德九年,八月初六,距离李世民登基仅仅只剩下三天的时间。

长安城内,一片严肃,近半个月以来大量兵士入驻长安,用三步一岗来形容都毫不为过。

大量的士兵,带来的必然是新一轮的严打,长安城中那些游手好闲的家伙们最近也老实了不少,如果不是被抓进去了上百人的话。

一切,都在朝着预想的方向在发展着,长安的治安大幅好转,李元吉也销声匿迹,沉沦于太平坊之中,与那些工匠混作一团。

当这一切真的实现了以后,李世民却仍然没有感觉到一丝丝的高兴。

内部这个隐患并没有彻底的消散,只是暂时平静了一些而已,但是外部的麻烦,却是越来越大了。

根据边关传来的消息,丰州,云州两地发现了大量突厥骑兵出现的痕迹,这件事情扰的李世民彻日难安,即便是登基之喜,也未能掩盖心中的那丝担忧。

然而,就在李世民头痛无奈的同时,李元吉却再一次按耐不住,通过李靖向李世民传达了一个足以令人震惊的消息。

考虑了三日,又派出大量人手进行打探,甚至对李靖旁敲侧击,所得到的消息也只是片面的。

当然,李世民最恐惧的还是李元吉会不会给他来上一次玄武门

但在李靖的大力劝说之下,李世民还是决定了于今日造访太平坊,但这次可不会那么盲目,先是命尉迟敬德与程咬金各率二百禁军进入太平坊,将所有地方全部彻查一遍,甚至是将打算开工的工人也赶了出去。

饶是如此,外部也有两千军队将太平坊死死的围了起来,而李世民的身边,则跟随着长孙无忌,侯君集,张公瑾,公孙武达,秦琼,段志玄等高级将领。

一大早,看着空无一人的工地,李元吉有些不太高兴,看来又要耽误一天的时间了。

“殿下,这能行吗”余仁眉头紧皱,满脸担忧的看向太平坊正中央,那座孤单的城门楼处。

“你应该说,今日会把他们震惊成什么样子。”李元吉没好气的瞥了眼。

“这么一个小城门楼,完全就是没有必要啊。”宋忠也觉得有些胡闹,城门楼最应该在的地方便是城门处,在城中央建上这么一座城门楼,难道是用来观光的吗

看起来也不如皇城的建筑辉煌,还把太子给招来了,这不自找麻烦呢吗

“呵呵肤浅”自找麻烦李元吉可不这么认为。

特别是在确定了自己并不安全的前提下,除非是不想活了,否则怎么可能自找麻烦

第一道保命符是纳税,但这个更像是一道开胃菜。

好歹在后世也看过那么多的宫庭剧,大臣们想要自保,只要做到两点,其实也并不难。

要么就像和珅那种巨贪,就是因为太能干,太有才华,所以必须要使劲的贪,以此来给皇帝一些自己的把柄,不然皇帝怎么可能放心自己

要么就像那种科研工作者,只知道埋头苦干,没有任何的野心,偶尔闹闹脾气什么的,上面也不会生气。

把柄,已经交给李世民了,现在,是时候拿出自己存在的意义了。

若是自己真像那种吃粮不管闲的王爷那般活着,换做别的皇帝肯定会很高兴,但这个皇帝是李世民的话,那可就不一定了。

一群文臣武将簇拥着李世民走在太平坊的街道上,到处都是施工的工地,被挖开的地基,但所有的地基都是相同的,没有巨大的木柱子,但这些大佬的目光显然不在这里。

此时此刻,正中央那座高约五丈的城门楼,倒成了最引人瞩目的建筑物,李元吉也正领着几个狗腿子在那里等着,一同的,还有尉迟恭和程咬金。

看着那座灰白色的城门楼,李世民仔细的打探着,李靖先前已经跟他说过今日的重点便在这座城门楼上,可看了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