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大理寺外,李世民却见到了他现在最不想,也是最不敢见的一道身影。
“妾身不知陛下驾到,请陛下恕罪”长孙皇后快速的抹了把眼泪,转过身来,盯着红红的眼睛,朝着李世民请罪道。
“既然来了,为何不进去”李世民心慌如麻的问着。
长孙皇后再次落下两行清泪,声音哽塞道:“他犯的是谋反重罪,臣妾身为皇后,理应奉公守法,不能利用皇后的职权私自探视。但他毕竟是臣妾的哥哥,自幼一同长大,情同一人,作为妹妹,臣妾理应前来探视,臣妾就在这里看看便好。”
李世民一时哽塞,也不知该说些什么,空气中似乎只剩下了长孙皇后的哭泣声,李世民甚至没有勇气上前安慰一番。
气氛就这么尴尬了起来。
“朕也不信他会造反,可那么多的证据摆在朕的面前,朕不得不信”不知道过了多久,李世民终于再次开口道。
该来的总是会来的,这件事情无论如何他是不可能逃避的。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既然犯了错,就理应承担后果,臣妾恳请陛下下诏,将臣妾入狱”长孙皇后不再抹泪,可声音却依旧哽塞的说着。
李世民瞪大了眼睛,看着长孙皇后:“观音婢,你知道朕是不会那么做的。”
“可他犯的是谋反,是诛九族的重罪,臣妾身为他的亲妹妹,若不入狱,陛下又如何向天下苍生交代臣妾不想因为自身而误了陛下,大唐不能乱,也不敢乱。”长孙皇后继续哀求道,希望以自己的入狱,来为李世民正法。
“不要说了,便是真的诛九族,朕也决不允许你出现任何意外。”李世民情绪有些暴躁的推搡着,旋即再也不理长孙皇后,径直走向大理寺。
大理寺跟刑部没什么区别,有正常的办公场地,也有专属于大理寺的监牢。
比起刑部大牢,大理寺监牢的条件要稍微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去,毕竟来到这里的,能稳稳当当出去的也没几个。
负责审理案件的是大理寺少卿戴胄,李世民登基后新提拔上来的心腹,为人生性忠直,奉公守法,凡经他手的案件,没有一桩冤假错案,但经他手的案件,每一件都被最终坐实。
早就接到通报的戴胄,连忙从牢房中走了出来,站在大理寺等待着李世民的驾到。
“他说了吗”看着自己的心腹爱将,李世民却毫无关心的念头,心情极为低落。
“没有,他只是不断的叫冤,可又无法证明那些东西不是他的,甚至说不出那些到底是什么东西。”戴胄如实的汇报着。
这件案子不麻烦,从长孙无忌家中找到大量兵器,这就是造反的凭证,可以无需审理,直接定罪斩首的。
但案中牵扯到关乎大唐的东西,李世民也不知道是什么,所以戴胄必须要撬开长孙无忌的嘴,得到那件东西,这成为了难中之难。
除了动刑以外,戴胄用尽了各种方法,可长孙无忌依旧什么也不说,只是一个劲儿喊冤,但又拿不出自己冤枉的证据,高士廉那边也是同样的反应。
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没一个造反的罪犯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承认了所有的罪名,一旦承认,便等于坐实了罪名。
长孙无忌不傻,拒不承认,或许还能多活一段时间,但对于长孙无忌这种人来说,可不仅仅只是早死或者晚死的区别,说不定那一会儿李世民不想杀他了,那他就不用死了。
“朕亲自去审”李世民气的一甩袖口,便要动身走入大牢。
“陛下,请陛下下诏将妾身入狱”
正文 第一二一章:无忌,你安心的去吧
长孙皇后的出现,让李世民心中大为一颤,浑身气的隐隐发抖,想要发脾气,最终却是忍了下来。
“把皇后送回宫去,没有朕的允许,不准她出来”气呼呼的李世民朝着远处的下属怒吼道。
正值心烦意乱之时,一向被他认为是避风港的长孙皇后竟然也站出来添乱,看来在自家遇到事情的时候,便是最公正的人,也会失去理智。
几名下人搀扶着长孙皇后朝着丽正殿方向走去,不敢有任何的懈怠。
李世民大手一挥,转身走进大理寺监牢,戴胄小心脏提到嗓子眼的连忙跟了上去。
牢房内的环境有些阴暗,潮湿到足以发霉的空气,让人忍不住的捂着鼻子,巨大的木桩组成一个个小的囚房,一只筒子,一片稻草,这就是大理寺牢房的全部设施。
没有窗户,没有桌椅。
中央过道处摆着几只火盆,熊熊烈火燃烧着,透发出微若的亮光,这便是牢房内唯一的光源。
桶内散发着浓郁的粪便味道,入了冬,状况还稍好一些,若是夏天,绝对没人愿意进入这里。
犯人们一个个冻的瑟瑟发抖,披头散发的浑身蜷缩在一起,眼中更是看不到一丝生的希望。
长孙无忌并不像其他犯人那样凄惨,既是来了这里,戴胄也没有按照正常罪犯去对待他。
地上的茅草要比其他囚房内多了不少,身上也有足够御寒的衣物,外面套上一件囚房专用的白色服装。
整个身子蜷缩在一起,蹲在角落中呜呜痛哭。
看到长孙无忌这幅凄惨的模样,李世民不禁鼻孔一酸,险些落下两行清泪。
“陛下陛下臣没有造反啊臣真的没有造反啊”似是察觉到了异常,长孙无忌抬头一看,同样不怎么精神的李世民就站在牢房外面,急忙连滚带爬的窜到距离李世民最近的地方,双膝跪在地上大声的叫着冤。
李世民能来看自己,必然是事情还有转机,虽以绝望至极,但长孙无忌还是没有放弃,“是齐王,一定是齐王栽赃陷害了臣,他有那个能力,陛下您是知道的。”
“怎么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