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极不公平的时代,但相比现在,以前的格局更不公平,百姓根本没有赚钱的机会,所以也根本买不起粮食。
而粮商的主要客户也并不是他们,所以对于这些买不了多少的散户,真正在意的粮商却并不多。
开门面,不过只是为了显示一下自家的存在感而已。
“还卖三百二十钱呐掌柜的,祝您生意兴隆啊,俺们穷鬼一个,就不来给您撑门面了。”有人路过,瞅了眼,嘿嘿一笑的讽刺道,继续说:“我说大家伙,都楞在这干啥呢没事在城里多走走,有好处的。”
“啥好处”黄大春一愣,这货看着咋那么像来砸场子的
“好处大大滴”那货露出一副贱贱的表情,从身后露出了一个粮袋,里面差不多装了两抖粮食那么多。一脸装b道:“常平仓放粮了,二百钱一抖,而且我有个兄弟在那边帮忙,说仓里的粮食虽然没装满,但咱们这里根本不缺粮。镇州那边今年是大丰收,粮食多的仓库里都存不下,所有的船都被调过去往内部运粮了,便是如此,码头上的粮食也依旧是堆积如山。”
“真的假的我还从没见过堆积如山的粮食呢”黄大春觉得有些不敢相信,粮食堆积如山,那得多震撼啊虽然听着很过瘾,但总觉的有点不靠谱。
镇州那么远,就算粮食多的吃不完,运过来卖个三百钱就算是仁义了,卖两百钱图个啥
“嘿,我说你这老哥咋就这么不信人呢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呢哪去了”那货被黄大春的话给逗的乐了起来,但也毫不在意,一脸自豪的拍拍胸脯,继续道:“既然你们不信,那我就在给你们透内幕消息吧,知道我为啥不买太多的粮食吗就是因为呀”
“快说”
关键时刻,那货竟然卖起了关子,引的周围一群人恨的牙痒痒,恨不能上前将其暴揍一顿。
“额”似乎是意识到自己快要引起众怒了,远一些的人甚至已经悄悄的溜走了,连忙开口道:“我那兄弟跟我说,二百钱只是现在的价格,后面会有源源不断的粮食被运过来,之后的粮价可能会更低,但不管价格低了没,上面可是下旨了,今年的粮价最高不得超过二百钱。”
“大哥,朝廷这是想玩死我们啊。”郑善奇一脸恼怒的捶打着桌子,恨得牙痒痒,但却毫无办法。
刚开始他并不相信外面的流言,但随着消息越穿越多,越来越多的人来向他汇报,他也不得不相信了。
连忙派人到常平仓看了下,那里的队伍排的很长,而且放粮的速度很快,价格也确实是二百钱,并且限量购买,凭借户籍,每户每月可购买不超过五抖粮食。
这消息犹如是晴天霹雳一般的猛然砸下,吓的郑善奇连忙找关系打听一些内幕消息,结果便打听到了事情确实如此,是皇帝亲自下的命令。
尽管他们早就知道镇州大丰收,也做足了准备,不然今年的粮食不可能只卖三百钱。
可没有想到的是,朝廷竟然连三百钱也不肯让他们赚走。
“降价吧,跟常平仓价格持平,不限数量,所有人皆可随意购买。”郑善果摇了摇头,心中叹了口气,吩咐道。
“大哥,二百钱咱们可没什么利润了。”郑善奇有些不满,搞不懂大哥为什么会这么软弱。
就算是皇帝强势,咱也好吧,现在是真的没什么办法了。
“派你去镇北跟他接触了那么久,难道你还不了解他的为人吗”郑善果白了眼郑善奇,继续道:“镇州的情况咱们比谁都清楚,说养活整个大唐那是胡说,但那里少说也有百万石以上的余粮,若是全部运过来,你觉得我们手中的粮食还能卖出去吗他这是在给我们下最后通牒啊。”
说到这里,郑善果再次摇了摇头,道:“全力清仓吧,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降价,但估计今年是不大可能了,若是今年清不完,明年别说是赚钱,能不把今年赚的赔出去就算不错了。”
常平仓的设立就是为了平衡粮价的,当粮价过低的时候,常平仓就全力收粮,当粮价过高的时候,常平仓就低价放粮,逼迫粮商不得不降价。
这是朝廷对粮价的一种保护制度,但对于粮商来说,却是切断他们发财的一把利刃。
郑善果早就料到了这一点,所以当初在选择合作的时候,就决定要放弃郑家的传统项目,所以现在这个结果,其实也很正常。
作为李元吉来说,也算是做了一切该做的,仁义也好,不仁也好,前面的确是给了世家赚钱清仓的机会,现如今镇州粮食丰收,李元吉又何必要看他们的脸面
从漕运下手船队都被收缴充公了,拿什么下手
正文 第二八九章:民心
世家的日子不好过,很不好过。
从隋朝开始,隋文帝由温和的方式开始转变态度,到了隋炀帝之后,更是直接以强硬的态度来处置这件事情。
那一次,世家赢了,结局便是,隋朝灭亡了,李唐兴起了。
李渊倒是位深明大义的皇帝,知道他的李唐江山是怎么来的,所以对世家依旧不敢太过,只敢在暗中小打小闹的找些绊子。
似乎是双方形成了一种默契,世家允许皇帝来找他们的小麻烦,但皇帝也不会就此将问题扩大化。
如此一来,皇帝得到了面子,对下面的人有了交待,世家也没有损失什么利益,一举两得。
而在这一时期,世家的实力也正在迅速的恢复着,虽不及隋朝时期,但也相差不大。
而到了李世民时期,前面倒是有过蜜月期,但是很短暂。
世家们也同意支持李世民,不去动乱他的江山,但是在处置李元吉问题上,又必须要动用世家的利益。
至此,李世民对世家的态度也开始发生了转变,由开始的商议,到后面的强硬。
如今换了李元吉,世家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一场精简人员行动,将世家立足的根基砸的稀巴烂,李元吉的根基在于镇州,很让人无奈,短短两三年的时间,本是一片荒芜的镇州,便成为了一块铁板,无论世家怎么用心,也很难打入进去。
虽说精简人员精简的是中央朝廷,地方衙门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但是在一项项惠民政策铺天盖地的砸下去之后,世家手中仅有的那些势力,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阳奉阴违
真以为被分散到各地的驻军就是去赏光的在维护地方治安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