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51(2 / 2)

只是宋刚自己都没想到,这个动作会如此之大,以至于直接烧到了他们身上。

“不论怎样,机会就摆在眼前。”上官仪的性格宋刚很清楚,也知道他想做一番大事,将其他人远远的抛到身后,“明府应该庆幸,这次陛下将试点定为了泾阳,而不是三原。

既然作为试点,等年末结束的时候,只要明府能够拿出让朝廷满意的答案,那么明年开年以后,朝廷必定要大力推广,而明府作为唯一有经验的官员,若在需要的时候,必然会选择明府,而看这个架势,保不准明年明府还有机会去长安走一遭呢。”

“长安”上官仪眼前顿时一亮,似是在漆黑的夜晚中看到了嘹亮的骄阳。

对啊,就是长安。

试点为什么要选在泾阳难道仅仅只是距离长安更近一些吗

绝对不是,而是朝廷中有阻力,不少人希望先小规模的试验一下,等有了结果以后再做决定。

如果自己可以做到,那么明年长安必定也会紧跟着实施,长安那么大,所需要的官员可不是一个两个就能解决的。

而自己作为唯一有经验的地方主官,说这个时候不可能得到提拔,怕是连皇帝都会一巴掌拍死你。

不论官职大小,去了长安就是赢家,而他自身也是县令,虽然还是代理,但代理的也是县令啊。

到了长安,自然可不可能是个无名无主的小喽喽,假如到了长安以后,自己能再接再厉,做出让皇帝刮目相看的成绩,那就等于是直接脱颖而出,进入皇帝的视线了啊。

以前自己研究的虽然不少,但说白了那些都是自娱自乐,不能进入皇帝的视线,不能从同期考生中脱颖而出,自己的那些小心思都是抓瞎。

一想到自己的未来,甚至有可能因为这次的试点而少走数年的时间,上官仪便是满身上下充满了干劲,当然,更多的还是激动与紧张。

磨掌擦拳的上官仪,露出一副贱笑的表情,拉着自己的师爷道:“来,咱们好好合计一下这个事”

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取消宵禁,但是在李元吉的鼓动下,这事忽然间变的不简单了起来。

为了一个宵禁问题,而几乎差点将一个县的衙门给拆掉。

朝廷要摆出这么大的阵仗,什么你以为这么牛掰的事情,发展省大佬马周就要亲自出面不成

错了,大错特错,错的离谱,错的无边无际。

就连闵贤他们都没时间来这里,还真以为发展省整天闲的没事做

没瞅见马周这些人天天忙的跟个孙子似的,稍微有点空闲,就赶紧跑去堵房玄龄的门,如今还兼任着吏部尚书的房玄龄,可是没少被马周追着讨债。

讨什么债当然是要人。

一个诺大的发展省,与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齐名的大佬级别衙门,满打满算,脸上打杂的,竟然不到二十个人,你能想象他们的命运有多苦逼吗

所以,来到泾阳宣布圣旨的,是中书省的一味中书舍人,而具体负责执行,监督,汇报的,是泾阳县人,刘善。

别看发展生人数少,但绝对是所有衙门里晋级最快的,刚开始的时候还是从九品上主事的刘善,现如今经过半年多的时光,摇身一变,已经成为了从八品上的主事令。

问主事令和主事有啥区别算是办公室主任吧,虽然刘善手下一个人也没有,妥妥的光杆司令一枚

中书舍人宣读了圣旨,宣读了任命,然后就风尘仆仆的走了。

别以为中书舍人就很闲,现在就连中书舍人都不够用,像这种短途的,往往一天之内就要跑一个来回,想偷懒也可以,不怕你的位置被别人抢了就尽情的偷懒吧。

虽然听到了风声,但是当真的听到圣旨以后,上官仪还是一脸的懵逼,这次的拆分,拆的实在是太碎了。

虽然对自己这个县令没什么太大的影响,但总归是有影响的。

而且,自己这个初来乍到的新人,本就没有完全掌控泾阳县,根本不是闵贤在任时能比的,这么一来,上官仪甚至有些担心自己在泾阳县的话语权。

瞅了瞅这个泾阳县走出去的小老弟,虽然没有经过科举,但却成功的迈入了官场,仅仅一年不到就进入了从八品上,虽然是前两天才刚升的官。

对付这种小毛贼

啊,不,是发展省大佬麾下的小老弟,当然要拿出足够的敬意啊。

级别再低,人家也是发展省的,发展省就那么点人,人人都能经常见到马周,若是得罪了这帮人,以后就可以直接回家种地了。

“刘主事这陛下也没宣读各个衙门的人选任命,您看这事”虽然很不情愿,但为了前途,自己必须的低头,必须的表态。

刘善如今也早已不是一年前的那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虽然级别不高,但却在最牛掰的衙门里工作,而且还是正式官员,正所谓你一方县令又能如何到了长安,见了个从九品下的官员也得老老实实,恭恭敬敬的伺候着,否则别人给你一个小鞋,你就完蛋了。

托他们办事虽然未必会成,但他们若是搞起破坏,效果绝对能超出你的想象。

刘善没什么心思,也见多了各种场面,所以上官仪这个正儿八经的科举出身,代理县令如此恭敬的询问自己的意见,刘善倒也没有觉得震惊,或者措手不及什么的,平台不一样了,眼光自然也不会一样。

“下官对泾阳县也不是特别熟悉,关于各个衙门人选一事,还是得靠明府把把关,不过”

正文 第三七零章:严格遵守跟皇帝走路线

“不过陛下对于各级官员的人选却给出了具体的要求,比如说由下官与明府先行商定,选出合适的人选,给其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最终由下官与明府,以及吏部三方评定来决定去与留。”刘善说出了之前商定好的人选方案。

一下子提高了好些人的级别,如果说没人对这些位置有心思,那一定是假话。

况且李元吉也无心去管一个县里的人事任命,不过按照常规,县令也无权安排这些官员的任命,顶多也就是有个建议权,是否能够成功,这个还要看吏部。

所以关于这次的人选问题,李元吉也并没有进行太多的改动。

一是没那么多人,二是无足轻重。

天子脚下若是都能出事,那还搞个鸡毛啊

“各个衙门其实也就是将原有的拆分独立出来,除了级别上的改动以外,实际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