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万兵力,苏定方直接掌控的就有七万人,余下的侯君集,张亮,李大亮,李道彦,高甄生五位将军各自掌控两万兵马,抽出一万人,手中也还有六万人的兵力。
“李将军,保护运输的重任就交给你了,玉门关至吐谷浑这一段不需太多的兵力,张将军部兵马会配合你们,李将军主要负责的,是吐谷浑至吐蕃这一段,那边道路难走,也更加危险,所以李将军肩上的担子也不轻。”苏定方继续吩咐着,这一次,他选择的是宗室李道彦。
李元吉并不希望宗室立下太多的战功,但这个时候,有些宗室又不得不用,殊不见李道宗早已卸任灵州都督,转任雍州刺史,虽是明升,可实际上却是剥夺了他的兵权。
苏定方不想让李元吉难办,所以趁着这个时候,合理的打压一下这些宗室。
当然,苏定方也不是那种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所谓的打压,也仅仅只是不让他获得太多的战功而已,而不是要让他混不下去。
“诺”李道彦点了点头,似是早就料到了这种情况,努了努嘴,可最终还是什么也没有说出来。
当然,对于这个结果,李道彦本人是愿意接受的,如果不是遇到战事,他甚至想卸任回长安。
“将军,末将有个提议。”刚刚接任了吐谷浑总指挥的张亮,不得不思考一些问题,待在这个位置上,就总要想一些这个位置应该操心的问题。
苏定方点了点头,示意张亮开口。
“末将以五万兵力镇守吐谷浑是绰绰有余,便是分散一条线,吐谷浑人集结主力也难以打开缺口,反倒是出了吐谷浑,那边可没有军队的保护,所以危险也会更多一些。末将觉得,李将军可在吐谷浑与吐蕃交界处等候即可,至于玉门关至交界这途中,完全可以交由驻守各兵营的将士来负责,不说多的,每个军营接到辎重以后便派出两千人押送至下一军营,加上辎重队本身的兵力,便可腾出数千兵力,在一个,也给小崽子们找点事做做,免得一个个闲的没事干。”
“可”苏定方点了点头,这些都是小问题,而且又是只负责五十里路,一天的时间而已,能够将节约出来的兵力投入到另一边,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将军,飞鸽传书”
苏定方愣了下,飞鸽传书只有暗卫才有,速度快,且隐秘,军中也配备有暗卫,人数不多,主要是为了确保特殊情况下可以将消息传出去的。
但飞鸽传书本身写不了多少字,所以都特别的简短,看了上面的内容,苏定方有些哑口无言的看向李道彦:“李将军,陛下诏你立即回长安”
正文 第三八二章:自古忠孝难两全
听到自己被诏回长安,李道彦也并没有感觉到意外,反倒是重重的松了口气,似是得到了解脱一般的轻松。
“李将军,到底发生了何事可曾需要我等帮忙”苏定方有些不解的问道。
李道彦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至少目前来看是这样的,在吐谷浑这边也更是老老实实,尽忠尽职的一名将军,苏定方对他也是放心的很。
但是飞鸽传书,就意味着这事不小。
就算是军情,除非是特别紧急的那种,像上次送回长安的军报,就是关于游击战的那封,都没有资格使用飞鸽传书。
飞鸽传书虽然快,但却有些不太稳定,偶尔的也会出现丢失的情况,只有那种十万火急的事情才会用这种渠道。
临战之际,将一名前线大将诏回长安,明眼人都知道肯定发生了什么
“呼”李道彦呼了口气,神情略有些伤感道:“实不相瞒,前些日子老夫接到了家书,家父身体欠恙,现在看来怕是”
李道彦没有继续说下去,可所有人都明白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就连铁血无情的王玄策,也都不由得在心中叹了口气,自古忠孝难两全
李道彦出身宗室,其父为淮安郡王李神通,是李渊的堂弟。
而当初太远起事的时候,所有李唐宗室,也只有李神通这一脉在外响应。
唐朝建立之后,李神通便被封为郑国公,不久改封永康郡王,再改封淮安郡王,以右翊卫大将军一职担任山东道安抚大使,山东地区唐军皆受其管制。
攻伐窦建德,刘黑闼等军阀之时,李神通都是先锋,贞观元年,拜开府仪同三司,赐实封五百户。
唐太宗调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之时,唯有李神通以郡公而不降,依旧保留淮安郡王的爵位。
除了对唐朝的忠以外,李神通身上的功勋也是满满的。
只是没想到,一代名将就此落幕,而走的时候,他的长子李道彦却还在外为国征伐,甚至是提前接到了消息,也没有回去见最后一面。
李元吉不喜欢宗室,因为在他落难的时候,宗室没有一个站出来为他说话的。
所以对于宗室之间,李元吉也很少有走动,甚至不知道李神通已经去世的消息。
早在几个月前,李家便派人前往吐蕃将家书带给李道彦,可是几个月过去了,李道彦依旧没有回来,李家人本想再等一等,可这一等便没了头,便等到了李神通咽气。
不得已之下,李家人只能找到李渊,将李神通去世的消息告诉他。
而李神通去世,在朝野中自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毕竟是一代名将,名臣,又是宗室,消息就这么传到了李元吉的耳中。
尽管对宗室不热呼,但毕竟是宗室,他们对不起自己,但却对的起大唐。
在得知李道彦早已知道消息,却没有回来的打算,甚至没有提起这事之后,李元吉便让暗卫发了一封飞鸽传书,直接诏他回来。
自古忠孝难两全,在孝面前,忠只能往后排。
当然,前提是有人可用的情况下,若是无人可用,那也就只能继续让李道彦顶在前面。
前面有人可用,李元吉也不想背上一些无谓的骂名,所以还是诏了他。
接到诏令之后,李道彦再也不像之前那么淡定,满脸的泪痕瞬间洗刷整个脸庞,带着苏定方匆匆写下的一封军情,在数十护卫的护送下,一路疾驰向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