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21(2 / 2)

就算不是军工出身,可后世随随便便一个人都知道步枪的模样以及基本的组成吧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大难点在于子弹,只要确保子弹内部不受潮,就可以在任意的环境下打出去。

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之后这把枪会不会被严重的腐蚀掉,但这个问题似乎并不重要。

李元吉也没指望他们搞出半自动步枪或者自动步枪那种高科技玩意儿,现在只需要搞出个单发手拉式步枪就可以了。

至于难度,非要找个困难的话,或许就是步枪的枪管算是一个了。

除了这个以外,更多的人力和物力,都在研究那颗小小的子弹,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而且可以遇见的是,工业能力几乎不存在的大唐,就算是研究成功了,之后也只能依靠人工去制造,速度,人力,产量,都无法与自动化相比。

“不同的装备有不同的打法,兵法固然有用,但只在战斗前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一旦战斗爆发,兵法基本上不会存在任何的作用。”说到这里,李元吉觉得自己来的似乎早了些,至少也应该等到步枪和子弹研究出来再来。

现在的话,一切都只能凭借着自己这一张嘴去说,没有任何实物,如果是火炮倒还好说,可这种步枪,彻底改变作战方式的步枪,说出去谁会信就算信了,他们又能想象出那种作战场面吗

“新的枪械还没有研究出来,所以具体的性能什么的我暂时无法告诉你们,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新的火枪无论是射程,还是射速,都比现在的火枪更强悍,如果非要比的话,我只能告诉你们,现在的火枪速度快些的话,十息内能发射一枪,而新的枪械,熟练了以后,十息内至少可以发射三枪,甚至四枪,如果不用瞄准,五枪也是有可能的。”李元吉只能大致的说着,虽然其他的没办法说,因为他也不知道。

但射速这个基本是没问题的,而射速的快慢,跟战斗的目的有很大关系。

李元吉继续说道:“在新武器装备以后,弓箭这种装备就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为它的射程相对更近一些,且威力不足。而火枪的运用,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更有利于保护将士们的安全,这是一种中近距离的作战利器,所以在实战中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避免短兵相接,而最合适的作战距离,在一百步至二百步之间,过远则有可能造成杀伤力减小,精确度下降,过近则有可能被敌军迅速的冲过来。

如果在面对骑兵的时候,最好的办法还是三段式射击,尽可能的确保己方的火力输出,利用单武器的快速射击等优势,形成不间断的火力打击,以编织一道严密的火力网,使骑兵无法突破。

另外,如果敌军也装备了火枪,而己方处于进攻位置,之前经常用到的推进战阵,就必须要抛弃掉,这种战阵只能是排着队去送死,对于取胜没有任何的帮助,关于这一点,先前火枪试验的时候,那些军队来的学员已经见识过了,我就不再多说了。

在面对同样装备了火枪的部队面前,最好的办法不是集群冲锋,也不是列出阵势叫阵吓人,说句毫不夸张的,距离合适的情况下,投弹车来上几下,就能轻松的剿灭整个战阵的敌军,若是闲速度太慢,调来两台火箭炮就足够了。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散兵战术,什么是散兵战术

就是以伙为作战单位,或呈线型推进,每人之间间隔五到十步,或呈三角形。”

李元吉在身后的黑板上画下了班排三三战术,这个是从后世抄袭而来的,虽然不知道现在讲这个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太过于前卫了。

因为即便自己研究出了单发步枪,可这世界也只有大唐一家有这个武器,其他对手还都是冷兵器呢,连个投弹车都没有,现在讲这个,很有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的时间,根本就用不上。

之所以有可能用不上,但还是讲了出来,李元吉只不过是希望有朝一日,在战场上发生了这种事情的时候,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去处理,不至于慌了阵脚,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处置,只能按照老办法去推进,平白损失更多的将士。

指着刚刚划出来的三角战术,李元吉继续讲道:“顾名思义,三角战术就是以伙为单位,无论从哪个方向去看,从哪个方向去进攻,始终可以保证至少有三个人可以相互间的协作,这种战术在短期内可能会用不上,因为这是在遇到跟你们相同配置,或大差不差的敌军的时候才会用到的。

课后大家可以讨论一下,下面说一下我对于未来战争的看法。

简单点说,未来战争可以是立体化的,从天上到地下,都是战场。将孔明灯放大数倍,可载人上天,可用于侦查敌情,指引炮兵轰炸,也可携带炸弹飞到敌人的头顶直接进行精准的轰炸。

而地面上,我给它总结了一句话,就是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很呆板,也很无聊,但对于战争而言,却有着很大的帮助”

不知不觉间,一堂课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这堂课讲了很多,但也可以说什么都没有讲,讲的都是一些概念,甚至众人还不理解的概念。

但是无所谓,李元吉正打算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去深入的讲一下今天讲的内容,虽然自己也是半瓶水,但对于他们这些白纸而言,这已经够用了。

“课堂上的内容,严谨外传”临下课时,李元吉又警告了句。

正文 第四六六章:只有二成的成品率

从军校离开,李元吉便是直接前往了科学院。

说起来自己也有好些时候没有去过那里了,虽然有进展什么的也会立即汇报,但是说来的话,也差不多有半个月没有任何消息了吧

而上一次的汇报,还是说科学院那边想要一台蒸汽机来进行膛线的刻画。

比起人力而言,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可以更稳定,速度也更快。

加上一台蒸汽机其实也没多少钱,只是制造上麻烦了些,加上科学院又不是用他来拉车,只是刻画膛线而已,能拉动,不顿挫就好。

相比较于子弹的制造,枪械的制造反倒是没有太多的问题。

还是那句话,最大的困难在于枪管的制作。

李元吉提出的无缝钢管,让工匠们只能郁闷的去一根根的钻出来,这可是个费时费力的活,而且要求也比较高。

好在冶铁作坊那边通过各种混乱的试验,倒是找出了几种材质较硬的钢材,或者被称之为合金钢材比较合适,但唯一不足的是,没人知道这玩意儿到底该叫什么只知道往里面放了些什么。

用这些合金钢材打造成钻头,然后一点点的去钻。

来到科学院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可在这里依旧是一副忙碌的景象。

珍贵的蜡烛在这里就跟不值钱似的,从来不可能看到一根根的点燃,每次点燃,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