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李元吉招收的这些学生,才是未来大唐的重中之重,他的级别甚至超越了科学院。
因为科学院属于科研机构,这些人虽然也是一样的,可他们的主攻方向却是各种材料,甚至可以毫不客气的说,科学院所能取得成就的多少,要看这些材料的质量如何了。
虽然这次的会议让这些内阁成员们没有准确的猜到李元吉的心思,但也并非完全没有好处。
比如说,李元吉的警告,使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虽然这个意识并不是特别的深彻,但在这次的会议过后,这些内阁成员们却改变了原先的想法,逐渐的将精力从农业,转变为了工业。
不管其核心思想到底对不对,至少这种做法是有益于工业化推进的。
而接下来所直接带来的影响,就是内阁很快便拿出了一个精准的方案来。
距离内阁成员刚刚开完小会不到四天的时间,便到了下一次内阁会议召开的日子。
而在短短的四天时间内,十几位内阁成员便拿出了一个大体的方案。
而在制作这个方案的时候,他们这才意识到,其实李元吉早在几年之前就已经在布局了,只是当时并没有人看出这是在布局,而是在单纯的以为是朝廷有了其他的收入,所以想给百姓减负。
“陛下,最近这段时间臣等讨论了推进工业化进程的一些问题,其中发现了一些制度性的困难,所以对其进行了一些总结,并且拿出了一些初步的意见。”虽然房玄龄不再兼任吏部尚书这个职位,但在内阁的地位也依旧没有改变。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李元吉没有这个想法,否则的话,取而代之的,必然是萧瑀。
而萧瑀对于这些也并不在意,他是属于那种你给了我就干好他,你不给我也不会去抢的人,这种性格让很多人都喜欢,但也让很多人都讨厌。
“首先,发展工业化最大的难点在于资金和技术,现在商人们更多的还是甘愿于零售贩卖,思想还未彻底的转变过来,加上投入资金太大,又没有技术,所以这也限制了工业化推进的进程。
对此,内阁一致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便是钱庄适当的降低放贷利率,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贷款,然后便是科学院开放部分技术,使民间可以得到这些技术,用于发展工业,发展经济。
而在此之前,科学院的模式往往是以技术入股,但对于那些百姓创办的作坊而言,基本上规模太小,技术入股也不太现实,所以臣等觉得,倒不妨让百姓付出一笔费用,从而得到科学院的技术授权,如此一来,科学院也算是多了一个收入的渠道,也可以减轻一些朝廷的财政压力。
而另一个方面则是大力推进工业化有可能会导致耕种劳力的不足,不过这个问题在短期内并不会特别的明显,但是十年后,二十年后,或许只需要个几年的时间,这个问题就会凸显出来,所以,臣等建议,必要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提高粮食保护价格,以确保有足够的人继续保持耕种,而避免大唐因为这个原因而陷入粮荒”
李元吉轻轻的点了点头,心中却是微微有些高兴,这些死脑筋们,终于开始想要动一动脑子了。
房玄龄所说的这些方法兵部先进,也并没有什么新意,但却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当然,苦于经验问题,他们的这个政策甚至还不够大胆,所以在李元吉这个后世人面前,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但是中规中矩也比以前不知道思考要好很多,至少,他们已经在改变了,不是吗
正文 第四七八章:向工业化迈进
不过改变归改变,以后的大唐会发展到什么样子
这一点就连李元吉自己也不清楚,在后世自己只是屁民一个,有很多东西也都接触不到,所能看到的,也仅仅只是表面上的那些。
而那些没有出现的东西,未必就是真的没有出现过,也许是在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之后,被证实那是不可行的,所以放弃了。
也许是因为别的原因,谁又知道呢
人无完人,后世任何一个人来到这个时代,都不可能精准的去把握每一个方向,唯一所能掌控的,只是一个大的方向,只有在这个方向上不出错,才不会出现真正的问题。
而发展,从来都没有一帆风顺的案例,古今中外,哪个国家不是在发展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走了各种各样的弯路
李元吉没指望过大唐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因为那根本不可能。
但是在自己所知道的领域里,他希望这些决定都是正确的,因为没有理由继续在这些已经被探明的问题上继续走弯路去浪费时间。
当然,这又牵扯到另一个问题,后世被证明是正确的决定,放在现在这个时代下,就未必会是正确的,或者说效果不可能与后世相同。
但有些事情,总是要去做的,不是吗
“科学院开放相关技术这一点朕同意,具体的接下来可以与科学院进行商议,主要便是定价要合理,要让百姓可以接受,同时也不能让科学院吃亏,除此之外,也可以增设一些附加的服务,比如说后期的技术升级,在购买了这项技术之后,在技术升级的之后,只需要支付很小的一笔钱就可以了,当然也可以选择拒绝升级,决定权在于百姓。
不过科学院终归是科学院,那是个以科研为主的单位,若是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这上面,必然会影响到正常的科研进展。
所以朕建议将整体技术外包出去,由外包者全权负责技术的指导以及后期的升级,而科学院要做的,只是教会这个外包者该怎么做就行了。”李元吉直接点头同意了技术开放。
事实上技术早就开放了,只不过开放的范围太小了,或者说,科学院的技术仅仅只对皇家商业集团开放。
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皇家商业集团的背景,这个背景决定了他们具有很大的话语权。
其次在于皇家商业集团的巨大影响力以及财力,多的不说,至少到目前为止,皇家商业集团的身影已经出现在了大唐所有的州府以及各大重要的县城之中。
当然,虽然李元吉没有明说,可实际上适合这个任务的,也只有皇家商业集团一家,因为他们的渠道已经铺设完成了,所有的计划,只需要科学院将技术移交之后就可以直接展开。
若是换个别的方式,怕是又要在这方面耽误个几年的时间。
“至于降低贷款利率,这一点并不可行,如此一来,钱庄的压力必然会骤然增加,一旦现金流大幅减少,势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一旦信任危机爆发,对于钱庄,对于大唐而言将会是灾难性的。”李元吉继续说着。
倒不是因为钱庄是自己的,所以就舍不得放弃那些利益,如果可以的话,李元吉宁可不要钱庄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