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9(2 / 2)

李元吉的话不断的回想在脑海里,这是李元吉再给这一百零七位学员上课的时候说过的一段话。

可以看做是新军的核心思想之一,而简单的翻译一下,其实也就两点,不要轻易的选择死亡,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多拉着几个敌人同归于尽。

而这个说法,又与后面的说法相互矛盾。

前面这个看似给人一种胆小鬼的感觉,可后面却又要求将士们敢于亮剑,勇敢作战,无谓生死。

很矛盾,但似乎有解释的过去,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好吧,总结起来还是一句话,该牺牲的时候就要勇于牺牲,不该牺牲的时候,就不能去牺牲,不做无谓的牺牲。

看了眼手下的将士,一个个的正在熟悉着刚刚到手的新枪。

跟禁军的一模一样,而且禁军那边也特意来了人教他们如何打枪。

薛礼他们早就跟禁军一起练习过,虽然不敢说每一个人都是用枪高手,但起码的打枪作战还是没问题的。

而一个人呆着五十个人去打枪,这个难度就有点大了。

或许是感觉到了时间的紧张,禁军那边也没有任何的吝啬,直接派了大量的将士来充当教官,用一对一的方式,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新军的这些将士,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去习惯,去适应。

枪的结构,每一个部件的作用是什么如何使用,如何保养等等,禁军将士们正在认认真真的讲解着,并且同步的做着示范。

一连十天的强度教学,让新军的将士们在短短的十天时间内,已经彻底的熟悉了手中的武器。

中间也进行过三次的实弹射击,每人三次一共打了五十颗子弹,不多,但也足够让他们对枪的认知更深一步。

十天时间一到,来自禁军的教官便直接离开了营地,他们还有自己的任务,不可能一直留在这里。

而且,两支军队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不一样的,可以让他们来帮忙教打枪,但其他的战术什么的,却是完全用不上的。

会用枪,仅仅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将与之前的训练相结合,从而使这支军队真正的具备战斗力。

“枪,是个好东西,可以杀敌,同样也能伤己。”恢复正常训练的第一天,看着一个个手中拿着步枪而忍不住兴奋的将士,薛礼毫不客气的给他们来了当头一棒,一盆冷水,毫不犹豫的被泼了下来。

装备了步枪的军队,的确是无敌形式的存在。

虽然到目前为止,唯一装备了步枪,并初步形成了战斗力的禁军还没有来得及参与过哪怕一次小规模的战斗。

但是无数次的实弹演练,无一不证实了步枪的强大,只要人员足够多,只要配合的还算默契,那么阵地面前二百米范围内,将会是一个新的无人区。

与弓箭不同的是,步枪的杀伤力更大,铠甲根本起不到任何防护的作用,而且,就算真的可以挡下子弹,那么被击中的人,将会有九成以上的几率会嗝屁。

因为了解的更多,所以才更能认清楚步枪这东西的可怕之处。

而且李元吉也曾经提起过,将来会有一款更恐怖的枪械装备部队,到那时候,才是真正的屠戮。

“战场这个地方,从来没有百分百这么一说,就算装备再精良,训练的再精锐,很多时候,也无法避免自身的伤亡。我们装备的步枪,是杀敌利器,同样的,一但步枪落入敌军手中,同样也是杀死我们的利器。

所以,我对你们唯一的要求就是,当你身上没有子弹的时候,把撞针给取下来,当你身边的战友阵亡的时候,而你手中又不缺少武器的时候,请把他的撞针给取下来。”薛礼一脸认真的说着。

这种步枪的撞针并不难取,取下拉栓,用特制的扳手拧几下就下来了。

其实最好的设计是在后部打开一个口子,撞针安装在后部的盖子上,只需要取下盖子,就可以取下撞针。

但是很无奈,因为这样的设计无法保证足够的密封性,本来黑火药改良的发射药就影响了射程,而后部又密封不严,对射程的限制就更大了。

于是只能采取这种笨方法,将后部封死,然后从前面安装撞针。

这样的话只需要一个特殊的工具,就可以轻松的取下撞针,整个过程并不复杂。

至于工具,可以是专业的,也可以是业余的,只要手巧,也可以用一根木棍造一个取针器出来。

于是,接下来,薛礼这一队的训练科目又多了一些,利用刺刀去制作取针器,原理很简单,对照着拉栓内部的口径大小,将木棍的直径将其吻合,同时,尽可能的将木棍掏空,怎么掏无所谓,只要确保用力拧的时候不断就行了。

而进入拉栓的那一部分,则做成一个比撞针稍稍大一些的正方形,在枪栓内大约五厘米左右的位置,撞针是正方形的,用途就是方便取下。

除了制作取针器,另一个训练的重点科目,就是取撞针。

该训练的都训练过了,剩下的只是不断的复习,熟练,薛礼对于这些并不担心,而他只希望如果自己的部队全军覆没的话,可以尽可能的让这些步枪打不出去子弹,成为一把废枪,不会对自己人产生威胁。

正文 第五三二章:又想骗我移民

现在的大唐真的可以用稳如狗来形容。

尽管表面上看起来李元吉做出了很多令人惊异的决定,可以实际情况来看,每一项决定都给大唐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职业化的军队,可以让军队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训练,确保军队的战斗力绝对是顶尖的。

时间的限制,丰厚的待遇,不努力就要走人的压力之下,军中没有偷懒的。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何况大唐这面坚硬无比的墙角呢

没有人想离开,可军中的规定就是这样,每一年,服役期到的将士,必须要有人离开,而且离开的比例还不在少数。

同一期招募的士兵,在四年过后的退役期内,会走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一百个人里,只有最多二十个人可以留下,竞争力之大,根本不是之前的府兵制可以相比的。

在军中有稳定的收入,而且收入还不低,回了家,又能干什么职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