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一个小小的孩子,就做这些欺男霸女的事情,的确也有些不太像话。
从这一角度来看,李承光的做法并不算过,而且这也是他身为长子的责任与义务。
“此事你母后是如何处置的”李元吉继续问着,他对后宫的事情了解的太少了,只知道后宫一片和谐,却不知在这和谐的背后,又有多少故事的发生。
“母后训斥了儿臣,罚儿臣写了检讨,给二弟和玉姨道了歉。不过二弟却被玉姨给收拾的不轻”李承光低声的说着。
这算是两败俱伤吗可自那以后,二弟却很少再跟自己说话了,而且就连学习也不怎么上心,成绩
算了,还是不提成绩了,伤心
“如果此事你母后不管,让你自己去解决,你打算怎么办”李元吉继续问着,对于儿女的管教,自己操心的并不多,一眨眼孩子都这么大了,自己好像才刚想起来这么回事。
作为一个皇帝来说,自己或许是优秀的,可作为一个父亲来说,自己好像又是不合格的。
为什么会忽略为什么会成这样子
李元吉也说不上来,反正就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各种各样的理由,然后一眨眼,就到现在了。
“儿臣会继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二弟,毕竟二弟本身来说,脑袋其实也不笨,只是没有用对地方,如果实在行不通的话,儿臣会关二弟的紧闭,或者将二弟送去禁军待几个月。”李承光想了下,说道。
听着李承光越来越成熟的想法,李元吉有些意外。
一个七岁的孩童,就能有如此的心智,到底该怎么形容呢
天才还是打小就心机深
但从这件事情的本质上来看,李承光的态度还是很让李元吉满意的。
至少,他已经成功的进入了长兄这个角色,也很好的诠释了长兄如父这四个字的含义,不但为亲妹妹芈儿出头,还为庶子老五出头,这一点是最难得的,也是李元吉最希望看到的。
虽然两者仅仅相差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但两者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但是李承光说老二脑袋并不笨,只是没有用对地方。
宫中的教育是最好的,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特别是在皇子的教育问题上,一但出现这种问题,老师会立即与皇后联系,并说明问题的,而且老师也不允许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因为这只会证明他的教育能力有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依旧出现了,那么最终的可能,也只有两个,一是李承光在说谎,二是玉儿在作怪。
两者不论是哪一个,都有站的住脚的理由和依据,在李元吉这个位置,他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子都能成才,而在李承光这个位置,他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兄弟会被人指着说不行,而对于玉儿来说,或许她只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平平安安的长大,不要牵扯到某些事情。
毕竟玉儿也算是亲身经历了玄武门事件的主人之一,虽然当时他只是侍女,但生死之间,可不在乎你是不是侍女。
玄武门事件的导火索是什么
李渊的优柔寡断还是三个儿子的演技太高明,骗过了李渊
都不是。
直接导火索,是因为这三个儿子都太优秀了,优秀到每一个人坐了皇帝,都可以给大唐带来不一样的改变。
没人愿意服输,没人愿意成为那个失败者,然后经过日积月累,就有了玄武门。
父子二人的谈话,并没有影响到青禾手中的动作,虽然听着有些不明所以,不明白李元吉为什么会在自己的寝宫来教育自己的长子,但这件事情,还是让青禾感觉到有些不太正常。
结果就是,李元吉看了眼镜中的自己,已经装束完毕,便直接站了起来,跟青禾道了个别,又悄悄的安慰了几句,这才朝着李承光说了句:“今日你随朕去内阁。”
正文 第五四八章:储君人选
上位者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就有可能引来一场风波。
李元吉带着年仅七岁的李承光进入了内阁,这对于整个大唐来说,却是极为震惊的消息。
其政治意义早已超出了这件事情的本身,至于参观什么的说法,还是趁早洗洗睡吧,皇帝没那么闲,大臣们也没那么多心思去往这方面想。
内阁,朝会,当下朝廷活动最重要的两个地方,前者为重,后者为辅。
在当下朝政制度中,因为各衙门各司其职,负责管理各衙门的人,都在内阁之中。
所有衙门有事要汇报,都必须先找各自的上司衙门,然后由上司衙门在内阁会议中提出商议。
而朝会基本上已经成为了每月一次的例会,目的并不在于开会,而是在于勉励那些大臣,给其他人一些希望,同时给他们一些竞争压力。
而这么做最大的好处在于,各衙门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办正事,而不是将半天的时间用于上朝。
早朝制度最早起源于什么时代已经无从考据,但真正成为定制的,是在汉宣帝亲政以后,将其定为五日一上朝。
唐制袭成隋制,到了李世民登基以后,改为每日一上朝,李元吉在改革之前,也是每日一上朝。
这样一来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不仅仅只是皇帝的时间,还有大臣的时间。
而内阁制度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每十日只需半天的会议就可以解决问题,如遇急事,也可直接找到皇帝,或者申请召开临时会议来商讨。
这套制度弹性很大,同时也很严谨,一切规矩,都是根据需求来制定的。
所以,大臣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干正事,皇帝除了干正事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得以去偷闲。
内阁会议,就是当下唐朝最重要的一个会议,每逢内阁会议召开,商讨的必然是关乎大唐决策的大事。
平时开会的时候,更是被禁军里三层外三层的保护着,闲杂人等一律不准靠近,周围百米以内,更是严禁喧哗,甚至一些不是特别紧要的事情,都要停止,以确保内阁会议不受任何形式的打扰。
而今日,李元吉竟毫无征兆的将李承光给带了过来。
李承光是谁
李元吉的名义上的五子,实际上的长子,按照古制,李承光就是太子的第一人选,皇位的第一继承人。
排资论辈,在这个时代还是很重要的,除非长子不成器,否则的话,哪怕他就是个平庸之人,没有什么太多的闪光点,不说日后当不当的上皇帝,这第一个太子,绝对就是他,这是跑不掉的。
带着皇子亲政,其意义在于何处,这还用多说吗
之前大臣并不是没有考虑过上奏皇帝册立太子,毕竟太子这个事,是越早确定就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