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来看,情况还是很不错的,而且马周的这个方案,也是尽可能的避免了一家独大的现象,并没有说扶持哪个地方,就一口气让他们成为第一这种行为,无非就是按照远近,以及具体的地方情况来决定先发展哪个,后发展哪个而已。
而在这个基础上,马周又将目标重点的放在了铁路沿线以及漕运线路沿线地区,这些地方现在或者将来都有交通优势,所以是必须要先发展的。
“是该停一停了”房玄龄却很认同李元吉的话,事实上早在几个月前,两人就已经谈过这个话题了。
不过最初不是这么直接的谈,是房玄龄提出了一些发生的问题,真正让李元吉做出决定的,还是这次的卡车事件,这事并不大,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事一件天大的好事。
可李元吉却看出了其中的危机,房玄龄也看了出来,只不过没有明确的提出来而已。
“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应一味的埋头去发展,更多的应该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到这些问题消失大半的时候,再去适当的提速,然后继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房玄龄说着自己的看法。
而意思则是,如果一味的埋头发展,而不去管理那些发生的问题,最终这些问题会越积累越多,到了最后会到想去解决都很难解决的地步。
而那个时候,大唐又将怎样
最坏的结果,肯定是一个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突然崩塌,稍好一些的结果也会是因此而大伤元气。
说的在直接一些,现在是初步阶段,根基一定要打稳,不能为了进步而进步,要有目的的进步,有方向的进步。
“玄龄此话甚合朕意,这些年来,发现的问题也有不少了,各个衙门都存在着各种大小不一的问题,虽然很多也都解决了,但朕看到的,却是依旧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掉,最重要的是,思想并没有跟上现在的实际情况,如同是一个十岁的孩童,拥有了二十岁的身体,朕不敢想象,一个成年人去做出孩童的幼稚举动。”李元吉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现在的大唐,如同一个暴发户一样,从上到下,每一个人都在不同程度的自我膨胀着。
手里的确有货,自身的实力也很强大。
可无论怎样,一个不能摆正自己位置,摆正自己心态的人,早晚有一天是要完蛋的。
一个国家也是同理,想要走的远,走的稳,就不能去急于一时,发展,必须要是全方位的,思想可以超前,就好比刚登基的时候那样,大家都知道该怎么办。
但思想绝不可以落后,就像现在,很多人都出现了自我膨胀的行为。
虽然没人嘚瑟到站在大街上去炫耀,但每一个人的心里面,或多或少的都有这种想法,这才是最恐怖的地方。
“可是贸然停止发展,对于朝廷来说也有不小的影响,虽说这些并不算什么大问题,可解决起来终归是有些麻烦的。”萧瑀同样皱着眉头说着。
“一方面,加强思想方面的教育,同时也让大家冷静一段时间,另一方面,发展未必就要停下来,只不过朝廷可以转移一下重点。”李元吉接受了萧瑀的提议。
突然停止,的确不好解释,甚至会给人一种错乱的感觉。
但停下来又是必须的,当然不能是全部的停止,萧瑀提出这个疑问的同时,李元吉就已经想到了应对的办法。
“军队方面维持每年增加一成预算的速度去发展,商业方面要加强监管,支持的力度要适当的减小一些,科学院那边的话”李元吉停顿了下来,认真的考虑了下,最终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朝廷支持的经费减少一半,其他各个衙门,经费一律减少两成。余下来的经费,全部用于修路”
“修路”
大臣们还没从这个巨大的打击中清醒过来,李元吉便给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
修路有好处吗有,好处很大。
可是修路又是必然的吗未必。
以前的路,现在也能走,虽说不如长洛官道那样舒坦,但只要不是雨雪天气,走起来没有任何问题。
铁路的建设也正在火热的进行着,按照目前的规划,十年之内,一条玉门关至海州,一条幽州至交州的铁路就会修成通车,这是一横一纵两条主干道,二十年内,完成三纵三横的铁路建设。
基本上可以肯定,二十年后,整个大唐的铁路网络将会是四通八达的。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往后,大唐的财力就越强,技术经验也就积累的越多,就可以同时支撑多个地区同时开始建设。
可这不是原先定好的战略目标吗所有的计划都已经大致的做了出来,接下来只需要按年去规划一些细节方面的就可以了。
但是很显然,李元吉所说的修路,绝对不会是单纯的指铁路。
铁路虽然很方便,但铁路并不是万能的,一个国家不可能只有铁路而没有官道。
长洛铁路开通了很长时间了,长洛官道的人流的确是减少了一些,但现在依旧很热闹,正在使用的人依旧很多。
所以,大臣们下意识的就想到了李元吉口中的修路,必然是大肆修建水泥官道。
“陛下,修路这个事臣觉得不如集中精力,先修铁路再说,毕竟铁路的作用要远大于水泥路。”工部尚书陈叔达纠结的说着,李元吉的意思很明显的是要增加工部的工作,可只是一条铁路,工部就忙的不可开交了,哪有功夫再去分人出来搞水泥官道
虽然水泥官道有很多的好处,比如说建造速度快,造价低等因素,可却需要大量的人员参与进来,铁路有二十多万人,水泥路这边参与的人只会多而不会少。
费用倒是不用担心,其他各部省出来的省一省也勉强够用,但还是那句话,他哪有那么多人去做这个事
而且,还有个问题,水泥路需要用到大量的石子和大沙,之前的长洛官道就出现了一些问题,经过对比后发现,有些地方的石子和大沙是不能用的,这也就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不能就地取材,就只能从更远的地方运输材料过来,这又会耗费更多的精力。
“子聪呐,这就是朕担忧的地方,这也不仅仅只是你一个人的问题,朕基本可以肯定,在座的诸位,或多或少的都有些问题。你们的思想,还没有跟上现在大唐的实际情况。所以说,即便有更好的已经放在了你们的面前,可你们依旧无法去重视它,不知道该怎么去用它,并且用好它。”李元吉有些无奈的摇头道,他从未跟大臣说过这些话。
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