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吉暗暗啐了一口。
说这话的是程知节,是房玄龄,还是其他人,李元吉都可以理解,但说出这话的是皇甫无逸,那李元吉就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这不是针对皇甫无逸个人的,而是他的身份决定的。
皇甫无逸是户部尚书,掌管财政大权的大佬级别人物。
军队扩建,军队的维护开支,这些军费,都是要从户部拿出去的,而且每年的军费还要不断的上涨,历年以来,户部在统计,划拨经费的时候,军费是永远排在第一个的,搞完了军费,才会去给其他衙门分配。
而军队未来的开销会越来越大,特别是装备了步枪等热武器的军队,开销将会更大,枪,炮是可以重复使用的,但是子弹和炮弹以及手榴弹却是一次性的,一到大战的时候,户部就要将备用的资金全部投进去给他们生产弹药。
既然这是无法避免的,为什么不走精兵路线通过装备的强化,让他们以更少的人,去完成更多人才能完成的任务
虽然短期来看开销是增加了,可是从长远来看的话,还是省钱的。
一千个人去开枪,无非也就需要一百台卡车而已,但是一万个人开枪,所需要的子弹,正常的经费,这能买多少卡车
所以,皇甫无逸算的是经济账。
当然,李元吉也不得不承认,皇甫无逸说的对,就是要走精兵路线。
但精兵也离不开普通的部队支持,但不管怎样,对于军队这方面,基本上是不用怎么扩军了,但是战术方面却需要重新的制定,不过这也不是不可以的。
“这是长期计划先说眼下的”李元吉有些无语,他发现这些人歪楼的本事好像挺厉害的。
这些事就算是可行的,没个一二十年的时间,能够做到吗
再说了,装备不需要去研究不需要去测试吗这不需要时间吗
“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两点,一是修路,二是农业,其他的事情该做还是要做,但是可以适当的放一放,过个一两年,等大家都适应了以后再去做新的规划。”李元吉强行将话题拉了回来。
程知节的思路很接近后世的装甲作战,但却是最初级的版本,他只是拿装甲部队去当突破敌军阵型的方式,而没有意识到它真正存在的意义。
不过程知节能够想到这一点,李元吉还是很高兴的,至少他有这个意识了,这很重要。
不过,这些事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做到的,需要一步步慢慢的来,所以,还是优先解决眼下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在所有的大臣当中,房玄龄算是个乖宝宝般的存在,他从不会去质疑李元吉的决定,就算是提建议,也会很隐晦的去提出来,不会像魏徵那样直接说出来,不要怂,就是硬刚的态度。
李元吉敲定了这两点,房玄龄也就将思路放在了这两点,而借助着刚才一系列的事件,他也在想着一种可能。
“修路这方面有工部去负责,臣没什么建议,但是农业方面,如今所需要做的,一是让卡车可以翻地,二是不是该研究一种可以挖土的卡车这样可以在合适的地方修建水库,平时从河流中引水进去储存,一旦发生旱情,则可以使用水库中的水涝灾的时候,水库也可以提前放水,待到河流暴涨之后,便将水引入水库进行分流”
正文 第六三零章:要人
虽然很是不舍,但是李元吉的提议,大臣们还是全盘接受了。
这跟李元吉的强势没什么太大的关系,李元吉虽然强势,但也并不是不能接受意见的人。
相反,在接受建议这方面,大臣们倒是觉得李元吉做的比其他人都要好。
无论是之前的李渊,还是李世民,两人在这方面都有些不如李元吉。
而李元吉这一次提出的要缓一缓,经过一番认真的考虑过后,大臣们似乎也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
事情的确如同李元吉所说的那样,这几年发展的太快了,百姓需要停下来静一静,朝廷同样也需要停下来认真的思考一下,总结一下。
一个时代的强大,看的并不是你自身到底有多强大,而是看你的纠错能力到底有多强大,只要纠错能力没有出现问题,那么这个时代就不会出现什么太大的问题,这是必然的。
停下来,不是否定,而是为了可以更好的走下去。
于是,工部成了最忙碌的衙门。
其他的衙门也在忙,但他们忙碌的却是思考,去发现这些年来那些发生的问题,解决的问题,遗留的问题等等。
“压力太大了明年初的科举,工部必须要增加名额。”陈叔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端起案台上的那杯茶水,滚烫滚烫的,可他还是一口气喝了下去,拖着极度疲惫的身体,陈叔达只觉得自己好像已经不是自己了似的,浑身上下跟病恹恹的感觉一样。
可是没有办法,整个工部,现在也只剩下几个人在坐镇,其他的人,全部散了出去。
计划已经下来了,而工部当下的任务有两个,规划路线,寻找合适的地方修建水库。
这两个都很重要,一个是可以省时省力,达到路程最近化,一个则是关乎周围很大一片区域的灌溉问题。
而这两个项目都需要同时去进行考察规划,虽说距离项目实施还有至少半年的时间,可对于工部来说,这个时间依旧很紧张。
规划路线,这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算出来的,也不是在地图上画一条直线就可以的。
首先要绕开上田,绕开水田,不占用农田是最好的,如果要占用的话,优先选择下田,除非是实在绕不过去才可以占用上田。
而水库的选址就更麻烦了,虽然很便利,作用也很大,可位置选不好的话,遇到的问题也会很严重,第一个遇到的,可能就是无法存储那么多的水,第二个就是安全性。
这些事情,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员去实地考察才能够完成。
加上工部现在还在负责修建铁路的事情,人手本来就足够紧张的了。
以至于陈叔达这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