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三国刀客 > 分节阅读 143

分节阅读 143(2 / 2)

布鞋是青蓝的麻布面,白色的鞋底。

大小正合脚。

徐庶走得很慢,一步一个脚印,刚开始时一步便是一步,后来一步便成了两步,脚下尘土飞扬,会有一个布鞋踩下的脚印。

再后来,一步变成了三丈,脚下隐隐有风雷之声。

再快些,一步之跃便成了十丈,势若奔雷

“娘,这一次,我为你走一趟江湖。”

许都城外,一道奔雷炸入城中。

速度之快,以至于奔雷入城之处,有两骑骏马刚要出城,都被裹挟得马匹离地腾空,一起飞向城内。奔雷破墙而过,两名江湖上的刀客甚至都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被撞的吐血身死。

一道青芒入了许都。

城内,曹操正坐在洞香春内二楼饮酒,这里是他初遇郭嘉的地方。一旦有了烦心事,曹操都会来这来坐坐,想着要是郭嘉还在,他会怎样抉择。

青芒凝立洞香春楼下,拔出第一把剑,微微向上划出一个半弧。

s:总有一些细节写得我泪流满面

第二百零一章 江湖上的学问

曹操今日不喝酒,喝的是茶,很多时候,茶比酒浓。

曹洪持剑而立,站在他的身后。

坐在曹操对面的是一个年轻人,穿一身素锦色衣衫,脸如冠玉,似是个贵介子弟。

曹操笑道:“没猜错的话,应该是徐庶先生到了。”

曹洪按剑,英姿勃发道:“我去将他擒来见主公”

“先生说你做事冲动鲁莽,难道还说错了看徐庶来势,你可不是他对手。”曹操道。

曹洪不服气地一哼,对面的年轻男子淡淡一笑。

曹操和曹洪关系毕竟不一般,小觑了天下江湖好汉,给他耐着性子说道:“徐庶这家伙可不是沽名钓誉的剑客,他早年练剑已有大成,后来弃剑从文,立志匡扶社稷。恰逢天下大乱,便让剑术中多了不平之意,如今再起剑,已经不是江湖之剑,而是儒家之剑。儒剑者,天下之剑也传言中他有九把剑,每次出剑剑招都不相同,这次,他带齐了九把剑,一看就是要拼老命的样子,你的武艺可不是他的对手。”

曹洪脸色一变,道:“有这么厉害”

曹操道:“其实江湖事我又怎么知道还不都是先生给我说的。”

原来,今日曹操是来劝架的。曹洪自觉自己读书少,便想拉拢对面年轻男子为他的幕僚,可男子托病不出。曹洪记恨在心,便来曹操这里告状。曹操竟把这件事看得慎重,亲自出来调和。

其实,调解是假,他不过想当面掂掂这个年轻人的分量。结果,年轻人一来就让他刮目相看:他藏拙。

年轻人难免血气方刚,这是通病。可面前的年轻人,不骄不躁,不愿轻易说国家之事,但点滴之中却又内有玄机。他只告诉了曹操:“郭嘉新丧,荀彧为人中正,并非丞相可用之才。程昱、荀攸、杨修之流,难当大事。而贾诩是谋天下之才,可以用之。”

曹操拊掌道:“先生不愿意出山,却把我推给了贾诩,真是谋士不谋天下,先谋自己。”

此时,曹洪已经听见了风雷之声骤停,显然是徐庶已经来了。他脸上变色,问道:“主公,我们还是先走吧,你可不能有事。”

曹操将眼睛眯起一条缝,说道:“慌什么,先生都不急,我们急什么”

年轻男子道:“我不急是因为徐庶要来杀的又不是我,何急之有”

“可我要是死在徐庶手中,先生你一家三百余口,难道就能逃离许都”曹操风轻云淡。

年轻男子笑道:“都说曹孟德是个无赖,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此时,徐庶长剑划出了半弧,向楼上而来,剑气已近。

曹洪挡在窗口,一剑劈下。却被震的倒飞起来,口中流出鲜血。这一抹剑气割裂洞香春墙壁后仍是直刺而来,扑向曹操。曹操虽然带了佩剑,但是他没有抽剑,此时抽剑有何用

但他知道,对面的年轻人一定有办法。因为,他才是天下数一数二的谋士。谋士谋国,而曹操相信,自己就是他的国。

果然,年轻男子一根手指轻轻推移那只琉璃盏,在桌面上向前滑出短短一寸距离。曹操只觉得有一阵微风划过,可冲云霄的剑气霎时间不见了踪影。

曹操笑道:“万万没想到,先生竟是个高手。”

“世代纵横家都是高手,我这点微末的功夫,实在难登大雅之堂。”年轻男子摇摇头。

楼下,徐庶按剑沉思,他朗声道:“在下徐庶,敢问楼上是何人”

他郑重其事问的当然不是曹操,更非被第一剑就打飞了的曹洪。那么,他问的一定是年轻男子了。

江湖人自然当依江湖规矩。在江湖上,不论是高手约定了场子的过招,还是偶然间的狭路相逢,抑或是低手之间的小打小闹,大多都有询问底细的习惯,例如姓甚名谁,绰号是啥,师出何门,身世如何。

这一问,或者两人之间本有渊源,也可能就化干戈为玉帛,指不定还成了好朋友,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了起来。或可能门派之间本有死仇,这一下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本来只是比试武艺,却成了个不死不休的局面。

但无论如何,还是要先问上一问的。

当然了,大家都是出来混,谁能不给谁个面子江湖靠的并不是打打杀杀,而是看谁人脉广,交情深。与人为善总怪不是坏事,人在江湖上哪能不挨刀,遇到了不得不挨刀的时候,别人不看僧面看佛面,最终能逃过一死也是赚的。

因此,但凡碰到了成名已久的人物,谁也不会往死里得罪,一个人能出名,必然有原因。许多初出茅庐的愣头青,见了前辈不尊重,一门心思想挑了人家,好好侮辱一番,最好把别人家闺女也给糟蹋了,显得自己武功好能力强,但结果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有时候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固然视野开阔,但是也有站得高摔的死的风险。因此许多大有前途的年轻人,就犯了一根筋的毛病,不知进退,结果美其名曰下山闯荡江湖,结果死在哪了都没人知道。

这一点,段大虎做得很好。君不见他下山以来,收起了混世魔王的名头,反而一路顺风顺水,不作死又怎么会死

曹洪就是一根筋,可他靠了个大树。

曹操也是一根筋,可他就是那棵大树。

年轻男子是不是一根筋

面对徐庶询问,他没有答话。因为,不知从何说起。

徐庶未能免俗,问了敌手的师承,我问了,你不答,那是你的事。可楼上的人也实在令他心惊,曹操身边何时多出了这么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