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乱世扬明 > 分节阅读 100

分节阅读 100(2 / 2)

“逆贼不知用了什么妖术,弄出了这种路面”吴明晋心中赞叹不已,口中却唾弃一番。

街道两旁有不少地方仍然空缺,这是规划中但未开建的建筑。从县衙后门往东走了百来步,吴明晋看到了衙役们口中的“安置房”清一色的灰白建筑,材质就如同街道路面一样,平整而坚硬。

他端详着这种建筑,与传统木结构建筑最大的不同是,这些房子都是最少是三层以上,也有四层甚至五层的。在吴明晋的印象,除了塔,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贫穷百姓,都很少有两层以上的房屋。惊叹于这种“高层”建筑鬼斧神工的巧妙之余,他心里不免鄙视一番,哪有人住在“塔”上的每天上下楼都要折腾半天。

这种建筑屋顶虽然还保留了瓦片,但是主体部分已经完全看不到一根木柱。据衙役们说,这种房子是一种叫“水泥”的东西和砖建成,不需要以木为柱梁,中间插些烘干后的竹片,建起来飞快,而且不像木质结构的房屋那样怕走水。

吴明晋也知道衙役们被叫去强拆百姓的旧房子,当时还认为夏天南倒行逆施残害百姓,却不料最后居然建了新房给百姓不管怎么说,这种房子看起来虽然不够美观,但是比起原来破旧不堪的房子,实在强太多了,风雨不侵,坚固耐用,百姓们都欢天喜地地搬进了新房他不明白夏天南脑袋里想些什么,若是收买人心,为何又先做恶人强拆房屋若是要搜刮民脂民膏,夺人房产为何还要花更多的钱财建新房

看着新房中进进出出的百姓,脸上喜气洋洋,他吐了一口唾沫,升斗小民愚昧无知,得了点蝇头小利就被收买了,心中哪还有朝廷,哪还有圣上。

离开这片“安置房”,信步来到一处地方,却见人头攒动,喧哗不已。他好奇地凑过去,却见众人围着一处类似于安置房的建筑议论纷纷,房前竖起一块木牌,上面粘贴着一则告示。

他眼力不是很好,靠近一些,小声念了出来:“告各工厂所有工匠书:为解决诸位背井离乡、夫妻分离之苦,特拟建一批住宅,以低首付、分期付款方式供诸位购买,具体方法如下”

众人都是听到消息请假赶来现场察看的工匠们,他们听到这个消息时,半信半疑,觉得东家半卖半送建房子给自己不靠谱,但是经不住这个诱惑,能请假的都请假过来看这个所谓的“样板房”其实是还没有搬进入住的一处安置房,以供工匠们参考而已。

县城本地居民老房换新房的事情他们也听说过,但是从没有想过这样的好事也能轮到自己,毕竟工匠都是不是本乡本土的人,绝大部分都来自广东。

这则告示倒是有人看守,也会解释,但架不住一拨一拨的人轮番询问,这人也疲了,只是让他们看告示。可是很多工匠只会手艺,不识字,虽然知道了个大概,但是不弄清楚完整的告示内容,心里总是没个底。这时候听得有人识字,能念出告示,“呼啦”一下全部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说道:

“这位先生,你识字快给我们念念”

“看看这告示说的条件是什么,是不是半卖半送”

吴明晋挥手在鼻端扇了扇,工匠们身上的汗臭让他有点不舒服。不过这告示的内容他也很好奇,便捏着鼻子念了下去:

“房子分两种:三、四层楼房,每个独间可供一家五口入住,作价白银50两,首付5两即可;上下两层独门独院,作价白银300两,首付30两即可入住。以上两种房子,余款可以选择三年内或者五年内按月支付,直到付清为止。全部付清后可得官府画押房契。”

这样的设计,是针对工匠们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现实状况量身定做的。

夏天南手下的工匠们收入普遍比耕田的农民高,虽然楼房和独院的房价比这个时空大部分房子都要贵明朝的房价惊人的低但是无需全款支付,对于工匠们而言可以接受,而且这种新颖的支付方式给了他们一种错觉,“首付”的低廉让他们觉得自己占了很大便宜。

这样的房价,自然无法像旧时空的房地产行业一样获得暴利,但是现阶段起码能缓解一下资金的压力至少分期付款能回收工匠们手中的工钱和奖金,减少开支。除去全是女工的纺织厂,另外几家工厂的工匠和学徒加起来,人数早已超过千人,而且还在继续增加,简陋的宿舍早已无法满足工匠们拖儿带口的需求,楼房和独院才是他们更好的选择。

1031 10:15:5526629610

第二百三十二章 酿酒一

当然,古人未必能适应楼房的这种群居方式,等到经济能力上了台阶后,加上开枝散叶、子嗣增加,自然会选择独门独院的宅子,两种不同的房屋结构就很好地衔接起来,满足了不同梯次人群的需求。

吴明晋并不知道夏天南设计这种购房方式的初衷。他念完之后,狐疑道:“这付是什么意思”

有消息灵通的工匠告诉他,就是先付一笔银子,就像定钱,然后这房子就归你了,5两银子就能买进5o两的房子。

听完告示的全部内容,众人纷纷议论起来。按工匠们的收入,手艺好评级高的,一年能有十几两银子的固定收入,加上一些奖励措施,一年收入二三十两、甚至五十两的也大有人在。但他们都需要养家糊口,家中还有妻儿老小,不可能几年不吃不喝买栋房子,真要买,按以前的规划也是存够了钱回老家买房置地。

可是这个分期付款的方式诱惑是在太大,5两银子,省着点花,几个月就凑出来了,以后每月只要出几百文,这个价码完全承受的起。

有工匠明显动心了:“要我说,5两银子就能买房子,我看成。有了房子,就能把我爹娘、老婆儿子接到临高来了,我就能为爹娘尽孝,天天都能看见老婆孩子了”

“你个憨货,你放着好好的广东不回,非得要呆在临高一辈子吗我看我还是存钱回广东”

“你才是个憨货,广东再好,有你什么事广州街面上好地段的房子你买得起吗若是在乡下,又比临高强到哪里去我看临高不错,你看东家把县城都拆了重建,好大的手笔。这临高将来总不会比广州乡下差吧”

有人稍显犹豫:“可是连县城的城墙都拆了,官府会不会治罪到时候东家倒台,我们买的房子还作不作数”

“你懂个屁官府又怎么了。临高的城墙都拆了,他县太爷敢站出来放个屁吗知府派出几千大军都打到临高了,还不是被打个落花流水”

吴明晋脸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