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乱世扬明 > 分节阅读 475

分节阅读 475(2 / 2)

夏天南摆摆手说:“殿下和阁老太抬举我了,受之有愧啊。封赏的事等上朝以后再说,殿下先去休息吧,养精蓄锐,等明日择良辰入宫。”

朱慈满脸笑容:“一切就有劳爱卿了。”

夏天南不动声色地回答:“请殿下放心。”

送走朱慈后,方正化兴奋地说:“果然没有枉费咱们辛苦一场,太子也是个有情有义的主子”

温体仁抚须笑道:“方公公,不对,明日之后,就该称厂公了太子是否有情有义不好说,但绝对是一个合格的帝王,虽然年少,但这御臣之术,已经初见端倪。毕竟是东宫熏陶出来的储君,比起当初以信王身份被赶鸭子上架的先皇,强了不止一星半点”

听见“厂公”这个称呼,方正化笑得见牙不见眼,不过后面这话不太明白,问道:“阁老此话怎讲明明是不喑世事的少年,怎么就成了御臣有术呢”

夏天南接话:“方公公莫看太子一副毫无城府的模样,其实颇有心机。正常人经历这么大的磨难,苦尽甘来,多半是欢呼雀跃、庆幸不已,可是这位太子殿下首先就是许诺封赏,拉拢咱们几人,哪里是正常少年该有的反应”

方正化一滞:“这就算是太子少年老成,考虑事情周到,也并无不妥啊咱们保住他性命,拥立他即位,他给咱们封赏也毫不含糊,难道不是有情有义”

夏天南笑了笑:“封赏看起来热闹,其实不过是锦上添花。咱们可是擎天保驾的功劳,阁老继续任首辅、封爵、萌一子为千户,公公你从秉笔太监升任掌印太监,提督东厂,都是应有之义,有什么稀奇他主动说出来,不过是顺水人情,拉拢人心罢了。倒是阁老提议我总督天下兵马,入朝参政,他说得好听,可是没有答应啊”

方正化愣住了。这话没毛病,仔细一想,确实如此。

一旁默不作声的林伟业忍不住说:“玩政治的个个都不简单,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就有这样的心机,真是太可怕了。那你的封赏怎么办瞧他这模样,多半是拖延推诿,等到自己即位掌权,回头就不认账了。”

方正化抹了一把额头的冷汗:“这就是帝王心术咱家还是想得太简单了。”

夏天南冷笑一声:“所谓帝王之术又如何皇帝摆布臣子,前提是大权在握,否则就是装腔作势的笑话而已。我能推他上位,也能推别人上位,五万大军盘踞京城,难道是个摆设吗他识相还好,若是想耍花招,保管叫他今日登基,明日就要下台。”

温体仁也说:“东宫作为未来的帝王培养,有这样的心机也正常,无需担忧。只要平南伯大军在手,一切尽在掌握,加上咱们俩手,内阁和司礼监里应外合,不管谁做皇帝都一样,为了保住皇位,只能乖乖听咱们的。”

25 22:48:4050095233

第七百三十四章 太子回宫

崇祯十年1637年初春,一场几乎颠覆明王朝的动乱迅速被扑灭了,大顺军从攻破京城到全军覆灭不到一个月时间。李自成从一个疲于奔命的流寇头领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差点入主金銮殿,走向人生巅峰,全靠夏天南支持,可是覆灭也是在其手中,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夏天南一手策划的这场动乱比原本历史上提前了整整七年,此时的皇太极还没有做好全面入关的准备,加上慕容龙城的陆战队和部分海军舰队的牵制,睿亲王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都陷入了辽南半岛的泥淖,而另一个关键人物吴三桂还以宁远总兵的身份滞留京城,本该成为汉人王朝命运转折点的“一片石之战”并没有发生。剧本完全按照夏天南的进行,席卷整个北直隶的动乱除了逼死崇祯皇帝,顺带打垮了整个北直隶的明军体系,另外没有任何脱离剧本的情节发生,夏天南也能够在没有外敌进犯的情况下从容地重建整个京城的秩序。

清晨,战后的京城,四处还冒着袅袅青烟,宽阔的街道上到处是战死士兵的尸体,五花八门的兵刃洒落一地。百姓们都胆战心惊地呆在家里不敢出门,从门缝里窥视着穿着不同衣服的士兵手执武器,成群结队地从门前经过,开往四九城各个角落消息灵通的人知道,披着棉甲、人人骑马的是辽东来的关宁军,而穿着整齐的红色军服的则是南方来的琼海军。

两股不同的人马给百姓带来的是不同的命运。关宁军抱着捞一把就走的心理,以搜查流寇残部的名义,破门而入,劫掠钱财,不少家境殷实的人家侥幸逃过了大顺军的魔爪,却躲不过关宁军的搜刮,就连被“拷饷”折磨得死去活来的部分官员,也再次经历了同样的噩梦。而琼海军则完全相反,实打实地搜寻流寇残部,就算是上门盘查,也几乎是秋毫无犯,连户主为了破财消灾双手奉上的银子都拒绝了,与贪婪凶狠的关宁军一比,高下立判。

劫后余生的欣慰和新的劫掠让百姓陷入了冰火两重天的煎熬中,人们不知道自己该庆幸还是继续缩回角落里等待命运的裁决,好在这种煎熬没有持续多久。仅仅一天后,躲藏在四九城各个角落里的大顺溃兵、头目相继被找到这也得益于“朝阳群众”的支持,无论官员还是百姓都对刮地三尺的流寇异常痛恨,争先恐后给琼海军做带路党,把黑暗角落里的大顺余孽一个一个都揪了出来随着城门之战中幸存的刘宗敏、郝摇旗等人相继被抓,关宁军也失去了将劫掠合法化的理由,在琼海军的施压下,不得不结束了这次行动。京城肃清后,一个重量级的消息就迅速流传开来。

“太子躲过了流寇的搜查,幸免于难,于今日返回东宫,择日举行登基大典”

听到了这个消息的百姓喜形于色,奔走相告。毕竟在朱家的统治下经历了几百年,大明的正统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短时间很难改变,比起草根出身的大顺永昌皇帝,根正苗红的太子显然更得人心。更重要的是,恢复大明正溯,也就意味着毫无底线的劫掠彻底划上了句号,皇城根下的人们即将回到正常的生活节奏。

相比于百姓,官员们显然更加希望这个消息是真实的。作为京官,与身俱来的优越感和为官的尊严被大顺军一群泥腿子粗暴地捏得粉碎,还扔在地上来回摩擦,短短二十来天的功夫,整个京城的文官群体已经陷入了耻辱、恐慌和迷惘之中:文官们为了维系自己的功名利禄,不少人已经做好了为新朝效力的心理准备,可是大顺军对整个文官阶层的蔑视让所有人都踌躇不前,“拷饷”更是成为了所有人的噩梦。再说了,经历了十几载寒窗苦读,一步一步登上现在的位置,没有几个人是真心想给一群大字不识的土老帽效力的。现在太子出现,一切将回到原来的轨道,对于所有官员来说,自然是最理想的结果。

至于皇亲国戚们就更不用说了,如果李自成顺利登基,也就意味着他们的末日来临。即使新朝为了收买人心,没有将他们这些“前朝余孽”赶尽杀绝,留下一条性命,但日子绝对难熬,以往的特权和优待也会烟消云散。他们比任何人都希望回到大明的统治,保住他们的荣华富贵。

于是,在众望所归之中,太子回宫之行隆重上演了。

琼海军士兵已经将布告贴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