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风花醉 > 分节阅读 814

分节阅读 814(1 / 1)

伸出玉臂,指甲用力,几乎刺破肌肤,双目死死地看着眼前的男人,嘴角带着些诡异的笑,“赵凌,满足我,你永远都不明白,我多想要你。”

手指轻轻滑过每一寸肌肤,猛地翻过身,用尽全身力气驰骋起来,而柴可言努力承受着,仿佛要在今夜把前些年失去的全部找回来。终于,月光沉沦,当黎明的曙光照进庭院里,榻上一对男女才窸窸窣窣的起身。推开门,那个冰冷高傲,给人巨大压力的柴可言又回来了,她目光里带着自信好像天下都在手中。而站在她身边的赵有恭,神色无比复杂,“可言,我们真的要继续争下去,真的要不死不休”

柴可言粲然一笑,修长的睫毛轻轻眨动,双目蒙上了一层水雾。那种快乐美好的生活,谁不盼望呢,如果每一个夜晚都可以像昨晚一样,那该多好呢,只是不可能的,这种平和的气氛只是暂时的,大家都在积蓄着力量。当一方觉得自己积蓄的差不多了,就一定会主动打破这种祥和的,“赵凌,如果你能放下手中所有的一切,那我也能,如果放弃一切,我愿随你到天涯海角,可是,你能么你姓赵,是哲宗唯一的后人,夺取江山,是你骨子里流淌的东西。同样,我姓柴,如果可以,我情愿你一辈子都是那个永宁郡王。不知道下次见面会是什么样的场景,但愿不会兵戎相见,不过,有一点你尽可放心,我不会对硖州动手的,这些年作孽太多了,就当给儿子积点阴德吧。”

院门打开,柴可言逃离般走出去,一滴清泪洒在门槛上,不过,她没有回头,回头只会让自己变得脆弱。其实,大家都明白,下一次见面一定是兵戎相见,因为此时的和平,不过是为了更浓烈的爆发。宋江说的没错,她柴可言这辈子的软肋就在这里,她需要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而这一切,除了赵有恭,其他男人给予不了。

黔州会谈的详细内容无人了解,但巴蜀以及荆楚各处公文写的清清楚楚,自此之后,无论是定还是柴氏,会一同保证硖州水坝的顺利建设。柴可言是个聪明人,只要有机会,她就不会放弃收揽民心的,这次也一样,一时间荆楚欢声雷动,甚至有人说柴氏与定的蜜月期来了,或许,有一天柴可言会重新回到赵有恭身边的。不过有些智者对此嗤之以鼻,柴氏和赵氏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除非有人能主动放弃皇权之争,但这是不可能的,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射出去了,就一定会倒下一个人。柴可言想要放弃,但围绕在她身边的柴氏以及众多利益集团能放弃么,所以,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一旦某一方休养完毕,就一定会露出锋利的獠牙。未来的争斗,会比南阳大战来的更加猛烈。

九月初,硖州水坝终于开工,没人知道赵有恭为了治理长江,付出了多少努力。九月份,筹划许久的汴梁东都大学堂终于完成,大学堂仿照长安京师大学堂,整合了汴梁几大书院,科目囊括众多,尤其是新增的西伯利亚科目,更成了无数人争相学习的地方。这些年随着西伯利亚开发的越来越好,很多人都看到了那里正在散发的利益,但是西伯利亚气候恶劣,所以当地语言已经生存还有环境等就成了需要了解的东西,当然,对这个科目感兴趣的除了商人就是一心想要当兵的青壮。

十月下旬,北边传来一个好消息,经过长时间赶工后,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后,贝加尔图拉城以及寒冬凤凰城终于在十一月之前修建完毕。听到这个消息,大宋朝廷争相庆贺,因为大家可一直担心进度出现问题呢。这些年大家都对西伯利亚的气候有些了解,一旦进入十一月隆冬时节,极北之地撒泡尿都能冻成冰棍,那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根本无法继续修建城池的。一旦临时停工,一停就是几个月,太浪费资源了。不过现在两座城池建成,也去了朝廷一大心病。

不过太康三年,也不全都是好消息,高丽方面依旧粮食减产,夏天的时候闹了一场水灾,导致刚刚安稳下来的局面又有些暴动。高丽南部许多部落起兵,互相厮杀,搞得流民无数,汉阳一带都快成了难民营。赵有恭背着手走来走去的,神情说不出的气闷,章亿等人坐在一旁苦思冥想。高丽的局势不能继续恶化下去了,如果继续恶化下去,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辽东局势恐怕会再起波澜,大家到不担心用兵,扈成坐镇辽东,今年四月份就改镇平壤,麾下几万大军,对付高丽乱党是没有问题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安置流民,这些流民安置不好,转眼间就能变成一群暴民,“殿下,眼下主要是粮食问题,西伯利亚持续开发,但农作物一直是个大问题,所以中原以及河北一带的粮食大多都运到了西伯利亚,如今大宋境内存粮并不多。户部的粮食也是用来应急的,如果送到高丽去,一旦我们这里出现意外,就不好对付了。”

章亿所言也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础就是粮食,缺什么都不能缺粮,所以户部存粮是不能动的。可高丽的局势不能不管,这时一直没有言语的东方瑾拢着袖子站了起来,“其实诸位大可不必为粮食的问题发愁,咱们大宋存粮有限,但西域各国还是有粮食的,大家一直待在汴梁,可能对长安的情况不太了解。在长安,可有许多胡商,其中不乏很大粮商,据某家所知,有一个叫赛亚姆的塞尔柱人曾经数次求见王妃,想用大量的粮食换取在大宋的传教权。但当时王妃出于许多考虑,并没有答应。现在,就看殿下是如何考虑的了。”

塞尔柱人这个国家赵有恭还是了解的,塞尔柱帝国其实就是广泛称呼的波斯帝国,塞尔柱不过是波斯帝国的一个阶段罢了,帝国以掌权的塞尔柱人命名。以前曾经听朱琏提起过塞尔柱人的事情,如今的塞尔柱人统治下的波斯王朝富有开拓意识,对东西两边的邻国不断攻伐。几十年前,塞尔柱人于伊斯法汗修建了第一座清真寺,自此教开始充斥波斯,教义显然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冲突,再加上波斯人对邻国不断用兵,朱琏当然有理由担心了。就算赵有恭,也不同意塞尔柱人在大宋传教的,难道让这些塞尔柱人创造出一批恐怖分子么疯狂的宗教主义,是赵有恭严格杜绝的,大宋子民应该思想自由,百家争鸣,但那种疯狂的宗教主义是绝对不能引入的。或许东方瑾不太了解这些吧,所以才提出这个想法。

赵有恭坚定地摇了摇头,点着桌面面无表情的说道,“那帮子头巾男想在咱们这大肆传教,那是春秋做梦,大官人,你不知道的危害,那应该知道方腊吧,一个方腊不够,你还想看到更多的方腊我们大宋百姓过得好好的,可不需要这些疯狂的来解救。”

东方瑾对所谓的并不了解,听赵有恭一说,才反应过来,“方腊就是塞尔柱人的信徒,怪不得王妃不同意,那现在怎么办要不咱们抢了赛亚姆”

“抢了赛亚姆”赵有恭额头三道黑线,章亿等人一阵咧嘴,大官人就是大官人,脑子里稀奇古怪的主意层出不穷,抢粮食的主意都能想出来。倒不是章亿等人仁义,而是考虑更为周全罢了,赛亚姆能千里迢迢带着粮食来,那身份肯定不会太简单,在波斯那边想来有着一定的身份地位,抢了赛亚姆,不怕引起两国交恶

萧芷韵对这些朝廷政事不太感兴趣的,但她看到几个男人犹犹豫豫的,当即有点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冷哼一声,“难道东方瑾说的不对么要是放在我们契丹,早就抢了,抢了粮食,总比饿肚子强吧,至于波斯人会不会生气,哪里管得着。做事情畏首畏尾,举棋不定,能成什么大事我的殿下,当年你只有大杨滩的时候,要是也这么瞻前顾后的,能有今日之成就很多时候,没法做到完美的,现在我们需要粮食,赛亚姆又不愿意收钱,那咱们除了抢还有其他办法”

被萧芷韵一通数落后,赵有恭突然回过味儿来,一拍桌面,冷笑道,“绰绰说的不错,瞻前顾后,非大丈夫所为,传令长安方面,盯紧了赛亚姆。想来赛亚姆这些年在长安城也没闲着,只要他敢传教,就给本王以挑唆百姓聚众闹事的罪名抓起来。这个波斯头巾男,还想在我大宋朝当第二个方腊不成”

赵有恭骤然发飙,弄得章亿和李纲有点接受不了,章亿还好,李纲和宗泽可是非常传统的人,总觉得这抢波斯人粮食有点过分了,“殿下,这样不大好吧”

“本王还管得了这么多高丽局势迫在眉睫,除非我们愿意放弃高丽半壁江山,至于波斯人,他们都把爪子伸到我大宋来了,还需要跟他们客气么”赵有恭挥挥手,算是把事情决定了下来。随着汴梁一封书信,崔念奴发动情报处进行了全面搜查,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短短两年时间里,赛亚姆竟然在长安附近聚集起了八千多信徒。得到这个数字,朱琏惊得倒吸凉气,也就是关中这些年百姓过得不错,要是有什么天灾人祸,流民丛生的话,那赛亚姆振臂一呼,还不得变成方腊第二随着赛亚姆的详细情报被挖出来,更是坚定了朱琏杀掉赛亚姆的决心。

第一卷 汴梁风月 第907章 来自遥远北方的客人

第907章来自遥远北方的客人

一个国家想要源远流长,那么请放下刀枪,收起鲜血,只有一视同仁,真正的融入才会成为一个民族。不知是谁说过这句话,赵有恭一直对此话深感佩服,只有一个真正的智者,才能看透表面,直言本质。放下刀枪,不是放下暴力,而是不要以刀枪为最终的武器,因为暴力永远不可能让一个国家源远流长。只有真正地融为一体,才是真正的成功,所以,移民是最好的办法。如果一个民族不再分犹太、,有着共同的信仰,共同的利益追逐,那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一个整体。赵有恭不知道自己的移民策略是不是正确的,也许只有后世人才有资格来评判。但目前,赵有恭必须坚持下去,想要彻底的将回鹘以及高丽纳入大宋版图,成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就必须做到一视同仁,不管用什么办法,让所有人的利益变得更为一致。

高丽人也好,长安人也好,西夏人也好,人们只是为了更好地活着而已,如果能够平平安安的活着,谁愿意跃马扬鞭,征战沙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愿意死,生命是最为宝贵的东西。有时候不禁猜测,如果后世日本侵华的时候,像改造东北一样对待那些其他百姓,那中国的反抗热潮还有那么激烈么答案恐怕是许多人不愿意承认的,纵观千古,人类历史所有的反抗全都是因为生存,无论什么样式的反抗不过是为了改善生活。我们可悲的发现,所谓的民族,所谓的国家,这些的的东西是那么的脆弱不堪。赵有恭希望自己的计划能够圆满的执行下去,几十年后,当所有的子民说着同样的语言,追求着同样的利益,也就渐渐地捏合在了一起,哪怕今后战乱丛生,也不过是整体上的分分合合,绝对不会彻底走向分裂。也绝不会像罗马帝国一样,盛极而衰后,彻底分裂成一个个的国家。

其实朝廷上下对救助高丽是颇有微词的,毕竟这个年代的人大多还有着上国尔等贱民的想法,但赵有恭手握强权,也懒得跟这帮子迂腐之人一般见识。二十年后,当这些人看到高丽回馈的利益后,就能理解现在的做法了。随着深秋来临,天气清爽了许多,难得的清闲日子,赵有恭躺在蔡河水畔,静静地欣赏着美丽的汴梁之秋,不远处凉亭里,师师一袭淡绿色的纱裙,抚琴而乐。上个月,大定府、会宁府、平壤、汉阳这些地方相继修建了大学堂,大批的人才也赶赴这些地方授学。修建大学堂,普及汉话,同时让当地人慢慢习惯朝廷的选拔,是赵有恭的第一步计划。接下来几年,还会进一步推广汉话,后世日本人或许缺少足够的战略眼光,但是统一语言这一项绝对是干的最正确的事情。语言,往往比刀枪更有杀伤力。可惜日本人没能坚持太久,如果能坚持个二十多年,影响一代人,那日本人的野心可就真的成功了。赵有恭觉得自己面临的情况要比日本人轻松多了,至少以大宋现在的实力,维持王朝五十年的稳定是没有问题的,。

一曲终了,师师喜滋滋的抬起头,望着河边的男人,不过很快,她收敛笑容,玉容浮现出一丝郁闷。提着粉群,踩着松软的青草慢慢走过去,看男人不知想什么想的如此入神,忍不住哼出了声,“官人,你这人忒得没有诚意,说好陪奴家出来散心的,结果一曲终了,你却全当成了耳旁风。”

声如黄莺,便是生气,也是惹人喜欢。赵有恭眨眨眼,任他脸皮奇厚,此时也免不了一阵尴尬,“你这就错怪本王了,听师师一曲,仿佛回身来到云巅,只愿回味其中,不愿醒来啊。”

师师清冷的性子,便是一辈子估计也难改,但听着赵有恭明显缺少诚意的话,她还是被逗的一乐。其实能有现在的生活,师师已经非常满足了,当年殿下抱着她从河边小院,一路走过汴河大街,那需要多大的勇气呢当年发生那么多事情,谁对谁错已经没必要计较了,只要现在开心就好,因为这是她李师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