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风花醉 > 分节阅读 1307

分节阅读 1307(1 / 1)

d你们做什么,只是希望你们能够向玛泰迩国王和元老会转交本王的善意,只有休战,才能为两国人民带来美好的生活。这两天参谋处会对你们进行统计,等统计完,你们就可以离开了,去留随意,本王绝不会强留。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回去之后要是还敢与大宋作对,本王决不轻饶。”

赵有恭本身就勇武非常,此时展露气势,厅中散发着一股无形的压力,眼光扫过,罗伊斯等人忍不住打了个寒颤。罗伊斯等人心中充满了震惊,难道真的能回到洛林王国了渐渐地,他觉得东方摄政王说的是真的,因为没有必要说谎,同样也不要怀疑东方人的决心,如果日后战场上相见,那再也不会心慈手软。罗伊斯想了想,缓缓起身,深深的鞠了一躬,“尊贵的摄政王,罗伊斯要回去说服我的家族,不管王国最终如何,洛林苏勒台家族将会退出这场战争。等说服了家族,下臣想去大宋去看看,还望摄政王能够成全。”

“大宋乃礼仪之邦,欢迎罗伊斯大人去中原游玩,相信大宋一定不会让罗伊斯阁下失望的”赵有恭默默地打量着罗伊斯,这个年轻人很不简单,他说话掷地有声,有一种说不出的老练。或许自己这一步真的走对了,如果真能将洛林王国拉拢过来,就等于挖了神圣帝国一颗肾脏。

两天时间很快就过去,基辅城驻军如约释放了那些红顶骑士,也就是红顶骑士离开的次日,整个维尔纽斯计划便拉开了序幕。趁机半个月的伊斯特拉高地再次进入紧张气氛,十一月初七,驻扎于基辅城外围的第一军营奉命向维尔纽斯靠拢。第一军营的动作大大刺激到了日耳曼人敏感的神经。自半个月前,洛泰尔就从帝国境内调兵,如今普斯克城已经集中了将近五万大军,如此多的兵马,就是为攻打维尔纽斯城做准备的,如果任由第一军营进入维尔纽斯,那普斯克城的兵力就不占多少优势了,再想打下维尔纽斯,那岂不是痴人说梦可以说是形势所逼,无奈之下,洛泰尔在辎重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开始实施攻打维尔纽斯的计划。

拜思尔、苏格斯、约尔科伦等人都觉得此时进攻维尔纽斯有些仓促,可他们也知道洛泰尔的无奈,总不能眼睁睁看着第一军营进入维尔纽斯城吧约尔科伦听洛泰尔介绍着这次的行动计划,当听到自己的任务后,不禁皱起了眉头,“洛泰尔陛下,为何让我部驻扎于梁赞河为了攻取维尔纽斯城,应该全力进攻才对啊。”

“日前基辅城从维尔纽斯城调集了一部分兵力去补充基辅城外围防线,如今维尔纽斯城内兵力不足两万,以我们现在的实力,强攻下维尔纽斯完全不成问题的。之所以让你留在梁赞河,是为了防备基辅城的骑兵,基辅城骑兵不可能对维尔纽斯局势坐视不理的,为了牵制我们的兵力,他们很可能会直取普斯克城,威胁我们的辎重线,将我们在维尔纽斯城的兵马调回来”洛泰尔只是简单地说了几句,约尔科伦就明白了其中的必要性。可以说梁赞河就是维尔纽斯大军的保障,只要梁赞河大军能够挡住基辅城的东方骑兵,其他人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对付维尔纽斯驻军以及前来增援的第一军营。约尔科伦心里纳闷,今天洛泰尔是发什么善心了,竟然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了自己。

约尔科伦还真是多想了,洛泰尔让红袍骑士团去驻守梁赞河,也是实属无奈,眼下除了苏格斯和拜思尔,真正能派上大用场的就只剩下约尔科伦了。其他人要么能力不足,要么能力够但身份不够。拜思尔和苏格斯一个勇猛善战,一个诡计多端,对付维尔纽斯驻军和第一军营铁定离不开他俩,想来想去,也只有派约尔科伦去梁赞河。

行动计划布置下去,几万日耳曼大军就像上足了的发条,迅速行动起来,约尔科伦所部最先行动,上万步骑联军朝着梁赞河而去,剩下的人除了留守普斯克城的一万兵马,其余人全部朝维尔纽斯城而去。十一月的天气,风声呼啸,冷如刀锋,日耳曼人虽然习惯了严寒,但还是被伊斯特拉高地的冷风吹得浑身颤抖。如果不是被逼无奈,谁愿意在冬天里折腾。

在伊斯特拉高地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到了冬天别打仗,谁打谁倒霉。哪怕是后世,拿破仑以及希特勒,全都被伊斯特拉高地的冬天所打败。

第一卷 汴梁风月 第1284章 骄傲的活下去

很可能后边还会有不少战事,但完全可以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大宋国内,柴氏的势力大损,被死死地压制在巴蜀一带,基普罗斯一带,定国军也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准确的来说,忧患并不是太多,这个时候修建帝国大道一点问题都没有。有了这条帝国大道,可以进一步加强东西方的联系,更好地控制西方领土。

看着众人脸上的震惊之色,萧芷韵将一份材料拿出来,慢慢说道,“帝国大道是必须修的,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从西伯利亚到基普罗斯,最大的问题就是道路崎岖,由于道路难走,整个车队从西伯利亚出发,需要四个月的时间才能穿过秋苏明丛林。若是有了这条宽阔平坦的官道,至少能缩短一半时间,若是改用马车的话,再加上沿途驿站,四十天抵达绝对不是神话。有了这条官道,不光物资,兵力运输也会大大改善,到时候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就能及时得到援兵。总之,有了这条官道,好处多多。”

有了萧芷韵的解释,厅中众人神色不同,以罗伟德诺夫为首的斯拉夫臣属脸色很差,高宠等人脸上却露出兴奋的神情。之前罗伟德诺夫并没有想太远,之所以反对,也是觉得这个时候修建帝国大道,劳民伤财,没有半点好处。如今的基普罗斯千仓百孔,处处都需要重建,哪有资本去修帝国大道现在停了萧芷韵的话,他才发现这条帝国大道后面隐藏着如此多的事情,这简直就是一条生命血脉啊,一旦帝国大道修建完成,东方人的资源就会源源不断的流进基普罗斯,久而久之,就会融为一体。眼前的摄政王真正可怕的地方,不是他掌握了一支强兵,而是他的视野比旁人不知深远了多少倍,“摄政王,基普罗斯各公国百废待兴,短时间内恐怕无法修建帝国大道啊。”

“罗伟德大人说的是,本王早有应对,帝国大道关系到很多人的利益,一旦完成,光货物流通带来的税收就是无法估量的,相信会有很多贵族心动的。半月之前本王已经着人返回汴梁,递交帝国大道修建纲要,不久之后就会组建北方拓荒团,朝廷和民间商会一起出力,所以这些事情罗伟德大人就不必担心了”赵有恭心中暗笑,罗伟德不同意修建帝国大道,那是肯定的,罗伟德诺夫虽然已经投降定国军,但他还没有从固有的西方理念中脱离出来,还老是以斯拉夫人自居。不过也不需要太担心,只要建成帝国大道,经过几十年的流通,这种民族隔阂就会慢慢消失。文明的腐蚀是潜移默化的,低级文明会不由自主的向高级文明靠拢,毕竟人们追求的是更好的生活,“北方拓荒团的事情已经基本定了下来,前去拓荒的人不仅有吃有住,还会分配到土地,相信会有很多人动心的。我们现在要担心的不是帝国大道,而是日耳曼人以及丹麦人,两天前叶琳堡附近的驻军传来消息,有一支丹麦骑兵正在靠近波罗的海。”

赵有恭来到基普罗斯的日子不算短了,但对波罗的海还是缺少足够的了解,更何况是丹麦王国对于丹麦王国的情况,可以说一无所知,随着沃弗雷向定国军靠拢,也意味着高加索不再是问题,那么日耳曼人以及东罗马人又会是什么反应多尔勒以及施魏因都不是省油的灯,那个萨克森老公爵洛泰尔更让人头疼,他们要是不找点麻烦,就是傻子了。丹麦人出兵波罗的海,恐怕和日耳曼人脱不了干系。高宠等人脸上全是茫然之色,他们对波罗的海甚至是丹麦人,一点概念都没有,鬼知道丹麦是个什么东西罗伟德诺夫自然是最了解丹麦人的,以前基普鲁斯十八公国互相内讧的时候,丹麦人没少越过波罗的海,掠夺基普罗斯北部公国,所以他对丹麦人的印象不是太好,“摄政王殿下,眼看着又是秋收季节了,估计丹麦人这次出征是冲着粮食来的。之前的大瘟疫肆虐各国,想来丹麦人的日子也不好过,粮食是肯定不能放弃的,所以这场争斗是不可避免的。”

“恐怕不光粮食的问题,不过丹麦人打不打波罗的海,都不重要,反正早晚都要对丹麦人动手的”赵有恭嘴角含笑,他这个时候抛出丹麦人的问题,自然是怕了丹麦人,而是要光明正大的推行另一件事,“由于丹麦人威胁在即,所以军队改制迫在眉睫,本王决定,两天后,基普罗斯各处仆从军打散,定国军本部兵马也要打散,重新进行整编。另外,本王定下一条规矩,不管是谁,都将一视同仁,军中不得有歧视现象,如果出现歧视,导致出乱子,惹事的人定斩不饶。军中置汉话教习班,所有基层军官全部拉到教习班学汉话,都听懂了么”

赵有恭这番话就像血粼粼的刀子狠狠地刺在罗伟德诺夫的心头,虽然早就知道军队改制的事情,但真正提上日程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心头发颤,一旦改制完成,将再无斯拉夫兵团。汉话教习班,更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如此一来,十年之后,谁还记得斯拉夫兵团是个什么东西高宠等人面露不屑之色,按照他们的意思,那些斯拉夫士兵,直接扔到秋苏明丛林开荒就行了,什么军队改制,简直是多此一举。东方瑾表现得还算沉着冷静,军队改制势必会引起一场动乱,发生许多不可预料的事情,但这一步必须走,再多的风险也必须担着,不迈出这一步,基普罗斯就成不了大宋的地盘。人失地存,人地皆失,不能掌控人,基普罗斯终究不稳,看到麾下人反应不一,东方瑾恢复往常的精明,慢慢站起身来,“某家再提醒大家一句,军队改制关系到今后百年之稳固,必须照章做事,谁也不能违抗。殿下刚才也已经说了,军法面前,一视同仁,谁要敢惹事,定斩不饶,都听明白了么此次军队改制将由我和罗伟德大人共同主导,一切以大局为重,断不可有半点疏漏,扈妃会亲自统领军法处,敢作乱的,全部送到军法处。”

众人心头一凛,尤其是高宠、史文恭等人,全都摆正了脸色,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这其中并没有半点开玩笑的意思。高宠这些人对罗伟德诺夫那些斯拉夫降将是有些看不上眼的,总觉得这些人不该受到重视,一群降将而已,不杀了他们就够好的了,还他娘的担任军职。若是东方瑾没说那番话,史文恭还会站起来争辩几句,可是现在,史文恭没这个胆子了,真要这个时候站出来挑刺,不是往枪口上撞么,东方瑾真要借机立威,便是殿下也说不出什么来。高宠等人的脸色有些难看,罗伟德诺夫为首的斯拉夫降将却面露喜色。投降东方大军后,这些人一直过得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个不小心,被拉出去砍掉,一群降将而已,能活着就不错了,也不敢奢求太多。以前公国征战,也与日耳曼人以及丹麦人厮杀过,兵败之后全都被充作奴隶,如今这个待遇,简直是让人喜出望外了。也直到这一刻,斯拉夫千夫长们才真正的感觉到东方人的不同,他们并不是一味的暴虐。赵有恭和萧芷韵拿出了诚意,作为基普罗斯最有威望的领袖,罗伟德诺夫也不能不表示一下,站起身来,朝着东方瑾笑着点头表示感谢后,朗声道,“军队改制对基普罗斯有百利而无一害,只要能公平对待,下臣向殿下发誓,一定竭尽所能,帮东方先生完成这次改制。斯拉夫子弟当誓死效忠,绝不背叛。”

罗伟德诺夫是个聪明人,赵有恭笑眯眯的看了一眼,也没多说什么。既然想要将基普鲁斯置于大宋版图,公平公正是必须要恪守的,他赵有恭作为大宋实际上的掌权者,也必须以身作则,“罗伟德大人放心,从今往后基普罗斯子民也就是大宋子民,何分你我,自当公平公正。本王说过,军中一视同仁,自不会失信于人。”

随着这次盛大的议事结束,一场决定大宋王朝几百年的军队改制在基普罗斯轰轰烈烈的展开。此次改制,蒙古人、西伯利亚人、宋人、斯拉夫人被打散重新组建,汉话教习班也相继成立。进入八月份,基普罗斯一片忙碌景象,军队调动非常频繁,一开始许多斯拉夫人还怀着忐忑的心情,毕竟东方人是征服者,一旦改制成功,那斯拉夫子弟被全部打散,东方人要痛下杀手的话,那可就一点反抗的资本都没有了。当然,这样做,东方人也面临很大的风险,不过斯拉夫人觉得真要打起来,还是打不过东方人的。这种恐慌情绪蔓延开来,挡都挡不住,赵有恭也没有刻意去辩解什么,有道是,事实胜于雄辩,很多事情时间久了,也就了解了。伊斯特拉高地,以弗拉基米尔城为中心,组建了八处大营,这八个营地是专门用来整编伊斯特拉大军用的。如今伊斯特拉高地上,各方兵马合在一起,总数多达十四万,如此庞大的兵马,在基辅城附近整编显然不太合适,考虑到基辅城的安全性,才将整编所在地设在弗拉基米尔城。与此同时,杨再兴亲自领兵,在苏兹达尔河附近构筑了两道防线,目的就是防止乱兵冲击基辅城。

这次的军队改制,反应最大的不是斯拉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