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的是我们这几个人,不如说他们怕的是我们手里拿着的那些白花花的银两。
为父为何会说要开设学堂,原因其实很简单,若是咱们不花点银子在他们身上,只是关起
门过自己的日子,那一日这些村民们联合起来冲进咱们的屋子杀人、防火、抢劫,咱们这几个
人老的老小的小人还少,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
所以有的时候你要学会花银子,当然,不是让你瞎花,而是要把银子花在该花的地方,要
让花出去的每一分银子都能够收回十分的银子,这才是会花银子,就像见学堂的事情,以后不
管咱们家是穷还是富,都不会在这村里失去威望。
若松,若杉,这个道理你们二人也要记在心里,自己富起来了只会招惹来其他人的嫉恨,
可若是你让其他人也都富起来了,不念恩情的人固然有,可是这世上念恩情的人更多,我们这
样做不是让其他人佩服你,而是保护你自己,让其他人不会因为嫉恨你而伤害你,你就是挣再
多的银子,人死了,要银子有什么用。与其到了那个时候后悔,还不如提前把该做的事情做了
,懂了吗”
李良、李若松和李若杉一共回答道:“懂了。”
“很好,走吧,咱们回家。”李齐说完,带头朝家里走去。
作者闲话:
138、一月之约
又是买砖瓦又是打地基,今日进城买牛后日进城订家具,李若松和成栋每天忙得前脚掌打
后脚跟,连带着李若杉都忙得团团转,虽然具体事务不需要他们来做,但是每日的人员安排、
采买清单的审核、物资清点的监督等等,他俩都必须从头跟到尾才行,除了他俩,李若杉也被
安排进来。
成栋曾经管过一段时间的物资采买,所以做起这些事来很快就能够上手,李若松刚开始一
两次有点手忙脚乱的,不是人手安排的有些乱,这个人事情多了那个人事情少了,就是这个人
被安排去做了另外一个人的事情,再要么就是买的东西跟清单上的东西对不上,不是多了就是
少了,再要么就是买回来的东西里面总是会夹杂一些质量不过关的,在成栋指导他两次之后,
李若松学的很快,第三次让他安排这些事情的时候,他就能够井井有条的把各项事情给理顺,
人员也都安排的很怡当。
李若松这才开始体会到成栋之前跟他所说的知道和做到是有很大差距的,有些事情你心里
大概明白该怎么做,可是一旦让你亲自去做的时候,你会发现情况和你理想中的有些诧异,或
者说有很多的问题,说起来很容易,不过是把单子列出来,然后安排人去买,买回来了清点一
下入库,不管什么事情确实都是这么个顺序。
问题是你的单子罗列的对不对,物品是不是就这些了,其它不用买,数量对不对,有的物
品不需要才买这么多,有的物品必须采买这么多,具体采买什么东西,需要多少,肯定是要提
前跟师傅们进行商讨的,师傅们建造了那么多的房屋,什么东西大概要多少他们很清楚,只有
跟他们定下来了,再去采买才能够减少失误。
再比如安排人去买东西,有的人性格开朗适合跟人打交道,但是做事有些毛毛躁躁的不够
细心,那这种人就适合跟掌柜的谈价钱,而负责买东西的人和清点物品的人则必须细心,要一
样样检查,一样样定下来,只有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情才能把事情给做好。
李若松日后的用人观念大抵就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每到一个地方任职,他都会先去了解
下属的性格习惯,根据这个人的情况来安排他的职务或者是事务,后世评价李若松说他知人善
用,善用人长处,却不知道李若松刚开始连买东西都搞得一团乱。
李若杉一开始并没有被安排事情,成栋只是让他跟在他和李若松身边,看他们俩是怎么做
事的,李若杉非常聪明且很好学,看到自己不明白的,当时会记在心里,等到成栋和李若松不
那么忙了再跟他们俩提问。
后来发现有的时候一些事情当时是记得的,结果等到自己想问的时候居然怎么都想不起来
了,成栋就把自己制作的鹅毛笔送了一支给李若杉,还附赠了一个装有墨油的小瓶子,让李若
杉可以戴在身上,成栋还用材质比较硬的纸张制作了几个线装本,之前只有他和李若松在使用
,后来是专门制作了一本一半大小的送给李若杉用,再到后来李齐发现这个本子、笔非常方便
,能够随身携带,想到什么就能很快记录下来,且不重,便也跟成栋讨要了一套。
李齐开始使用之后,李良也不太好意思的来找成栋,支支吾吾的跟成栋拿了一套走,张管
家笑眯眯的拎了一套,周护院冷着脸拿走一套,张管事乐呵呵的跟成栋要了最后两套,说是还
要给刘管事捎到京城去。
成栋是按照现代的习惯给这些东西起的名字,笔记本、鹅毛笔、墨油,简单好记也很形象
,很快就在李齐家里普及开来,甚至慢慢的在刘家沟流传开,到了后来要是谁家没有这么一套
东西,那家的小孩子都不好意思出门的。
这股风潮一直到后来成栋带着科研部研制除了铅笔之后才被慢慢替代掉,只是虽然铅笔比
鹅毛笔普及的更快,但是鹅毛笔一直没有推出大楚的舞台,官方记录还是以鹅毛笔为主的,因
为用墨油写出来的东西保存的年限比铅笔写出来的东西长很多,这些都是后话,现在的成栋还
没有后世统领科研部的风采,这会儿的成栋就在头疼这具身体实在是太弱。
之所以成栋会这么头疼,关键原因是一个月的期限到了。
平时该忙的事情他们必须忙,但是课业也好,武功也好,他们是一点也不能拉下的,成栋
还稍微好一点,一方面是他现在体质跟以往不同,就算是想要多做些事情,李若松也不会同意
,另外一方面也是他本身就有培养李若松和李若杉的想法,所以大多数时候他都是负责从旁协
助和指导的,具体做事情的往往是李若松和李若杉。
哪怕是知道了李若杉将来可能会走到那个位置,成栋却从来没有过要让李若杉少做事情的
想法,怡怡相反,他认为这些李若杉必须从最基本的事情开始学起,接触这些事务性的工作越
早越好,以小见大,他这会儿能够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把眼前这些人给管好,等到真的让他去
管理一个国家的时候,他才知道从哪里下手。
哪怕那个时候什么事情都不要他做,只需要他制定国策,但是制定国策是一方面,能不能
落实,中间的各个环节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做事的人会不会蒙骗你,这些东西如果没有经历
过是很难把握的。
成栋并不忌讳这里面会出现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