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大仙官 > 分节阅读 878

分节阅读 878(2 / 2)

可能是说到了痛处,侯寸阴开始咆哮,开始疯狂的呐喊,身上的怨气也是越发的浓郁,不过他怨气再强,也逃脱不了两位阎罗鬼仙的压制,此刻一位阎罗鬼仙见这侯寸阴有动手的架势,立刻是抬手一压,就将这侯寸阴压的跪在地上。

侯寸阴虽然怨气强横,但无奈,遇到绝对的实力,也只能是跪下,毫无反抗之力。

楚弦这时候反倒是没有再训斥侯寸阴,而是环顾周围百官,开口询问:“不知诸位,如何看待此事又有什么想说的”

安静。

就算是早就想开口反驳楚弦,给楚弦难堪的刘季温,此刻也是一下子说不出话来。

刚才侯寸阴双眼通红,带着怒气和不甘嘶吼呐喊的那一幕,太过震撼,那一句为何不能反,问的人心神震荡。

难以想象,一个普通的怨魂,居然能让众多道仙都感觉到震撼,这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而且仔细琢磨,就能听出这在他们眼中如同蝼蚁一般的魂魄,实际上是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不平,所以才会有这种不甘心的怨气。

楚弦这时候抢先开口:“圣祖有云,律法有误,必改之,圣朝律法到现在修改过多少次怕是数以百计了,可田地制度却是从没有变过,为什么诸位大人,可否试想一下,倘若官府当时能干涉一下,或许,便不会有这种惨案,也不会有后面的瘪作乱,更不会有那数以千计的伤亡。”

这个时候,下面一位官员沉思一下,终于是开口道:“楚大人,地方官员做事,并没有违背律法规矩。”

楚弦一笑,这官员明显是来助攻自己的,这个问题问的好,问的妙,当下是道:“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因为现有的律法制度,完全是在保护那些地主恶霸一方的。”

第七百六十二章 逼人站队

“胡说八道”刘季温又忍不住了,他直接开炮道:“楚弦,你根本就是在胡搅蛮缠,你给我说说,咱们的土地制度,哪一条写着是保护地主恶霸一级的你给我找,找不出来,便是你胡说八道。”

刘季温这般激动显然是有原因的,因为他比谁都了解这土地制度,上面所写规矩,他甚至可以倒背如流,楚弦说的,在那制度当中根本没有提及,所以他才会有这般的自信,才会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将楚弦的军。

在他看来,楚弦若是答不出来,那肯定要倒大霉,而且他觉得,楚弦绝对答不出来,因为,这根本就是没有的事情。

楚弦盯着刘季温,双方此刻官势碰撞,谁都不让谁,不过显然,楚弦在气势上是压过刘季温的。

“刘侍郎,圣朝初创第三十年,圣朝刑律从无到有时,曾有一年天下大旱,连续几年良田颗粒无收,百姓穷苦饥饿,易子而食者都有,想想那种画面,是多么的凄惨圣祖巡视天下,所见一处米行高价售米,你知米价有多高超过正常三十倍以上,且可收女换米,此等行为,刘侍郎如何看之”楚弦问了一句。

刘季温一愣,下意识道:“那自然是罪孽深重,圣朝律法有言,趁灾乱市者,杀无赦。”

“说的好”楚弦拍手:“可刘侍郎你忘了一件事,当年律法里可没有这一条,圣祖巡视,所见这一幕大怒,可那地主店家所言什么他们说,王法中没有这一条,所以谁都能管,但就是官府不能管他们,大家说这种恶人,该不该当场击杀相信任何一个人都会这么做,可圣祖忍下了,因为圣祖知道,一叶知秋,如果说一个地方发生了这种事,那么其他地方也必然会有,就算是动手杀了,又能如何所以圣祖回去之后就修改刑律,在律法当中增加了这一条,如此之后,谁还敢再发灾民之财谁敢,当场斩首,这便是活生生的例子,就连圣祖都以形势所变而修改完善刑律,如今咱们为何不能效仿”

顿了顿,楚弦继续道:“不错,目前土地制度中的确没有那么写,但那些行恶之人,借着规矩,坑蒙拐骗,设计害人,吞并他人明显田地,壮大自身,这不是助纣为虐是什么各地类似的地主恶霸有多少就说侯寸阴他们当时所在的县地,一个大户之家所囤积的田地,就占了当地的六成,一户抵百户,这就是现实,同样是一叶知秋,便知道同样的事情,因为制度的缺失,肯定也会在其他地方发生,如此,世道难平,不出事才叫奇怪。”

从楚弦最开始抛出这件事,刘季温直接狙击,双方针锋相对到现在,可以说,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楚弦是早有准备,而且是占据了优势。

至少就算是有刘季温不断的搅局,楚弦依旧是通过各种手段,将他想要说的,想要让大家知道的事情,一件一件,一条一条都抛了出来,而且有理有据。

自然,事情到了这一步,是有人欢喜有人忧,高高在上的尚书令李渊明,这时候脸上有些阴沉。

刘季温今天跳出来狙击楚弦,实际上是他和刘季温商量好的,而且也是他授命刘季温去做的。

只是显然,刘季温的水平不够,居然是被楚弦一点一点的压过去,而且到目前为止,楚弦已经初步有了成效。

那就是证明一件事。

现行的土地制度的确是有弊端。

这件事,李渊明又如何看不出来,他早就说过,万事都有利有弊,在李渊明看来,天下哪里有那么多公平的事情,更何况,有本事,多笼络一些田产也没什么,可就是这楚弦,却是偏偏要当成一件大事,还说的那么危言耸听。

李渊明与其政见不同,当然不会同意。

只是眼下,李渊明还不好亲自下场,再怎么说,他都是堂堂尚书令,就这么下场反对,有些掉价。

此刻李渊明看向户部尚书,这个时候,如果户部尚书出来驳斥反对,那效果肯定是相当好的,而且户部尚书是楚弦的直接上官,出言反对教训也是更加合情合理。

所以这个时候李渊明盯着户部尚书,要让对方领会他的意思,在事情还有收拾的余地之前,希望对方下场驳斥楚弦。

那边户部尚书感觉到目光,扭头一看,就看到李渊明的眼神,户部尚书立刻就明白这位尚书令的想法。

李渊明这时候收回目光。

他很有自信。

当年户部尚书也曾经提过土地改革之法,当时就是被他推翻的,而且这些年,作为户部尚书的直属上官,李渊明有自信,他说什么,这户部尚书就得做什么。

官威不就是如此么

而那户部尚书这些年倒也很上道,只要是自己安排的事情,都会照办,不敢反对,李渊明知道,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