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大仙官 > 分节阅读 885

分节阅读 885(2 / 2)

要知道,空出来的这个位子可是首辅阁级别,而且还是尚书令,这个位子极为重要,空出来,肯定是要有人填补上去的。

显然,目前首辅阁内,只要是有资格的,都在盯着这一块大肥肉,有资格上位的,显然也有好几位,在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心思向着那边去想显然是不可能的。

就算是一蟹缺资格的,此刻也都在思谋,看看有没有可能可以一飞冲天。

而实际上,众人都知道,虽然这只是一个尚书令的位子,但就是这么一个位子,所带来的后续影响是相当大的,就算是谋求不到尚书令,但那接替尚书令之人走了之后,原本的位子也就空了出来,下面有人补上,那补上的人也就空出来一个位子,所以说别看只是一个人变动,那带来的是方方面面,说不定很多人都可以在这件事上谋取一个好处,位子向上提一提。

所以这几日,京州官场活泛开了。

至于李渊明好好的尚书令为什么不做,这却是少有人敢去探究,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这件事里必然有章。

就看这段时间李渊明逐渐不管事之后,就已经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而且消息灵通之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也慢慢弄清楚了一些缘由。

这些年,李渊明做了不少荒唐的事情,当然,对于他这个位置的高官,这些小事情倒还不至于被盯上,甚至成为扳倒他的利器。

关键,还是李渊明在三年前,动用过一些手段,阻扰过土地变革的推进,这才是关键点,只要是明白人都知道,这一次土地变革,对于整个圣朝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甚至决定着今后圣朝的兴盛衰落。

若是一般官员,没有这种觉悟,倒也有情可原,可李渊明,在分明知道这件事轻重缓急的情况下,依旧是为了一己之私,为了他那一点点的脸面,居然是在这件事大是大非的事情上做手脚,搞事情。

显然,这才是导致他不得不下台的主要原因。

虽然大家都只是捕风捉影,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萧禹太师那边,肯定是掌握了确凿的证据,甚至还听说,就在不久之前,萧禹太师专门召来李渊明,就两个人密探了很久,估摸就是在那一次进行了摊牌。

他们谈了什么,除了两位当事人之外怕是没人知道,但显然,就是从那一次谈话之后,李渊明开始逐渐淡出了权力中心,整个人也是颓废了不少。

所以说,一些人传的,说是萧禹太师让李渊明自己体面的下台,这个猜测还是站得住脚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渊明开始没有出现在之后的首辅阁会议上,就连朝会也不参加了,而且这段时间李渊明的一些部下,有不少也被调职,或者是降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逐渐清楚李渊明的党羽和嫡系,这也从侧面说明,李渊明的确是犯了大错,不然不会被这般赶尽杀绝。

同时众多官员对于萧禹太师这种杀人不见血的手段,也是敬畏无比,堂堂一个尚书令,就这么悄无声息,甚至是毫无抵抗一般的被扳倒了。

所以说,首座还是首座。

至于李渊明是不是就这么顺从的认命,没人知道,或许李渊明反抗过,甚至想过更加疯狂的反击,但毫无疑问,从结果来看,最后都失败了。

李渊明失势已是注定,京州官场也是风起云涌,都在各自活动,都想在这一场上层的权力争斗当中,谋取到属于他们的好处。

转眼,楚弦纳妾的日子到了。

这段时间有很多的传闻楚弦都听到了,而且也有不少属于自己这一系的官员跑来拜见,他们所想的,楚弦自然是心知肚明。

他们希望,自己能站出来,参与到尚书令官位的竞争当中,虽说楚弦在资历和年纪上,都还和其他竞争者无法相提并论,但楚弦也有楚弦的优势。

他的能力,他的功绩,尤其是这三年多来推行土地变革,将固有的地主地霸阶级彻底消除,而且是用了一种近乎完美的方式,等于是给整个圣朝调理了一次身体,将已经积累的千年的顽疾根除。

这份功劳,无人能及。

就说现在楚弦的声望和威望,整个圣朝能出其右者,没有,一个都没有。

所以说在一些人看来,长能补短,楚弦总是能创造奇迹,那么这一次照样应该可以,尤其是这些年归属于楚弦,或者是楚弦一手提拔起来的官员,更是对这件事相当上心。愿意很简单,虽然楚弦并没有承认,但实际上,京州之内已经楚弦的楚系一派的声音,这是事实,而且这件事在官场并不稀奇,虽说圣朝明令禁止搞所谓的派系和党派之别,可人本就是类聚的,这一点无论怎么禁止也不可能完全禁止,只要不过分离谱,一般从上到下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就连当年萧禹还是中书令的时候,楚弦不也是被列为萧系的领军人物么

在这些楚系的官员看来,楚弦上位,对于他们来说自然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而且这不光是因为私利,在他们看来,楚弦若是担任尚书令,对于整个圣朝都是有好处的,就说户部这边,楚弦自从成为左侍郎之后,户部的变化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出来。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右侍郎刘季温,这位刘侍郎在这三年,几乎是被楚弦夺去了所有的光芒和荣耀,甚至整个户部,只听楚言而忽略刘语,这也是不少官员的共识了。

当然,刘季温也不敢和楚弦针锋相对,做官做到这份儿上,几乎也就到此为止,或者说没什么意思了。

就是因为这些年声势浩大,所以楚系的官员才想要推楚弦上位。

只是针对于下面官员的这些呼声,楚弦实际上并没有回应,就算是有,也是表达出没有争夺尚书令的心思。

毕竟楚弦担任户部左侍郎的时间实在是不长,他也不好破了规矩。

那些手下面的官员也不敢再多说,毕竟楚大人的大喜日子马上就要倒了,在圣朝,官员纳妾那根本就不叫什么事儿,甚至有的官员,还以能纳多少妻妾为荣。

现在不少官员,除了必须要有的正妻之外,谁还没有三五个小妾

这都算是少的,据说一位正五品的官员,在三十年里,一共娶了十一房小妾,在这方面,圣朝倒是没有约束官员,当然也有少数是从一而终的,不过这是少之又少。

楚弦娶李紫菀为正妻,这么多年,也只是要再纳两个妾,这并没什么,所以快到日子的时候,已经是有不少官员表示会来祝贺。

楚弦自然是不想将这件事闹的满城风雨,所以对于一些关系一般的官员,楚弦是回礼婉拒。

到了楚弦这个位置,他倒是不怕再得罪下面的官员,尤其是楚弦,他从一开始踏入官场的时候,就没有惧怕过谁,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