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合并
一个月后,鸿威国君颁发两道圣旨,一道是禅位给他的亲儿现任太子胡楠基,一道是 与鸣凤合并,两帝共治一国。
依胡楠基的意思,鸿威国君颁发一道禅位圣旨就行了,本应该是在他登基后由他颁布鸿威 与鸣凤合并的圣旨,这更能显示他想和南宫祁一同治国的决心。
然而,鸿威国君考虑到胡楠基的登基不会太顺利,虽说胡楠基已经有一定的威信和助力了 ,但是他怕那些不满胡楠基为皇的人最后会联合起来对付他们父子,而两道圣旨同时颁布出来 就能让那些狼子野心的人知道他们可是有鸣凤相助的,就算他们联合起来勉强能与他们父子在 鸿威的势力拼一拼,可是他们父子还有鸣凤相助,他们再怎么样也打不过有鸣凤当后盾的他们 ,可以说,两道圣旨一起颁布是为了给胡楠基借助鸣凤的力量造势。
果然,在南宫祁也随之颁发圣旨表示愿意和鸿威合并且圣旨内容的字里行间表达他对胡楠 基的支持后,胡楠基很是顺利地登基为皇了,考虑到两国合并后还会大肆举行仪式,因而这次 的登基仪式简化了,成为鸿威有史以来最简单的登基仪式。
接着,便是两国合并的大事了。
三国中,夏晋灭了,如今还没谈好夏晋领域归哪一国的时候先出现鸿威和鸣凤合并的消息 ,这也代表着已经灭国的夏晋也会直接并入鸿威和鸣凤合并后的国土里,这对于作为亡国的百 姓曾经的夏晋人而言,他们除了顺从就没别的选择,谁让他们是亡国的百姓呢,只要不成为奴 才就是最好的结果了,甚至可以说,三国两国合并对他们来说其实是好事,都合并了,想 来大伙都是新一国的子民,就没有多大的贵贱之分了。
鸿威和鸣凤的百姓是反应最激烈的,他们原先是鸿威鸣凤人,突然变了身份,惶恐不 安的同时就变得愤怒了,怕改变后他们的生活和地位变得更差,是以他们是不同意两国合并的 ,私底下还会辱骂当今圣上,后来有些人传出另一种说法,这个说法被更多的人知道,这才扭 转了百姓们对合并的愤怒,改而期待合并后的美好前景。这个说法便是:鸿威、鸣凤和已经亡 国的夏晋合并在一起,以后就不会出现战争了,同时,双皇统治,互相制约,百姓的生活会过 得越来越好。
当然,所谓没有战争是指原来的三国不会再打战,但是三国以外还有蛮国、疆国等其他国 家,边境的战争还是无可避免的,就看和平能维持多久罢了,不过对于三国的百姓而言,原来 的三国不会出现战争,这就等于减少了战争,战争少了,他们的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好也能说得 过去了。
在合并之前需要商量合并后的事宜,比如新国叫什么名字、国都选在哪里、双皇如何分配 治理一国等,在百姓的赞同呼声下,这场谈判异常顺利,原先还想借助百姓闹事的人在百姓安 分后也不得不缩回手脚。
谈判后是迁都,三国国土广大,原来的三个京城在三国合并的领土上都不是最好的国都位 置,于是就有了迁都的出现,迁都前还要建立新的皇城,在皇城建好之前,鸿威和鸣凤依然是 各管各的,而被瓜分占领的夏晋领土也因原先谁占领就由谁治理,鸿威和鸣凤还没合并之前, 两国的国君已经在履行他们的承诺让百姓过得越来越好。想当然,其中少不得谢金华的建 议,虽然南宫祁不大喜欢谢金华说的他的那个时代因科技进化让很多人失去工作,但是他不得
不承认谢金华提出了不少有利的治理政策,其中有一些是鸣凤开国皇帝也做过或许该说曾经想 做的事,但是当初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实行或是实行了但是在后来又废除了。
百废俱兴,亡国的夏晋用这个词形容并不奇怪,可在听了谢金华提出的各种建议后,胡楠 基和南宫祁才发现这个词也适用于鸿威和鸣凤,他们原以为已经做得可以的地方在谢金华提出 他的假设后,他们意识到可以做得更好,而他们没有想到的地方,谢金华也一一提出来了,若 是一一按照他所说的政策实施下来,他们只是想就知道他们的王国会变得更强,
建新皇城的时候,胡楠基和南宫祁按照谢金华的提议兴国,期间,有人提出迁都后该如何 处理鸿威、鸣凤和夏晋原来的三座皇宫。三座皇宫当初都是按照皇帝的配制建的,比如皇宫建 筑上出现的各种龙型雕刻,只有皇帝才能用具有龙型的东西。
按照以往的规矩,这三座皇宫应该要在迁都后毁掉,只有新皇宫才能有龙型的事物,以显 示真命天子的高贵。
胡楠基和南宫祁觉得毁掉三座皇城太浪费了,可他们找不到说服臣子们的理由,后来还是 谢金华说的一些话让他们下定决心保留三座建筑宏伟的皇宫。
谢金华说是很宝贵的历史遗物,是后人的文化遗产,虽然胡楠基和南宫祁刚开始没听懂, 但是经由谢金华解释之后,他们也明白三座皇宫的重要性了,只不过,需要派兵驻守三座皇宫 和维修三座皇宫每年需要耗费不少人力财力,这不是胡楠基和南宫祁想见到了,幸好谢金华后 来还提出一个很好的建议解决这个难题,尤其这个建议若是实施好了,不仅不用花费国库的银 子,才能为国库赚钱。
这个建议便是派官兵驻守三座皇宫的同时也一定程度对百姓“开放”,收取一定的费用, 允许百姓进去观光,养着三座皇宫驻兵军队的银子和维修皇宫的银子就从观光费用里出,剩下 的归国库所有。
不够的话,当然也是从国库里出,不过按照谢金华的意思,只会多不会少,少了肯定是操 作不当或是被某些官员贪了。
胡楠基和南宫祁不约而同采用这个建议,他们还住在鸿威和鸣凤的皇宫里,在迁都之前, 他们就以夏晋的皇宫为例,先在夏晋皇宫进行这样的措施。
百姓自然是开心的,以前就只有贵人能进出皇宫,如今,他们也可以了,只要花得起钱就 能进皇宫看到皇帝和妃子生活的地方,虽然大多百姓花不起这个钱,但是说不定他们以后就有 钱,能进去了呢。抱着这样的念头,百姓是赞同这个政策的。
官员则分两派,一派同意,一派反对,同意的表示一方面可以增加国库的收入,另一方面 还可以让百姓看到皇宫的宏伟,让他们意识到天子有多高大,反对的人则认为这有辱国威,皇 帝的住处成为有钱就能随意观看的地方,有损皇族的威严。
反正不管他们怎么说,胡楠基和南宫祁已经决定这样做了,也没想过考虑他们的意见,他 们要说,就随他们说去。
半年后,新的皇宫建成了,迁都开始,三个月后,鸣凤和鸿威的皇族和重要大臣都迁到新 的皇城,最后在选好的上上大吉的日子里,双皇登基了,同时宣布鸿威和鸣凤正式合并,两国 国名各取一字,新国称为凤威。
双皇登基的当日,在某处的圣医不知道该是高兴还是怎么,这次真的按照他测算的结果进
行了,出现双皇共治一国的局面,怪不得卦象显示南宫祁既是帝星又是辅星呢,他是皇帝,但 是他也是辅助胡楠基的人。
然而,圣医曾经说过南宫祁是得贵人相助再次改了命道,他却不知自己就是南宫祁的贵人 ,先是给药让胡楠基设计南宫祁,后又提醒了南宫祁可以双皇共治。
三国成为一国,而且其中鸿威和鸣凤还是无战争而合并的,他们还要很多事情要做,比如 原先两国的朝臣该如何安置职位,一国出现两个皇帝也就罢了,不能同时出现两个丞相、两个 兵部尚书到底谁留在原位,谁调去其他的位置,这还有待商议,而且国内各处的官员是否 要调动也要商量,他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不过胡楠基可没想这么多,在他看来,双皇登基的这一天,等于是他和南宫祁成亲的大日 子,既然是成亲,自然有洞房花烛夜
激动的胡楠基寻找不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