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赫站在道旁目送褚季野离开后,才又返回牛车旁,刚要登车,褚家的车夫施礼道:“我家郎主有言,杜郎君在都中难免诸多应酬,用度不少,所以在车内略备财货,以供郎君取用。”
杜赫听到这话,眸子顿时一红,上车后才在小案下发现一个红木箱子,箱子里盛放着码得整整齐齐的铜钱,还有两方金锭。这一幕让他感怀更多,眼角微微沁湿:“幸得如此良友,人生更复何求假使有日朱门先达,必与褚季野弹冠相庆”
季野送上这一批财货,确是解了杜赫燃眉之急。他家虽是京兆大族,但在北地本就遭难,侥幸被故旧救出来,南下的盘缠用度都是故交相赠。一路奔波所费已经颇巨,入都后为了能够栖身立足,难免要拜访诸多早先有旧谊的人家,身边所带的财货更是急剧减少,可是收效却仍不大。
过去这段时间,杜赫已经窘迫到要变卖祖上留下的一些雅玩器具才能维持用度,更觉侨居建康大不容易。
有了褚季野相赠财货,杜赫从容许多,能够静下心来思忖来日如何能在沈园集会中脱颖而出。随着在都中多受冷待,他渐渐也认清了事实,不再以他家在北地所享名望而自美,明白只有自己得到时人敬重,过往那些旧谊人情才会发挥作用,否则也只是见疏于人。
但要凭什么邀取名望,杜赫心中却是犯了难。时下江东风物多崇尚玄风,这却并非他之所长。他家虽然也是家学渊源,但所传承者专注于经史集用之学,杜赫本身所制便是他从族杜预所著的春秋集解和律本,前者重史传,后者为律令,皆非能够取幸时下的阿世之学。
苦思无果,杜赫也是愁眉不展。牛车沿秦淮河畔辘辘而行,很快便到了繁华市肆。看到道旁商户售卖诸多货品,杜赫心中一动,让人停下车,在各家邸舍中购买了一批布帛、肉食并日用品,然后吩咐人转行向城南长干里的高安巷。
长干里乃是建康城最繁华处,士庶杂居,既有高门园墅,又有陋户蓬门。在街巷中穿行良久,牛车徐徐停在一家寻常民居前。
杜赫下车轻扣紧闭门庭,过了一会儿,门内才响起一个有些老迈女声:“庭外何人相访”
“蔡姥,是我啊,早先来拜见的杜道晖。”
杜赫在门外回应,又过片刻,大门才徐徐打开,一个年老仆妇在门内施礼:“娘子请六郎入堂相叙。”
杜赫转身吩咐仆从们将先前采购的礼货搬进庭中,然后又让他们在门外等候,自己则随着那老仆妇行进院中。
这小院并不大,几乎无分内外,但在堂屋两侧却拉起一道不高的院墙,勉强有了内外之分,不至于一览通透没有遮掩。
杜赫行入堂中,旋即便看到侧立在竹制屏风后的一名温婉素衣娘子,连忙躬身礼拜道:“嫂子,我又来叨扰了。”
这一户人家,便是杜赫在都中仅有的宗亲人家,他那已故堂兄杜的家苑。杜南渡要更早,而且并不同于杜赫拘泥于经史律学,颇有出入玄儒之间的风采,因而在江东颇有名望,但只可惜英年早逝,抛下孤女寡妇在都中过活。
虽然接触不多,对于他这位堂嫂,杜赫心中也是充满敬意。杜夫人裴氏本来也是北地旧姓人家出身,亡夫早丧之后,因为家中没有长男持家,因而谨守礼制,闭门不再与丈夫早先的故旧往来,也谢绝一应馈赠,凭一个妇人维持家境教养孤女,可谓贞德烈女,不亏夫志早上七点多起,八点吃完饭坐电脑前,登qq弹窗新闻看一个多小时,电脑卡顿杀毒,搜了搜最近流行配置。下雨上楼关窗户,翻翻小时候的东西,想了想初恋。下楼吃饭午睡,起来冲个凉,坐在电脑前边发呆一会儿,突然发现又得拼全勤了。。。这种症状,还有救吗
第257章0257 南苑兑票
杜夫人裴氏盈盈施礼,然后便转回了屏风后,然后才轻声道:“寓居远乡,所见人情风物皆无旧识,本就让人神伤。幸得小叔来访,乡音可慰,怎么能言叨扰。可惜先夫弃世,篷户不便相待,否则怎忍小叔远来再择别居”
讲到这里,裴氏语调已有几分凄楚。而杜赫心情也是悲怆良多,身处这异乡之地,身边既无宗亲可依靠,以往的故旧人家也都尽数疏远,可谓孑然于世,举目无亲。但一念及裴氏一个妇人都能在江东勉力维持下来,他身为男儿更没有理由退缩。
“三兄离世猝然可伤,但我既然来此,决不让他家眷孑然无依。眼下或有困蹇,但我家本是北地望宗,素有显名于世,绝不会长久寂寂无闻。待我于都中立身下来,定要将嫂子和小侄女接去荣养。”
杜赫沉声言道,与其说在安慰裴氏,不如说是自己心中发愿,绝不甘于贫寒使家声没落下去。
裴氏在屏风后礼答道:“小叔不因旧劫伤志,勇于担当家业,这是最好不过。只可惜妇人长居闱内,不能为小叔助力更多。先夫在世时,素与陈留蔡侍中等人情契,小叔若是有暇,不妨前往礼见。若能得其善助,应能颇受裨益。”
杜赫听到这话,心情不免又是黯淡。他其实早在数日前便已经去拜访过蔡谟,此公待他虽然和气,但也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只是出具一份荐书,着他前往琅琊王氏金梁园拜访求见。杜赫也依言而行,只是名帖送去很久,却始终没有回应。
对于蔡谟不肯发力相助,杜赫心中也无多少怨忿。彼此之间没有没有太深旧谊,对方肯看他亡兄面子给出一份荐书,已是难得,哪怕没有收到效用,这份恩情也足堪铭记。须知他渡江以来求访各家,哪怕在北地关系颇为亲昵的人家都是冷待疏离。
归根到底,江东风物与中朝已是大不相同,他一人渡江而来,本身又无名望令誉,旁人并不看好他的前途,也是正常。如褚季野这种不因际遇流转而见疏的良友,实在是不多。
未免给杜夫人再添更多烦绪,杜赫强笑道:“嫂子请放心,三兄诸位良友,稍后我都会一一前往拜访,礼见应对,绝不堕了家声和三兄积攒的清名。”
裴氏听到这话,心中也是颇感欣慰,说实话她一个孤苦妇人流落江东,既要抚养幼女,又要维系门闱清誉,礼防于众,已是颇有疲累难支之感。就算尚可勉强维持,这妇人心中仍有隐忧让她难以开怀,那就是小女的婚配之事。
虽然眼下她家女郎尚年幼,此事言之过早,但终究有一天是要长大的。时下江东人情大坏,不乏惯以眉眼高低看人的人家。她家又无男丁维系家声,裴氏唯恐真到了那时,自家小女怕是难得良配。若真让先夫这唯一骨血流于寒庶人家以至于坏了家风,裴氏真不知黄泉之下该如何面对亡夫诘问。
所以对于杜赫的到来,裴氏表面上虽然不好做出逾越礼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