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汉祚高门 > 分节阅读 179

分节阅读 179(2 / 2)

“受之有愧,受之有愧”

杜赫只是在车中不断念叨,已经不敢安坐下来,只是蹲在任球身后。等到牛车缓缓停在沈园门前,杜赫已经忍不住要一个箭步冲下来,却被任球眼疾手快的摁住旋即作恭敬搀扶状请其下车。

沈哲子见状,便也大袖飘飘行上来,到了近前后,先作揖礼,然后才指着早已局促不安的杜赫大笑道:“久慕贤逸,如沙洲行旅之渴。半生之憾,不见杜氏穆侯之清。杜君南来,幸而此刻,清风拂我,可以无憾”

杜赫这会儿却是唇角翕动,看到这个于他命蹇途穷之时施加援手、大恩与他的少年,更是激动得口不能言。

他站在原地深吸几口气,终究也是世家出身,并不至于完全怯场,同样对沈哲子深施一礼,才肃容说道:“北地失家浪人,惴惴不安于世,沈郎厚德皎皎,驱我心中积尘。玉树生于江东,清风自萦其枝。徜徉庭门之下,士心可以无忧。”

沈哲子闻言亦是一乐,上前一步挽住杜赫手腕,然后转行向众人,笑着说道:“我来为杜君引见诸位良友,今日芝兰归于清谷,馨香毕集于此,可谓快意”

庭前各家一众子弟见沈哲子对杜赫如此礼待,无论心中作何想,这会儿也都不好忤其面子,纷纷上前见礼,一时间气氛很是热烈融洽,或赞武库遗风传承,或赞杜侯清逸余韵。

被众人簇拥在当中热烈欢迎,杜赫心中却是颇为复杂,仿佛一个高门私生子今日终于得到合法身份,原本北地望宗的门第,在这一瞬间在此被人记起,较之早先饱受冷眼的际遇简直有了云泥之差

庭门前虽然气氛热烈,但落在那些围观路人眼中却有些不明就里,想不出这个被沈郎如此礼待的年轻人究竟有什么了不起的来历。京兆杜氏虽是北地望族,但在江东影响力实在太小,并不像早渡江的王、葛侨门那样一提起来便人尽皆知。

不过自有沈家仆人前来为他们解惑,倍言京兆杜氏的辉煌历史,待说到那个统军灭吴的杜预杜武库,众人心里终于有了对号入座的感觉,当即便有人忿忿道:“沈郎乃我江东之俊,怎可与这害我乡土伧贼后人为伍”

而后又有人耐心开解道:“这伧子门庭早先倒是煊赫,作恶太多终究累及后嗣,如今也要寄养在我们吴人门庭下乞食沈会稽号为江东武库,来日率我江东子弟肆虐他家乡土也未尝不可”

无论感官如何,最起码人们已经知道都中又有了这么一号人物。。。。。全靠浪,你们就是我的浪。。。汹涌一点。。。

第264章0264 坐论苍生

沈园内的建筑风格并不像外人所想象那样极尽时下园墅周圆曲折之美,反而没有太多的建筑,迈步行入庭中,视野开阔,纵有一些亭台行廊建筑,也都是镂空而建,并不阻挡视野。

之所以取这样的建筑风格,一方面是因为园中本身已有摘星楼这样宏伟的地标性建筑,再做更多遮掩都是多余,过犹不及。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建康城布局本来就颇为局促,街巷曲折逼仄,由外入内,视野顿时开阔,给人以堂皇大气之感。尤其时下都中地价飞涨,寸土寸金,如此留白布局,本就是一种无言的豪奢。

但这并不意味着园中就半点点缀都无,杜赫被沈哲子拉着行入园中,身边簇拥着各家子弟,隐隐已成焦点。入园之后,脚下是一条笔直平整的石砌大道,上方覆以华美精致的地毯,一路铺设到摘星楼外阶梯上。

而在这大道两侧,错落分布着美玉雕成的树干,取态逼真可爱,先前门外杜赫恭言玉树生于江东,却没想到早在这园中成为现实。这玉树上悬挂着大大小小的彩色灯笼如果实累累,上方罩以金箔打造的幢伞,灯火折射下来,洒落满庭金光

行在这美轮美奂的华彩光芒中,拾阶而上,仿佛登天之阶。杜赫由关中南渡千里,也算是见多识广,可是如今身在这园中,亦觉目眩神迷,忍不住感慨道:“若非身临此境,怎会相信人世竟有此等仙乡”

众人听到这话,也都纷纷笑起来,颇以自己能够出入沈园而自傲。不独江东,哪怕整个天下,沈园也称得上是园墅之冠

有人便笑着说道:“石崇有幸,未与沈郎生于同时,若不然,金谷岂得扬名”

这话说得颇有几分狂傲,但就算是那些向来尊北贬南的侨门子弟,这会儿都说不出什么反驳之语。他们倒是不曾见过金谷园景象,但览遍都中,没有一处园墅可与沈园相提并论。

“金玉木石,本是无情之物。若非群贤聚此,此园哪得壮观”

沈哲子听到众人夸赞,心中亦是不乏得意,只是面子上还要保持些许谦逊。凡事达到极处,可为宗师。他家在都中有这座园墅打底,胜过千言万语。许多当今的名士,根本不用再费心的去招揽,自然云集而来。虽然一时间不会有什么实质性收益,但是对于声望的积累却是有极大裨益。

本身已经受恩良多,杜赫自然要对沈哲子加倍礼待,听到这话后便感慨道:“能以无情之物,兴创伟岸格局,洞悉物趣,撼动人心,中朝以降,首推沈郎”

凭他的年龄声望,本无资格说出这种推崇评语,但作为新近南渡入都之人,说出这样的话来,倒也并不怎么让人感觉突兀。

说话间,众人便登上摘星楼,由此向下观去,波光粼粼的秦淮河、万家灯火滚滚涌入眼底,一瞬间将人胸襟都冲击得宏大起来,似要囊括天地

早数日之前,沈哲子便吩咐任球要搞一个大事件,因而今日与会之人远非身边这些。另有众多宾客早在高楼之上欢饮起来,而那些宾客便要比身边这一群年轻人要有分量得多,诸如老牌名士中江左八达的桓彝、阮孚,名声稍逊但资历摆在那里的钟雅、荀蕤,江东顾众、孔群等等。

楼上这些人,自然不是眼下沈哲子能够指挥得了,但能应邀而来,亦算是颇给面子。要知道早数年前,如顾众这种江东老牌名士,沈哲子屡求都不得见。但在如今沈园的宴会中,已经不算是最为显重的宾客。像桓彝、阮孚这种侨门旧姓的名士,才掌握着时下最为重要的话语权。

但由这些宾客亦能看得出来,沈家如今虽然也算是自立门户,但其实仍未完全摆脱庾家影响。眼下的人脉除了江东故有和侨门比较弱势的河东等,其他的仍是从庾家阵营中吸收而来。

至于江左八达这两个,桓彝本就惯于往热闹地方去钻,如今趁着归都述职之际,也在热衷于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