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汉祚高门 > 分节阅读 333

分节阅读 333(2 / 2)

但是,这些年轻人各自所掌握的资源,所拥有的基础,却是他一生拍马难及。譬如其中一个不慎显眼的江夏李充,其父早年居任江州便是他家恩主,那时候的胡家在江州也是风光一时,而等到这位李使君病逝,他们胡家家势便一落千丈,乃至于因为早年的作风强硬而被乡人们围攻,最终家业俱毁

正是因为切身感受到权势给自己带来的压迫,所以在面对这些看似平平无奇的年轻人时候,胡润便免不了倍感约束,言谈都变得不再从容。

沈哲子亲自下楼去迎接,便足以显示出对桓温的重视,别的也都不用再多说。况且桓温也是名士之子,忠烈之后,很快便与席中这些年轻人言谈甚欢。

时下虽然孝义大昌,但是礼法松弛。等到后世理学渐盛的时候,桓温如果在丧居期间外出游乐,那是大大的污点。但是在时下而言,并没有那种约束,时人更推崇至情至性,对人欲不是压抑,而是失于放纵。

像是袁耽居丧期间还去帮助桓温赌钱,谢尚安葬完叔父谢裒之后便脱了头巾前去赴宴饮乐,饮至半途才发现丧服还没有脱去。这样的事迹或是悖于礼法,但又何尝不是真性情的流露。

桓温虽然入席,但却并不饮酒,可见仍是哀痛于父亲的死亡,以此约束自己来缅怀。

沈哲子在席中坐了片刻,饶有兴致的打量一番胡润,倒不是因为这个年轻人相貌异于常人,而是其人身上有一种他似曾相识的气质流露。

他见庾曼之虽然热心为胡润介绍,但是这个年轻人神态举止却颇多拘泥,显然不是长久混迹于这一类的交际中。而且其诸多礼节不乏粗疏,略具蛮风,不免让沈哲子有些好奇。

“长坐劳形,胡兄可愿伴我闲游片刻”

略一沉吟后,沈哲子起身发问邀请道。

胡润听到这话,心内已是狂喜,他正愁找不到机会在驸马面前自陈,忙不迭起身跟随上去。

第480章0476 坦荡小人

摘星楼上景致如何

胡润相信不独他对此有好奇,都中绝大多数无缘登楼的人对此应该都有些想象。人总是对未知的存在怀有或多或少的好奇心。

他垂首躬行于沈哲子身后,待行到楼侧游廊上,便不免极目远眺,都内诸多景象便随风卷入眼底。虽然如今的建康城颇多残破,难称繁华雄壮,但胜在视野辽阔,居高临下的俯瞰,角度不同,所带来的感受也绝不相同。

身在数丈高的楼上,视野已经少受遮蔽,虽然未及览遍全城,但所见也是极远。断墙残垣是目下这画卷的底色,然而身在其间涌动的人群却在一点一点将这残破从画卷上抹去,废土之上再造家园。

水波粼粼的秦淮河道上,舟船往来穿梭,沿途所过,不乏繁荣。站在这个角度看,能够清晰感受到这河道对整个城池的浇灌和滋补,生机复萌。

沈哲子在游廊上行了片刻,便示意家人取来两具胡床摆在楼外,自己箕坐下来之后,便笑着对胡润说道:“不必拘礼。”

胡润听到这话,下意识便坐了下来。他生长在蛮部,幼年的时候虽然被父亲耳提面命的教导礼仪,但终究不像在王化之下那样毫无隔阂,正坐久了双腿都麻痹难行,终究还是不习惯。

可是当他坐下之后,转眸一看驸马正饶有兴致的望着他,心内便不由得紧张起来,两手放在膝上,挺直了腰背。

“胡兄也参与过广德之战不知是内守还是外攻”

胡润听到这话,双肩已是一颤,几乎从胡床上跌坐下来,他见左右并无旁人,便忙不迭跪拜在沈哲子脚边颤声道:“小民绝非有意欺瞒驸马,只是不敢年前伧乱肆虐乡土,卑微不能得安,受挟于乱军,劣迹难消,恐受刑尺,唯有逃遁于野,惶恐求生”

沈哲子只是有所怀疑,随口一问,毕竟桓温与这胡润结伴同来,但却怯于详细介绍,反倒是庾曼之那货热情的过分,到处向人介绍这个胡润威勇之名。没想到他这猜测居然是真的,当即便不免一乐。

这个胡润是忠是逆,沈哲子倒不怎么在意,甚至于他这里几乎都成了身负逆迹者二次创业的一个首选。旁人或觉得作乱者毫无忠义可言,道德操守很低。但其实凡事都有两面,敢作乱的人,较之顺民相比,反而多出一种敢于打破旧有格局的勇气。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一个民族因何有希望高位者心存忌惮,卑微者敢于鸣屈诚然战乱会给世道带来极大戕害,但若是没有这么一次次的壮士断腕、破而后立,一个民族又如何能长立于强族之林

当然,虽然沈哲子愿意给与这些人更多机会,但也并不意味着就会用人不疑。毕竟这是一群见过血的凶人,一叛再叛,道德的约束会小上许多。所以对于接纳这些降人与否,沈哲子也会异常慎重。

不过这个胡润,倒是真的让沈哲子略感诧异。要知道桓温的父亲桓彝可是为国尽忠而捐躯,可是胡润居然有本领让这样一个忠烈之后为其引见,可见应有过人之处。

“你既然是一个从乱罪民,怎么又对桓元子有救命之恩”

沈哲子又微笑着问道,只是这笑容里多了几分审视味道。

胡润额头上隐有冷汗沁出,心情可谓复杂忐忑。他虽然一直都没有对驸马隐瞒自己前迹的打算,但被这么突然的戳破,还是让他感到手足无措。而且对于驸马的洞察力,也不免凛然生畏。

虽然他从乱旧事确凿无疑,只要深入调查就会无所遁形。但是在此之前,他可是第一次见到驸马。而且凭他过往所处的层次,也并不足以被驸马所了解到。

而且在听到沈哲子这个问题后,胡润意识到他思路里的一个漏洞。那就是,他本来从属于叛部,但却私自放走了桓彝的儿子。这行为在他看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上位者看来,却不免要落下一个狡诈多变,心机深重的印象。换言之,他的忠诚与否,根本就无从保证

胡润沉吟许久,最终还是开口道来因何结恩于桓温,不敢有所隐瞒。

沈哲子听完后只是微微点头,对此不作评价,转而又说道:“前日我家有江州来客到访,其中一个名为胡厚霖,与你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