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哲子示意桓温行到胡床那里,他自己先坐下去,将袍服衣摆轻撩,顺势将脚踝搭在了游廊栏杆上,状态很是惬意,又望着桓温说道:“死生俱有命,若能死得其所,未必不是幸事。元子兄伤情颓形,也是人之常情,但是生者不息,衔泪忍痛宜加勉,才能不负先人、不负此身啊。”
“我是繁华处久,不忍再见伤悲。归都以来,又是浊尘牵扰,心境难平,反倒不知该如何去拜望劝勉元子兄。幸在元子兄并未长痛消沉,绝弃旧友,总是再见有期,可谓一喜。”
桓温听到这话,不免有所汗颜,其实这大半年来,他的心态始终未从丧父之痛当中抽离出来,半是哀痛,半是面对前路的茫然。
以往或可侃侃而谈,壮言大志,可是如今家中顶梁倾毁,孤母长悲戚,诸弟皆待哺。而且所面对又是一个乱后萧条的局面,这些重担对于一个尚未加冠的年轻人而言,实在过于沉重了,不知该从何处入手。
桓温坐在了沈哲子旁边的胡床上,慨然有感道:“驸马旧事,早年听来虽有钦佩,但也不乏别思。但原来世事终究还是闻之觉易,躬行却难。不瞒驸马,眼下我心内仍是思绪纷杂,不知该要何为,唯恐有负嘉望,踟躇不敢向前”
“诸事侵扰,谁又能无困于怀元子兄不必以此自厌,令尊生而高风,死留馨骨,何愁前路无所恃”
沈哲子又望着桓温说道:“元子兄眼下衰期未出,强要夺情举事未免失情,但若长久悲思不免又小颓志气。今次我与厅内诸友共论收捡贤骨之事,不知元子兄可愿分劳”
“能得相携,怎敢有辞。只是我却恐自己才德少逊,未能胜任啊”
桓温也知道自己眼下很难获得一个良职显任,而眼下这一件事却是都中时人瞩目,极能邀取名望,沈哲子拉他一起共同做事,确是有很大的提携之意。这样等到他除衰之后,便更有资本谋取任事。
“元子兄太自谦了,似庾三那种拙人都是勇于人前,不肯藏拙。况且诸多旧友共为此事,即便偶有疏漏,自然也有旁人补遗。”
眼下的桓温,困顿于家业的倾颓,多少有些不自信,气概较之原本历史上功成名就时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事情就这么说定了,厅中李弘度乃是执笔参事,元子兄对他不熟悉也不要紧,还有庾长民和我家云貉,他们都会带你把旧事追补上来。眼下尚在整理旧籍,已经查实的中兴以来城郊荒冢已有一百余处,再过旬日,便要逐次开墓发棺迁葬了。”
桓温听到这话,便也不再多说,点头应了下来,不过对于胡润的事情,还是有几分牵挂,沉吟少顷后才说道:“胡世兄这个人,确是劣迹于前,不过此人良性未泯,不乏可取之处”
沈哲子闻言后便笑一声,胡润这个人他虽然见面不久,但说到认识之深,未必就不如桓温。此人既然摆明态度要入他门下,那么如何任用,他自然也有自己的看法。
“胡厚泽这个人,刚才在我面前也确有自陈,要在我门下听用。既然是元子兄所荐,那这都是小事。不过元子兄也不要怪我言深,往年我于世道多保有善念,然则总有凶险不期而至。即便不为身谋,也当为先人之声而谨慎。”
沈哲子一脸善意规劝道:“元子兄旧日有困,居然要待都外有援,这实在是旧友疏忽,愧于薄情。不过既然我已经知道此事,那都可以直接掀过。这一份情谊,我来替元子兄应下,来日我会将胡厚泽遣用离都一段时间。待此事有所冷却,元子兄你恩义难弃,私下论交即可。”
胡润这个人,是一个典型的机会主义者。在没有完全将之驯服之前,沈哲子是不会给他考验忠心的机会,老老实实在他府下做事求进。
桓温听到沈哲子这么说,其实是隐隐松一口气。因为说实话,胡润的施恩对于他而言,其实给他造成了不小的心理负担。
托了庾曼之的福,眼下都中半数纨绔都知胡润是他的救命恩人,假使有日胡润的叛逆事迹被掀出来,他自己可以看得开,不计较,但是会不会给他父亲的忠烈之名蒙上一层阴影
况且沈哲子所说的凶险不期而至,即便他自己心迹坦荡,但却难保会有人借此中伤。他可没有沈哲子那样的手腕和能力予以强硬反击,届时要如何申辩
对于沈哲子这一安排,桓温虽然颇为感激,但却不好直接宣之于口,只是点点头表示谢意,继而便叹息道:“江山蒸煮,鼎业沸腾,局中贤愚,泰半身不由己啊”
“金瓯虽有残,吾道从不孤。来日扬鞭北上,挥戟杀胡,前后所望,未尝不是微时旧人。勿须自艾,且望前途”
第482章0478 庶民之用
这一段时间,沈哲子除了时常在沈园待客以外,其他的时间,便是在家里陪一陪家人。
既然出仕的事情已经确定,以后沈哲子是很难再有太多的闲暇时间,即便是在都内为官,也要常住在台城内,不再有太多自由。
人一旦有太多选择,惰性不免就滋生出来。整个社会渐渐流向务虚,其实也不是无迹可寻。时下诚然有许多人谋求进步,但对于那些得势的人家子弟而言,本身并没有出仕担当家业的需求,于是便懒于任官。
而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便影响到世风,会让许多人以此为美,称有贤隐之志。其实说穿了就是懒,不肯受到太多约束。而世道对于这样的行为,舆论上又没有形成强烈的谴责,因而越演越烈。
虽然言称魏晋士人有避世之风,但其实从底子上来说,魏和晋还是有所不同的。最起码中兴建制以后,宇内沸腾,山河动荡,非无为之世,所以这种世风也就很难与中朝混为一谈。
以往沈哲子不算真正进仕,所以倒也不妨入乡随俗,但如果真的担任了官职,也就不愿再放纵自己。所谓改革世风,如果连自我约束都做不到,那么他所倡导的事情又能说服何人
所以现在沈哲子是很有一点后世寒暑假临近开学那几天的想法,时不我待,及时行乐。
管制或许能让人一时顺从,可一旦有了能力反抗,长久积压的压抑必然又会爆发出来,变本加厉。尤其是对家人这种特殊的关系,如果太严格了,必然会让人情淡薄,乃至于众叛亲离,所以更好的方式是引导。
沈哲子与兴男公主名为夫妻,但其实说是养成这个小娘子也不为过。因而对于沈哲子有什么改变时人观念和行为的想法,兴男公主往往是第一个承受的。
比较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这个小女郎十岁出头到了他家,长到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些对事物的看法,所幸并没有长歪。而且这女郎本身的个性又极为鲜明,也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