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赌服输,下场来玩,输赢都是寻常,如果输不认罚,那就太没有品格了。虽然褚翜已经通过褚季野表态,他的利益攫取点在于王家,但沈家也有把柄被拿出,多多少少总要有些表示。
略作沉吟之后,沈哲子才对褚季野说道:“日前皇太后陛下传唤,门户之内有些闲言,我也不好道于季野兄。”
季野闻言便是一愣,沈哲子这么说当然不会只是卖弄跟皇太后关系好,继而便想到暗流下不乏议论的皇帝选后之事。他也听说驸马在皇太后面前举荐河东卫氏,但这跟他又有什么关系他家虽有小女,年不过七岁。
“皇太后虽是代执国鼎,但也人母之身,舔犊情重。皇帝陛下暂且不论,琅琊王也是日趋年长,将到适龄。我记得季野兄家有琼芽,不知可有意向”
沈哲子笑吟吟问道,让他拿出什么实际的代价是不可能的,幸在小舅子多,可以拿来做个人情。
季野听到这话,略加沉吟后摆手笑道:“蓬门陋户,小家所出,岂敢奢幸。”
“季野兄这么说,那可是让我愧疚难当。人不隐恶,亦不饰美,若有两彰之选,又何须言退。我也是庭下聆训良久,不敢轻负皇太后所遣,此事还请季野兄牢记,深作思虑。”
沈哲子又笑着说道,表示他不是在开玩笑,如果褚家有意,他这里也会帮忙促成。之所以敢打包票,那也是琅琊王选妃终究不如皇帝选后那么事关重大。
季野闻言后便若有所思,又寒暄片刻,然后才告辞离去。
随着褚季野的造访,沈家这里诸多戒备也都逐步撤去,许多家人卸甲分批出都。有了一个变数的加入,闹是闹不起来了,不过撑了这么久的架势,沈哲子的意图也算是达成。以后王导的对手就是褚翜并其身后人,也没有心情再来找他的麻烦。
随着沈家的撤防,王家那里也渐渐收敛起来,甲士散去,原本长街飘荡的白幡白绫也渐渐缩到门庭之前。
本来乌衣巷里剑拔弩张的气氛,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归于平淡。许多所知不深的人看到这一幕,不免大感诧异,猜不到背后发生了什么。
琅琊王已经在府上住了大半个月,既然事情已经没有了僵持喧闹的余地,沈哲子也就不再久留他,抽个时间亲自送去建平园。
大概是冤家路窄,沈哲子这里刚刚与琅琊王出门,恰恰赶上王导出门送客,彼此眼望正着,各自都是微微一愣,心内各有几分意兴阑珊之意。眼下这种感觉就像是,彼此已经搭好台子准备大干一场,结果本来应该坐在台下看戏鼓掌的观众冲上来给了他们一人一小刀。
沈哲子还倒罢了,输人而不输阵,尚能有一个体面退场。可是王导这里,非但没有达成对吴人的狙击,而且随后还要面对褚翜的敲诈勒索,心情可谓恶劣到了极点。尤其今次危机,沈家安然无恙、丝毫无损的渡过,无异于给时人传递出一个明显的信号
方方面面的困顿,让王导在看到沈哲子的时候都难有好心情,只是神色木然站在那里。
沈哲子作为下官,自然不能无礼,下车趋行上前,却不知该说什么,沉吟片刻才满脸的歉意道:“病居家中多日,竟不知尊府有丧,实在失礼”
王导听到这小子恬不知耻的睁眼说瞎话,真恨不得脱下木屐砸在他脸上,嘴角微颤,深吸了一口气才说道:“恶豺蹿行乡中,子弟失察不防,因而受殃。”
沈哲子倒没有身为恶豺的觉悟,闻言后只是沉声惋惜道:“客乡陌路,不能识途,唯以谨慎,冒进必殃啊。”
眼见王导气得拂袖向门内而去,沈哲子心内不禁一叹,这一次他是真把上司得罪狠了,看来抽空要去拜见温峤,解决一下工作问题。
第565章0561 尘埃落定
“我知维周你素来坐言起行,有应必果,能托以大事但还是没想到,居然这么快就有了回响”
殿内,皇太后满脸振奋之色,几有坐卧不定的姿态,而望向沈哲子的眼神则充满了赞赏:“没想到,实在是没想到维周你居然这么快就在贼宗乡里有所布置,且能有所斩获我真是、真是所托得人佳婿如此,实在无忧”
沈哲子入见这不长的时间里,类似赞赏之语听过不止一遍,可见皇太后心情之振奋。见此状,他也并不多作解释王兴之的死只是一桩意外,由得皇太后这么误会着,对其复仇之心也是一种舒缓。
“不过,王门豚儿惨遭杀戮,维周这里应该也是麻烦不小吧乌衣巷里多有肃杀,近来我也有闻。即便不以匡正公论,单就门户之私,维周你矢志衔恨,不忘旧仇,我就绝不会坐望你孤身应敌两个孩儿尚是弱小不堪使用,但父仇在前,他们也不能置身事外维周你要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
讲起旧怨,皇太后又忍不住眼眶一红,可见不能释怀。
“关于仇事,臣早先已有所论,顽疾就缓,不应操之过急。王处明大逆,今日收其子侄,不过稍补前债。也请母后一定要稍安勿躁,恭顺天道者,天道有助。世间横逆,或得一时猖獗,久则必衰无论是王门,还是羯奴臣所受先帝恩重,此生矢志涤荡寰宇,还鼎故国,初心始终不忘”
沈哲子深知局势权衡之类皇太后既听不懂,也不感兴趣,所以也是常备鸡血随时喷洒。
待见皇太后神色更显振奋,他便又转言道当下的境况,笑语道:“至于麻烦,有是有的。毕竟王门中朝旧勋人望俱是崇高,过江来又曾半掌东南,分御鼎器。但如今也算是云开霁出,或还尚有一二首尾,但所害已经不大,不足介怀。”
皇太后听到这话,更加笑逐颜开:“王门痛失嫡子,徒自摆出浩大声势,结果却波澜不兴,怨望我佳婿缓步迈过,原来其家也是门庭早朽,虚名徒负,当年盛况不再,要为后起避让一席”
听到皇太后这感慨,沈哲子眸子也是忍不住一亮。这就是他今次寸步不让的最大收获就连皇太后这么一个缺乏政治智慧的人都能意识到的问题,时人但凡有一二智计,怎么可能会想不到
可以说,在沈家崛起的道路上,这一次意外是王氏最后一次遏止沈家上升空间的机会,错过之后便不可再追,不只影响会有涨消,这个结果落在时局中每一个人眼里,各自也都会生出利害的判断和权衡
时局中绝大多数人,其实对于波澜之下那暗潮的碰撞都很难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能通过眼见的蛛丝马迹来判断未来时局的走向。乌衣巷里陡然剑拔弩张,气氛让人不寒而栗,可是在僵持了大半个月后,一切却又悄无声息的归于平淡。
与事者双方,都没有站出来做什么明确的解释,但在应该知道的那些人里,已经不再有秘密。而作为旁观者看来,则就是又有门户站出来挑衅王氏权威,结果则是安然无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