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汉祚高门 > 分节阅读 413

分节阅读 413(2 / 2)

沈哲子闻言后,也并不为自己申辩。他今日这一番举动,在旁人看来或有撇清责任或是哗众邀宠之嫌,这一类人,以高智自居,似能洞悉世间真伪。但沈哲子恰恰不是做给那些人看的,而是做给希望看、需要看的人去看。

许多事情,看似多余,看似没有必要,但就是这些冗余不必要的事情,能够让人心更加有凝聚力,能够让口号更加有号召力。大众能够接受到的东西,永远都是形式主义。道理永远说不通,喊得响的永远都是口号

今次这一场局,就是在狙击他的人望,如果处理不好,他过往在人望上的努力就要泰半流失掉。那些于事者遭受一番折磨,即便无事被放出来,这件事也会成为他们心头一个阴影,日后未必再会因沈哲子的什么主张而拿出拼命的勇气。

沈哲子就是要告诉那些人,只要认同他、响应他,便永不相弃这是他的责任,他的担当,是他和那些拥护者们之间彼此的默契在他们孤独、彷徨的时刻,给予他们最为有力的声援

第587章0583 胜负手

沈哲子离开内苑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原本皇太后是打算留他在苑内暂居两日,稍避风头,但沈哲子做这么多,就是要迎难而上。眼下他的姿态已经摆出来,更需要一个沟通无障碍的环境,才能稳定住人心。

所以,尽管天色已经黑了,他还是固辞挽留,离开了台苑。

乌衣巷内家宅门前,家人们早已经毕集于此。沈哲子一下车,便被一众人围起来,包括他母亲魏氏和兴男公主,一脸关切且不乏嗔怨。

好不容易安抚好了家人,沈哲子才抽身出来,与任球等人开始议事。

“幸在郎主今日应对得宜,让人心安稳下来。事发以来,甚至就在今日晨间,家门内外毕集求告之人,出入都不方便。一直等到郎主频有动作,那些求告者才次第散去。”

任球想到这几天府内门庭若市,出入所见都是满脸愁苦之人,承受诸多求告且不乏抱怨的言语和眼神,也是倍感困扰,不知该要如何应对和安抚对方。

事态究竟会发展到哪一步,会造成怎样的影响,不只与沈家利害相关,更能深刻影响到那些于事年轻人各自背后的家族。任球虽然长袖善舞,但在没有郎主授意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做出什么许诺。

听到任球的话,沈哲子也是忍不住叹息一声。今次离都一行,他是真切感受到他家在时局中的影响力确是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素不相识的人,愿意倾尽家财而投献;桀骜不驯的军头流民帅,也拜入门庭下表示效忠。这意味着,世道不只接受,更是已经承认了他家,回馈以实实在在的好处。

而如今,沈哲子也感受到了这种影响力所带来的制约,他必须要承担那些以往与他根本没有关系的责任。比如今次这一件事,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欠缺了应有的担当,那些依附者不能在他这里获得一个保证,自然而然就会选择抛弃他。

世族高门之所以为世道所抛弃,正是因为霸住特权,但却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看似高高在上,其实已经与世道脱节。

这一天下来,他先是在秦淮河畔祭拜亡者,又负荆前往台城抚慰生者,当谢奕口中喊出同刑同辱的口号,就意味着他将自己的政治前途与那些犯事的年轻人们捆绑起来。这既是一个承诺,一个保证,也是加诸双方的一个约束。

从此以后,他要为这些人提供足够的政治庇护,而这些人也要成为他的喉舌,积极响应他的声音,贯彻他的意图。这种约定,不必诉诸笔墨,一旦成立,便自有一种道德上的约束力,如果一方违背,必然要遭受整个世道的轻视。而且除非一方彻底倒下,否则背叛者将永世遭受打击和报复

沈哲子之所以不先归府安抚那些涉事人家,而是选择这种方式,一方面是因为他不能落于对手所布置的陷阱,为人牵引着做出应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如果与这些年轻人的家人们对话,是不可能达成这样一个休戚相关的约定的。

这些年轻人斗争的手段实在很稚嫩,也很拙劣,但他们的热心和勇气是毋庸置疑的。沈哲子不会放弃他们,而且要广而告之,将自己摆在一个道义的制高点上。这场乱斗孰是孰非暂且不论,谁愿意将自己的政治前途与一群罪囚捆绑在一起沈哲子愿意,在世人眼中,他就是拯救将溺,就是雪中送炭,就是义薄云天

当然口号是一方面,后续的实际行动直接关乎这个口号的可信度。只有能够切实履行自己喊出的口号,这个口号才能更加振奋人心,更加具有号召力。

这几天来经过对各种讯息的汇总和梳理,事情也梳理出来一个大概的脉络。

事情的源头虽然在于沈哲子那一番话,但其实类似的话,并不独有沈哲子才说过。甚至于就连王导,在某些不公开的场合里,对于服散也曾经有过类似的言论。

而沈哲子这番话被人过分的解读和宣扬,一方面自然是因为沈园那些年轻人们太活跃,以汉末党人标榜自居,自然对于世道一些陋习有着强烈的抨击欲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青徐人家在时局中的陡然失势,以往或许有这个苗头,但是前次豫州人趁火打劫,让这个趋势变得明显起来,这让那些乡党人家难免会有失衡,想要有所反击。

一方是过分活跃,抨击时弊,一方是衔恨待时,想要反击。彼此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碰撞起来自然没有什么好言语,自然就酿生出了这桩惨案。

一直到惨案发生时,还仅仅只是年轻人的意气之争,如果遵循常规的途径解决,不至于造成如今都内这么大的动荡。可是随后,便有局面上人物插手干涉。

蔡谟的小儿子蔡系同样参与了斗殴,出了人命后仓皇逃回家里。蔡谟大概因此得到消息,暗示郡府捉拿犯事者,并且授意州府直接接手过去。这一番举动,哪怕再迟钝的人也能意识到这是打算借机搞事了。

正因为感受到这件事当中所蕴藏的凶险,沈园那些涉事者家属们才纷纷涌到公主府来,一方面是想把人捞出来,另一方面自然也是惧怕将要发生的新一轮清洗。

虽然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沈哲子却不认为他的对手仅仅只有蔡谟一人。蔡谟虽然也是青徐人家中的名流高选,但眼下仅仅只是以侍中居台,并没有具体的任事。单凭其自己,且不说根本不足以发动什么政治打击,甚至于连沈哲子的反击都承受不住。

如果沈哲子只是针对蔡谟一人,眼下的他就有足够的能量将蔡谟扫出台城去。蔡谟其人如何且不论,之所以在早先的斗争中被豫州人家拿下,就是因为他本身就有劣迹在身,曾经屈事苏峻,担任过具体的官职。底子不够干净,自然先落马。

事实发展也确是如此,在那些人犯被搜捕押解的过程中,无论郡府、还是州府,都存在着青徐人家活跃的影子。这表示,蔡谟通过这一次的发难,已经与一部分人达成共识,在身边聚集了一批青徐乡人。最起码,与沈园众人斗殴的对方那些人家,是有足够理由与蔡谟走在一起的。

而且台内的消息也有显示,诸葛恢与蔡谟联手,直接向王导施压,意图则是台城的独行侠刘超。但是因为刘超为人方正果决,直接将儿子押送廷尉,让他们所掌握的把柄作废。

经由钱凤的提醒,沈哲子也明白到,这件事终究还是要通过斗争来解决,并不能通过让步来达成妥协。既然如此,他自然有他的斗争节奏和最终目的,不必再被动等待见招拆招。

接下来,沈哲子便吩咐门生替他草拟辞呈,准备明天便交到台城去。既然喊出了同刑同辱的口号,那他自然也要做事。那些年轻人们尚在监中待罪,他辞官也算是一种陪伴。

落后一步,沈哲子打算放弃第一个战场,即就是放弃对那些犯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