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汉祚高门 > 分节阅读 510

分节阅读 510(2 / 2)

对于这一个话题,沈哲子稍点即止,重点还是放在招抚淮北难民上。其实话讲到这一步,其实该怎么做已经很明确,既然无论如何,羯奴都有极大可能主攻寿春。那么与其龟缩防守,还不如广结众援。

淮北那些难民们,如果真能集结起来一部分,即便战力堪忧不足为用,也能稍分羯奴的精力。最起码,可以避免这些人为奴所用,征作苦役前来攻打寿春。

集思广议之后,沈哲子便直接做下决断,开始部署这一次的行动。

首先扫荡汝南之境,沈哲子安排给了占据地利优势的李仓所部,除了原本的资粮援助以外,他又提供给李仓两千兵力所需的械用粮草,在汝口交付,也就是给了李仓趁机扩大所部的一个战时权力。

临战在即,时间就是一切,如果再从别处调兵,不是旬日之内能够完成。而李仓所部和汝南之间直线距离只在几十里,翻过几道山岭,便可直扑境内。

至于李仓是否可信,这也是眼下不必考虑的问题。奴兵在淮北所为之暴虐,有目共睹,其人只要不是贱骨头,便不会有首尾两顾之念。更何况奴兵几十万即将南来,他区区几千流民兵,即便北投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此战若胜,则沈哲子大势在拥,李仓之众即便再翻几倍,若有不逊,也是覆手可灭。

至于主持今次军事,北上招抚难民的任务,沈哲子则交代给了毛宝。毛宝眼下本就在汝、颖之间游弋,今次正好可以得入镇治,接掌军民分守,来日战事若有不顺,也可分批次第退回。

同时,又在镇中挑选一部分熟悉周遭形势的乡人兵长,增兵于毛宝,深入北境宣传造势。

而且,沈哲子又遣使者,快速南下合肥,向庾怿通报镇中决定,希望庾怿那里尽快通知江夏的谯王司马无忌,让谯王做好接应南下流民的准备。如果谯王那里有什么不便,也都尽量予以配合。

寿春这里虽然是初创之新镇,仍有稚嫩,但也有一点好处,那就是没有太多的人事纠纷,执行力极强。

镇中军令下达不足几日,外守乡土的李仓便即刻有了回应,表示遵从镇中调度,并且在传信之时,便已经率部向汝南而去。

而杜赫、纪友等人,也都竭力筹措出来一批资用,用以支持这一次的战略计划。眼下镇中尚无大事,沈哲子便亲自押运这一批资用沿淮水北上,同时巡视边防。真正大战之际,他虽然不需要躬临前线奋战,但对于各处防务,也需要做到了然于心。

而且沈哲子心内还有一点所想,如今寿春在人心方面外强中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眼下的小打小闹,并不足以给人心带来十足振奋,一旦强奴压境,还是有怯懦退缩之忧。

所以沈哲子也是希望能够借助今次招抚难民之事,打一个时间差,看一看是否能够将石聪勾引下来,集结眼下淮北之军,给这奴将来一次狠的。用一场可以称道的胜利,使镇中人心更加安定。

当然沈哲子也明白,他这想法有一些冒进且不切实际。毕竟羯奴大军南来在即,对于石聪而言,实在不必穷争一时之功,面对淮南军极为明显的挑衅陷阱,极有可能还是会采取守势,以防御为主。

但试一试总没有坏处,眼下淮北各地奴军多已收缩之势以待大军南来,反应难免会有迟滞。只要淮南军不离开水道太远,保持充足的机动性,在这短期之内,是可以保持一个横行无忌姿态的。

就算石聪不来,在淮北造势一番,既能滋养士气,也能对招抚淮北之众的事情给予一些帮助。

第714章0710 乡义豪杰

平原野地上,千数名衣衫褴褛之众正缓慢而行。队伍中男女俱有,老弱幼童却少,一个个面有饥色,脚步虚浮。

行在前方的尚还有几分幸运,偶在野地中发现些许青色野菜,便扑上前以手刨出,将还沾着泥土的野菜塞入口中,苦涩草汁杂着土腥味道,都能在唇齿间回味良久,仿佛人间至极美味。

落在队伍后方的则就没有了这样的好运气,所见都是踩踏得一片狼藉的道路,连草根都无一条。

在队伍的侧方,则有七八两木架大车,上面堆叠着十几个麻包,均以草毡覆盖。车轮痕迹极深,虽有老牛、驽马于前,但也难借太多畜力,大多还要靠人力去拖曳推行。

而这些拖车的,便是这队伍里体魄最强健的丁壮。虽然言之丁壮,但一个个也都面黄肌肉,徒剩宽大骨架。

队伍的前后侧翼,有将近两百余名羯胡游骑在周遭巡行奔走,间或挥鞭驱令那些难民们速行。

队伍行至一处坡地,速度便慢了下来。难民们体力已经被压榨到极限,哪怕只是幅度稍大的抬腿,都已经临近到了崩溃边缘。

胡骑们却无体恤之心,十数人分出去散入队伍后阵,挥鞭抽打落在最后方的一些老弱之人,讨饶声、惨叫声不绝于耳,甚至有人直接倒毙当场。有此性命威胁,如老牛缓慢徐行的队伍速度又提升几分。

“这些晋奴真是可厌该杀若不打杀几人,就会奸猾留力,拖慢行程”

一名奴兵自队伍中行出,弯腰用从尸身上扯下的麻布杂絮擦去刀刃上沾染的血水,一脸暴虐之色。

“还是少作抱怨罢幢主可是烦躁得很,今次各部都出,斩获不少。唯独咱们这一部在外浪行十几日,所获却只千数丁口,粮都不足千斛,返回必受护军问责。你再多抱怨若被幢主听到,必受迁怒鞭打”

旁边另一奴兵开口叹息道。

听到这话后,先开口那名奴兵神态间已是充满不屑:“今次无甚收获,又能怨哪个还不是幢主自己性怯误事沿途不是不见大寨高坞,他却不敢上前击破,单只扫荡野人又能得多少还有咱们若是行在涡湾,还能借一借水力,一路绕远,他又不肯弃杀那些晋奴老朽,能有此获已经是侥幸得很”

此人一开口,便是滔滔不绝,可见对那位兵长幢主已经是积怨良久。

旁边不乏奴兵听到这抱怨声,便也都纷纷加入了讨论:“索夫你也不必多抱怨,谁让人家是国族同种,中军老营户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