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侯实在过誉了,若非王师勇战破贼,安有此胜仆等不过捐此一命,勇借风势,即便有献,也是多赖王师锐进,多赖沈侯定谋调度,实在不敢居功”
刘迪虽立大功,但仍是保持谦恭。至于其身畔贺赖苗,则有些忍耐不住,先是嗫嚅几句,终究还是忍不住小声道:“二郎说的都对,但能将几千匹马约束蹿出,少有遗失,也不是常人能够做到”
听到这胡人颇有邀功之意,沈哲子便忍不住笑起来。说实话,他对胡人本身并无偏见,只是仇视那些人形畜态、暴虐神州的恶徒。其实心里也明白,胡人内附年久,近俗易习,已经是根除不掉了。
强求杀绝并不是结束乱世的方法,但也绝不能绥靖养恶,需要以强硬且不乏包容的姿态,有选择的将他们吸收兼并。所以只要不是已经恶名昭著,血债累累的奴贼凶徒,麾下有胡人来投,沈哲子也是持欢迎态度。
“义士所言恰当,善爱此身此技,这是人之常情,无须讳言。”
眼见刘迪神态局促回头示意贺赖苗住口,沈哲子便笑着摆摆手制止了他,继而又望向贺赖苗笑问道:“大功自应殊赏,不知义士对此心内可有预估”
听到这年轻的有些过分的主将居然让自己开口要价,贺赖苗眸子已是一亮,张张嘴之后才略有狐疑道:“仆本庸碌之众,不悉南土风情,斗胆请问,不知使君所言可否作准”
“阿兄,不得无礼沈侯乃是先帝厚爱之子婿,江东名门子弟,冠缨世传,岂是虚言妄语之辈”
刘迪听到这话,脸色已是骤然一变,唯恐贺赖苗不知轻重触怒沈侯,忙不迭开口说道。
“不妨事,义士久生淮北,少知江东人物,难免有疑。不过你放心,我是言出必践,这一桩功事虽然不小,但若要兑实,倒也不必假手旁人。”
沈哲子笑吟吟回了一声,示意贺赖苗继续发言。
眼见这年轻主将态度不乏和蔼,贺赖苗才被刘迪激起的惶恐才稍有平复,过了片刻后才试探道:“仆等寒伧庸才,不敢贪妄大位,但若明功赏以论,都督之职应是可期吧仆本无勇战之力,虚职享俸即可。但我这位少弟,却是人世难得之壮士,还望使君勿以常力用之”
眼下南北军职杂乱,哪怕是江北诸军镇都不相同。这贺赖苗所言都督之职,在北地职权与淮南军主相等。
这个要求倒不算高,当然沈哲子是不知贺赖苗这么说已经是在原本的预期上又加了一级,但他只是笑语道:“兵长职事,我是不敢轻许,若只供奉虚职,也不足偿此功。这样吧,刘郎且先以督护职在我督营暂任。至于这位贺赖义士,我这里尚有一任待你,不知你可愿担任我镇下马政监事你若能善养良驹,助力王师,此战之后,我保你乡侯之爵。”
听到又要让自己去养马,贺赖苗当即便有一些丧气,他在北地做的便是这事,没想到投南之后还是免不了,那这一番劳碌又是为何
可是在听到后一句后,贺赖苗已是瞪大了眼,颤声道:“我、我胡勇伧徒,也能封侯”
“为何不能我们一言为定,待到奴兵溃走,你再持此令前来见我。”
沈哲子在案上挥笔疾书,待到墨迹风干后,让人递到了贺赖苗手中。
一个大章写完淮南这一片,下一章写石虎发兵南来。。。
第728章0724 老奴可厌
在经过将近两个月的调集筹备,集众在洛阳的几十万羯胡大军终于开始次第开拔,分批往南行去。
这一次用兵,乃是石赵立国以来,乃至于赵主石勒起事以来,征发动员规模最大的一次。单单正式的披甲战士,便多达将近三十万,其中十余万国人兵卒,八万郡国优选胜甲壮力,以及将近十万的诸杂胡义从。
其中最精锐的,莫过于中军之内、中山王帐下三万重甲义从力士。几乎每一个都是百战之精锐,陷阵之猛卒,先登之选,勇冠诸军。
而配合这几十万大军所征发的役力,更是倍余披甲之士。河洛之间诸郡国几乎被扫荡一空,洛阳周边集众百万,耕桑俱毁,市易尽绝。丝缕之物用,颗粒之民食,尽归沿河仓储,乡野荡然无存
而统领大军的诸多将帅,也足以显示出国中对于此次军事的重视。中山王石虎以太尉而节掌天下军事,畿外各部俱为节制。大军共分七路,除了中山王坐镇中军、边镇诸将俱为所统之外,尚有郭敖、桃豹、支雄等诸多久从诸将随军分领各部。哪怕是几年前西灭汉赵,都没有如此大的军容阵势。
前锋数万人先拔探路,数日后,中山王石虎才亲率大军大举南下。
大军出动之日,野中几无闲土,旌旗密立如林,水陆并进。洛上舟船千数艘,洛水为之满溢。沿河兵道兵卒们迤逦而行,行阵长达几十里,鸟兽惊走,天地色变。
蒗荡渠乃是洛下勾连淮水最为重要的一条水道,史上楚汉相争,鸿沟对峙,便是指的这一条水道。虽然时过境迁,河道多有修改,但却未损其重要性。无论在何年代,有无兵事,这一条河道都是沟通南北极为重要的渠道。
早年石赵主要在北地征伐,尤其与汉赵相攻,对水路的需求尚不算太大,因而对水道的经营便有些懈怠。加之黄河多泥沙,河水分流至此,多有河道拥堵积淤。今次仓猝用事于南,对水道的需求陡然被放大开,重点便是疏浚蒗荡渠这一条水道。
为了不延误军期,国中单单于此投入便达几十万民力。加之中山王石虎性烈暴虐,苛令更急,所以督河官员们也都是苦不堪言,频频催使民力,才终于在军期之内初步完成了对数百里水道的疏浚营葺,可以使舟船得以畅行无阻。
然而用命如此急切,代价就是大量的力役丁勇们累死河道,倒毙于途。以至于河洛之间多有民谚诉苦悲声,生而为人自应恨,长渠千里掀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