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汉祚高门 > 分节阅读 537

分节阅读 537(2 / 2)

颖口那一战,所受伤害最深无疑是张豺。原本他也是统帅兵众过万的军主雄将,几千精锐尽没颖口不说,余部也都被乱军瓜分,仅仅只剩几百众,可谓是伤亡最惨。

而除了他之外,中山王其他义从部将也都多少折损,部将中刚刚崭露头角、急于争抢表现的张弥因为冲得最前,所以也直接被大水冲卷,至今没有音讯,想来已经身死。各部义从伤损并失散者,林林总总加起来,已经超过万数人众,可谓是伤筋动骨。

至于麻秋、张雄等将,此前统率游骑南来,肆虐地方,结果被南贼传檄斥其杀良冒功,因而近来多受中山王厌弃,颖口一战直接弃用留守中军大营,结果反而因祸得福,避过了大水的冲击。而接下来收拾局面,震慑各部人马,这些人又都得以重用。

比如麻秋亲率五千轻骑坐镇宛丘,负责防守陈郡资粮大营。石闵、李菟等则各率所部防守要津,一方面收捡溃众,一方面也是准备伏击有可能北上偷袭的淮南晋军。可以想见,经过这段时间之后,这些部将们肯定也会抓住时机,大大扩充自身部曲兵力。

中路军各部人马南下,沿途再置以后路布防,尤其是因为水路不通而滞后的舟船资用、护粮军队,都免于颖口那场大溃逃,尚能保持着军力。真正受到颖口大水席卷冲击的,加起来共计有十五万人马。直接覆亡,加上溃逃失讯的,则有七万余众,换言之,前往淮上的大军,经此一役便少了近乎一半的兵力

至于撤退回来的、且眼下还依军令驻在谯城外的人马,却只有六万余众,而且主要是杂胡义从。剩下的或是直接流窜于野,根本不顾中山王的召集军令,或是集众而自养,游离于大军之外。

溃散兵众当中,主要就是从洛阳至于豫南,一路所征发的几万郡国晋兵散卒。这些晋人们军纪本来就最败坏,了无战意,摆在大军里完全就是凑数涨势。结果颖口淮水决堤,首先溃逃的便是他们,这些晋人们越营而出一哄而散,对大军所造成的冲击还要甚于洪水。而这些人一旦逃脱之后,也是最不好再征集回来的,或是逃遁于山野水泽,或是干脆直接向北逃回乡土。

至于那些杂胡义从们,虽然也多逃散,但总还有部落种姓的团体,因而尚未完全溃散。加之离乡背井,无有外补,水陆要津俱被堵住难以北撤,渐渐便被集中在此。

这些人不逃,不意味着他们可信,反而有可能是驻留于此准备观望时局扑上来噬咬一口。幸在此前中山王便有意消磨他们人命,其中几个强大部族俱被调遣围攻颖口,因而受害极大。剩下的一些,也都趁着动乱未定之际,被中山王将他们的渠帅族长之类拘禁在中军营中,暂时尚可平安无事。

有了东路军加上谯城守军将近七万人众的增补,如今在豫南,大军尚有将近二十万之数。看似实力未有大损,但较之此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各部俱有观望之心,真正遵从中山王调度的,仅仅只剩下不足三万义从并驻留陈郡的两万多舟船水军,而且就连这些人马还剩多少斗志战意也是存疑。

在不能彻底掌握各部军心之前,这些人马根本就是勉强聚在一起的乱民,甚至不能称之为军队,大军还是不敢再有大的举动。

想要加强对各路人马的控制,当然需要派遣心腹部将。所以近来张豺也是不敢对中山王有丝毫怨言,频频在中山王面前为奴婢姿态使用,期望中山王能体恤他的忠心,将他损失掉的兵众再给补充回来。

我对数字是极不敏感的,颖口死伤俘虏三万多,溃逃四万多郡国兵,退下来六万杂胡义从,还有两万石虎的义从。十五万大军,还剩八万留在后路林林总总加起来还有四、五万,再加上东路军郭敖和石聪一共七万,将近二十万吧。

第750章0746 大军难动

盛夏闷热,哪怕是在晚间营帐内也不例外。尤其帐内刚刚又死过人,虽然有仆役清理过血迹尸首,且撒过香料想要盖住血腥气息,但诸多气味揉杂起来,更让人头脑昏昏沉沉,思路都变得阻塞起来。

石虎又在帐内拟定几条调令,周身已是细汗密沁,更觉闷热难当,于是便就起身准备巡营一次。

他这里刚刚披上轻甲,帐外众将俱已集此待命。虽然颖口溃败致使兵力大损,许多嫡系兵众也都派遣出去分守各方,但眼下的中军营垒,所聚兵众仍有五千余。

刚才与张豺交谈,石虎虽然是一副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的口吻,但其实真实心境,远没有所表现出的那么乐观。而且大军形势之恶劣,也绝非言语能够表述出来。

虽然此前趁着战败消息尚未扩散,石虎抢先一步以强硬手段夺来了郭敖的人马以补充战损。但是对于郭敖的这些旧部,他同样不敢信任,因此甚至不敢驻守在近畔的谯城,而是在野地里设下营垒,就是担心兵众或会作乱反围谯城,同样也不敢将自己的嫡系力量全置于谯城附近。

虽然言中尚是不乏镇定,但是大军营垒的布置却暴露出石虎眼下惶恐局促的心情。

营垒布局极为广阔,除了五千多中军义从攒聚于主帅营垒周围之外,其余各路人马俱都分开驻扎。这样分散扎营的设置还不同于此前在淮上基于地势地形,仅仅只是单纯的为了将各部兵众分隔开,避免让他们聚集在一处弄奸生乱。

石虎并非天生权术,但也是一步步从微时磨砺而起,所以对于小民寒卒所思所想并非一无所知。对于御下之术也自有其心得,其精髓根本,无非是镇之威吓,驱之利用。

今次兵败,虽然令得士气大丧,但也并非不可挽回。绝大多数兵众,本身是不知大军到底遭遇了什么。南人没有趁势远攻上来,虽然让石虎没有了野战回击、反败为胜的机会,但也并没有将兵灾性命威胁直接施加到每一个兵卒头上。这些兵卒所能感受到的只是仓皇混乱,盲目之众骤然受惊,甚至不明白具体的威胁到底是什么。

蚁民们就是这么可悲,受于大势裹挟,盲行于世,大势向前他们便向前,大势败退他们便败退。只要不是受到奸心者蛊惑煽动,他们就会盲从奔波至死,也绝对不会兴起反抗。

所以,真正需要警惕的还是那些各拥部曲义从的悍将,不独独只是那些杂胡渠帅和郭敖旧部兵长,甚至包括他手下这些嫡系部将们,在他眼下新败、处境艰难之际,还能存留多少忠心,也都是未知之数。

对付这些恃众而骄的兵长将领们,石虎也有颇多手段。此前因其在军中所具有崇高的威信并素来强悍的作风,倒也不需动用太多心思,军令发出,便无人敢于违抗。就像此前他强夺郭敖兵众,当他威名未损时,一旦撕破脸要用强,哪怕是郭敖这样的老臣旧将,也根本不敢有所违抗。

所以近来整军,石虎主要还是针对那些各拥部曲的军头。首先是杂胡之中那些素来便不甚恭顺的渠帅,其中相当一部分,都被他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或是拘禁于中军之内,或是直接枭首,先以强横态度奠定一个血腥基调,对心怀贰念者有所震慑。

杂胡兵众虽然多,但也并非完全团结,除掉几个桀骜者,将其兵众分赐其中弱势者,反而能够让这些渠帅们各自欢欣,乃至于互相构陷。

而对于郭敖的旧部诸将,还是以拉拢为主。这些将领们虽然旧从于郭敖,但也并非完全依赖于其人的家臣私部,如果有一个更好的选择,他们未必不会改换门庭。

就像郭敖军中那个骁勇善战的年轻乞活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