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军很快便撞在了一起,枪矛重重的扎在了盾牌上,环首刀也早已经高高扬起,直往对阵劈砍而去。这第一轮的撞击,前阵彼此便伤亡惨重,数杆铁枪直接扎透一面盾牌,连其身后甲士,俱都被枪矛刺穿同时在锐利刀锋之下,不乏兵卒断首折臂,横死当场
双方俱都有必攻必守之理,对撞之间绝无退让余地,于是在这战线碰撞之处,霎时间迸射出数十朵惨烈的血花
“南贼受死”
张雄身受中山王重用,绝非只是依靠其兄张豺的缘故,本身便是一员悍将,其人两手各持一柄四尺有余的纯铁短矛,身还未至,所持铁矛早已经脱手而出,硕大的力道瞬间便将最前列的两名淮南军刀盾甲士胸膛贯穿。
其人矫健如同恶狼,不待敌人躺倒,身形已经纵向前方,抬手攥住插在敌人胸膛、沾满热腾腾鲜血的矛尾,直往淮南军阵中冲去,那两柄尖矛瞬间便又刺穿后继两名淮南军卒。
几乎在瞬间之内,其人便扑杀近畔数名淮南军卒,一时间可谓志得意满,两柄铁矛再次抽回手中,两臂狂舞周遭无人敢近,趁着左近敌人趋行退避之时,张雄口中咆哮一声,继续往敌阵深处杀去,后方十数名精甲亲卫亦步亦趋,如同一柄尖刃,趁机将张雄所撕裂开的缺口撑开,以供后继更多兵卒杀入。
然而奴军如此猛烈的冲杀,并未让淮南军有所胆寒,刀盾枪矛五人小阵瞬间收缩起来,前阵枪矛横向突刺,瞬间便将这一路冲入阵中的奴军队伍予以腰斩。同时阵中十数名健卒结成环形,不论所当之敌何人,蓦地挥刀斜斩,前方之敌顿时分尸数段,就连奴将张雄近畔部曲都被逼暴退。
随其身退,早有淮南军卒欺身而上,将空缺填补。那张雄仍然杀得性烈,然而活动空间却越来越小,尤其左膀陡然被盾角砸中,整个人踉跄斜退,虽然撞倒了两名淮南军卒,但头上兜鍪也被刀锋劈斜,锋利的刀刃贴着他颈畔掠过,直接削去了他半片耳朵
“斩杀奴将,可得大功”
几名淮南军卒陡然暴喝一声,身躯拔高跳起,手中大刀重重斩下。
“快救阿郎”
此前被淮南军卒隔开的奴兵们眼见此幕,已是惊怒交加,一个个奋不顾身往前冲来,凭着血肉之躯撞开一条通道,更有人奋不顾身的直接扑向斩向张雄的几柄刀刃。
而在这间不容发之际,张雄也展现出了远超寻常士卒的武技,一脚蹬翻近畔一名淮南军卒,挥肘捣碎另一名淮南军卒下巴,口中已是狞笑出声:“狗胆南贼,安能害”
噗
一声闷响之后,张雄笑声戛然而止,前方丈外一名淮南军卒手中枪刃直接扎进了他的口中,另一侧枪尖已经从颈后透出这一名此前还在大杀四方的奴将,此时已经没有了生息,兜鍪连着髻发斜挂在脸侧,另一侧脸血肉模糊,口角还保持着张开,喉头抖动似乎还想说出什么,然而被枪刃刺开的口角只有不断的血水涌出
“继续冲杀,无患大功不得”
阵中响起路永亢奋的叫嚷声,此前他发现奴将冲入阵中,正持刀冲来想要亲自迎战,但是行至半途那奴将已被兵卒们围杀阵中,当即便转身再往前方冲去:“奴众插标南来,为我王师壮武”
将士们受此鼓舞,士气更加高亢,继续阔步向前杀去。如今的淮南军早非初战新卒,哪怕是一路高歌猛进,行伍之内,阵列之间,俱都井然有序,未因烈战而有混乱。反而是先达那数百名奴兵,因为将领冲得太过靠前,直接陷在淮南军阵中被杀,没有了一个明确的号令所在,顿时分裂开来各自为战,乱杀一通胆怯渐生,一个个拖刀向后溃逃。
当路永所部淮南军冲杀到距离江岸将近里许的时候,随着左近增援奴军变多,阻力也变得大了起来,在奴军凶狠的冲击之下,伤亡开始陡增。原本身在阵中的路永亲行至阵前,手持刀盾勇拒前进之敌,后方兵众们也都密集成阵,仿佛海水中的顽固礁石攒成一团艰难抵抗着奴军一轮一轮的冲杀。
“路将军勿忧,强援已至,破敌在即”
这时候,后继中路大军终于成功登岸,前阵千名兵卒俱持步槊,平举向前,发足狂奔,原本正有奴军绕过路永所守准备严守堤岸,可是迎接他们乃是锐利无匹的槊锋,行在最前的奴兵来不及后撤,顿时被槊锋挑起,身死当场
这千数生力军的加入,顿时给战况带来了巨大的改观。这营垒中诸多防事,此前便被摧毁殆尽,周遭已是无一遮拦。淮南军横槊联排,直接扎向阵型本就凌乱的奴军援兵,顿时在江岸处开辟出一片莫大的空间
烈战不独发生在一处,此时位于涡口西岸的奴营中,也遭到了淮南军的猛烈进攻。
我也想一气呵成写完这一战,不过战争场面写的尤其艰难,这也是笔力有拙,希望大家包涵。。。稍后再写一章,多晚更不敢保证,可以明天看。。。
第787章0783 奴部相残
涡口西岸奴营规模虽然不如东岸宏大,但也驻兵万余,分散在沿岸各处兴盛所在。尤其是距离淮水数里外的北面,三座营寨并驻于此,因为此处涡水河道收窄,水面上建设起数道连接东西、运输兵众资用的浮桁。
此前江上恶战一通,不乏乱卒逃向西岸营垒,将水上各种防御设施冲撞得一塌糊涂。尤其当淮南中路军抵达战场,叫嚷出奴主石勒已死的消息后,场面便更加混乱,兵众们各自聚集在相熟的兵长身畔,乱声叫嚷频频有问。那些兵长们所知军情较之寒卒也并不多,即便是有心请示将官,也因被兵众团团围住而脱不开身。
数处营垒全都乱成一团,根本没有明确的指令去号召这些惶恐兵卒到底是要留下来继续战斗,还是该越营而出,一哄而散。
场面之所以变得如此混乱,还要归咎于镇守于此的奴将指挥不力。奴军在西岸将领也有七八人,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石虎的心腹部将李菟和匈奴屠各义从首领刘显。
李菟在战前所接受的军令是尽量控制西岸这些兵卒,勿使其众一哄而散。不过其人只是石虎义从所出,新晋将领,本身部曲义从都无多少,在奴军中更是绝少威望。此前局面还未崩坏时,他还可以狐假虎威,借着中山王威望约束指令将领和兵众们。
可是随着奴军在江面上被杀的大败亏输,徐州奴将刘徵更是裹挟溃众直接临阵脱逃,西岸各营中那些奴将们也是既惊且疑,首先想到的便是集结自己亲信部众,各自攒聚起来以自保。即便李菟再有军令传来,也都直接置若罔闻。
李菟最开始还在试图努力扭转这个局面,可是溃众的冲击加上营防本身的卒众混乱,令得局面更加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