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汉祚高门 > 分节阅读 616

分节阅读 616(2 / 2)

这样一种模式,对于一些想要试水的商贾吸引力是巨大的。他们甚至什么都不用准备,只需要带来足够的钱财,就能在梁郡进行生产,工匠、场地、材料、运输乃至于销售途径一应俱全。而且随着淮南的经营和发展,还有最重要的边贸开市,未来的淮上才是一个较之江东还要更大的市场。

梁郡的财政收入不独于此,由于境中绝少民渠、私埭,仓储货栈之类也都属于郡府和都督府所有,只要有货品产出,无论是存储于仓,还是浮运水上,都会有源源不断的利润产出。

虽然收入不菲,但是开支也大。最大宗的军费暂且不提,单单境中各项基础建设,尤其对水道的维持和修葺,便是一个不能间断投入的无底洞。

水利自古以来便是一个怎么重视都不为过的大难题,许多兴盛一时的大一统朝代都在这方面栽了跟头。如今的淮南之所以能够维持经营,那是因为获利的仅仅只有淮南军一方,所以成本还能得到有效控制。

从梁郡的财政情况也能看出来,收入主要来自于对境外资财的涌入。这也是沈哲子急于将鼎仓拉到江北来的原因之一,许多更深刻的政令,以淮南都督府立场都不便去做,但是借助鼎仓则就没有这种问题。鼎仓是一个民资基础,但是官方经营,彼此互有制约,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债券承销机构,能够大大加强民财募集规模和效率。

而且一旦鼎仓得以过江,沈哲子便可以将众多由梁郡郡府掌握的经济资源并入鼎仓中,削弱郡府对于市场的干预。到时候,无论何人担任梁郡太守,那也就坐享太平富足。就算有人想要再用江东那些旧方法大肆侵占土地人丁,但想要真正获利的话,还需要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未来的梁郡,乃是淮南与江东朝廷的缓冲地,所以沈哲子致力于将之打造为一个官民共营的特区。至于更往北的淮南本镇和豫南等地,他便不会再与民分利,而是要由都督府完全占据主导的先军基地。所以从这方面而言,梁郡也是一个包装甜美的陷阱,一旦人、资受惑于此继续北上,那就是来得去不得,会深刻感受到乱世中那种铁血作风。

淮南的现状,沈哲子与一众属官们讨论良多,主要还是集中在管理制度化。在不刺痛台中的前提下,将一些商贸和民政规定以淮南都督府军令形式颁行确立。这样之后,未来谁想违禁,那就真要试一试沈哲子符令法剑利或不利

对于法规的创制,沈哲子手下如今也有人才,那就是今次随同过江的江夏李充。李充这个人,意趣本就悖于世风,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刑名之徒。至于时下所言刑名,倒也并非完全是指的信奉法家义理的人,而是指的凡事讲规矩、讲法度,不循人情,少于变通,所以是一个颇有贬义的词。

其实任何受过后世现代生活熏陶的人,到了魏晋这种放达年代,都可称之刑名之类。尤其沈哲子这种务实的作风,更是不折不扣的刑名之徒。所以许多对他看不顺眼的时人私下对他不乏抨议,言道他也是跟庾亮一类,都是外则玄雅,内则刻薄,表里不一的人。

先更一章,待会儿要出去一下。第二更可能会有点晚,但一定会有。。。

第850章要请个假

rt,下边几句话,可能是牢骚,可能是抱怨,可能是感恩,也可能是倾诉我们不曾面基,但是也可能有过神交的瞬间。。。

去年的时候,我还在忐忑于这本书最后是个什么结局,是值得一看还是一坨狗屎。不过现在,这一类的忐忑已经不多了,因为底色是个什么样子,基本上已经能够看清楚。我终究不是人民币,不能做到人见人爱,虽然惭愧,但也无愧,毕竟能力有限,难邀众宠。

首先还是要道歉,要对一些中途弃书的书友,我可能写了给人以遐想的开头,但却没能衔接上一个符合预期、让人欣慰的后续。一方面是见识有限,一方面是笔力有限。不能由始到终,是我一个不能释怀的遗憾。请相信我这一份遗憾一定要比你沉重得多,因为除了感情上的失落,我还要必须接受利益收入的损失。

其次则是感恩,感恩之余还要掺杂一丝钦佩。有的书友疑惑我是不是起点的新人,我的确是,所以又感恩又佩服一直追读至今的书友,你们纵容了一个初学者的所有错误,人道主义光辉在这一刻光芒万丈。。。

写到现在如果还要脱离书本身发什么感慨,那是我的不称职,都在书里,笑骂也罢,赞许也罢,我不会多一块肉或少一块肉,只希望读者能够畅快,无论是从书里得到还是从非议得到,我们幸在相识。我一直怀念刚来起点那段时间,所困惑不是或褒或贬,而是没有人看。所以到现在还记得一位书友,他的留言一开始用户名是一串数字,后来才改了名字。至于名字我也记得,但是不知道你希不希望我说出来,但我是记得你的,也感谢你每一次在书评区里出现。

写到现在,大半都是欣喜,但也有一二遗憾。最不能释怀的,是有几个书友,我确实令他们失望了,非议这本书如何,我还可以忍受,因为确实如此。但如果扩及到非议我的人品,的确不能淡然。因为这只是一本网文而已,无论你认可或不认可,不值得我为之赌上我的人品。但是很可惜,我们的汉语博大精深,微言大义,而且我又不能将我所有现实朋友拉到你面前来证明我人品的坚挺。

但事实上,我的人品的确不错,最起码很平和,很少跟人争到面红耳赤,从道德层面去贬低别人。因为我不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但也不算太差,我一直很怯于去伤害别人,无论是感情上还是肉体上。这也说明我的确有一些文青的毛病,可以把怂货说的这么文雅。但其实上升到人道主义,还是尊重一切有思想的生命,因为我们是平等的,我也是一个灵长类哺乳动物,见贤思齐。

其实我是不乏沾沾自喜,过去这一年多,也接触过挺多书友,其中有想法的很多。最开始的时候,我还经常劝他们,观点或思路扩展一下,已经完全可以支撑起一部网文的构架,可以试着开个坑,试一试总是没坏处的。但近来很少说,因为网文不是一蹴而就,不是内涵上,而是劳动量上,以及对人心理素质的考验。尤其是后者,到现在做不到淡然释怀,会感觉自己亏欠了很多人,感觉到自己的无力和渺小。

我是一个兼职作者,持续了一年多的写作,生活状态因此改变许多。但这不值得抱怨,认同之余主要是收入上的补偿,让人甘之若饴。如果再诉苦,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所以偶尔出现一些明显看盗版的书友,他们如果有什么质疑,我也希望自己能尽量解惑,因为这也是一种关注,要感谢。

但精力上的确有限,有时候很难兼顾。比如很多书友诟病的论述多,剧情和对话少,不从文笔技巧上推脱,其实只是一种偷懒取拙。因为有的观点和想法,如果通过剧情和对话表达的话,构思描写场景包括对话,要更加耗神。更何况我的对话描写,现在也不怯于承认,是逼装大了不好下台,完全口语化的话欠氛围,书面化的话要雕琢很久。所以很多时候,为了维持更新量,只能选择旁白论述。

最后再推荐一本小说,名字叫刘备的日常,是今天刷客户端发现的,我跟作者倒是没有面基的交情,但是看了开头两章,文笔感觉很清新。还有一本叫明朝小官员,对于这个书名比较诟病,不够霸气,但是作者的态度特别端正。

最后的最后,我都已经交心了,能不能拖一更昨天三更砸键盘砸的手指头疼,虽然老夫聊发少年狂,但终究力不逮。一枝梨花压海棠,于看客是梦想,于梨花实在是犯贱,海棠越浇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