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汉祚高门 > 分节阅读 751

分节阅读 751(2 / 2)

不过这种事情也不是能够顷刻立就,眼见着将要谈僵,彼此俱都克制,约定来日再议。

封弈等人倒是不甘心就这么中止下来,毕竟下一次淮南重要僚属齐聚一堂还不知要到什么时候,而且他们也实在没有时间磨下去。但淮南的条件实在太苛刻,就算勉强立约,回去没有办法交待。

待到散席之后,沈哲子却并没有即刻放走慕容恪,而是将他留下来又说几句闲话,顺便又送给他一部早年在都中编撰的世说新语,笑语说道:“慕容郎虽然出于边荒,但雅质不逊天中同侪,这实在让人称奇。此数卷世语,还是往年我在都下未曾北上历险时集于同趣时流共录远近名流风度逸事,虽然不入经典,但若能择贤而法,也能与人称善。”

慕容恪自然连忙躬身双手接过,又不免再次感谢大都督垂青关照。

“慕容郎频频谢我,其实我也是不乏惭愧。此前你于席上情挚陈言,其实我也是深有所感,不愿见此忠诚无有所应。但是艰行至此如我,也不得不感慨世事艰深,泰半不得已。尤其我临于此位,更难做什么恣意举动。于你号求,也只能私助甲杖器械五百具。至于其他,还是需要两方互作忍让,就连我也不能专擅而命啊。”

慕容恪听到这里,不免更加喜出望外,明白自己这一次算是赌对了。无论今次合作结果谈成怎么样,他自己目的算是已经达成。

不过就算如此,他也不敢在这位看似宏量实则精明的大都督面前有什么置身于外的放松,还是垂首哽咽道:“小子何幸,竟得大都督垂爱至此伧卒之中,未必无有忠义,若非亲长宗族眼下俱都危极待助,不敢自作谋身。否则必以残躯投效大都督,为王事倾尽薄力”

“志气可嘉,会有机会的。王道堂皇,又怎么会将仁人志士拒之于外。”

沈哲子闻言后笑语一声,然后便先起身离开。

温放之又行来,对慕容恪做道喜状,笑语道:“大都督向来雅重少贤,玄恭你能得入所望,显途已是可期啊”

慕容恪听到这话,便也连忙再谦辞几句,然后才在温放之陪同下返回馆舍。待到进入了馆舍,看到一座厅堂里仍是灯火通明,显然封弈等人正在通宵议事。

他心内暗叹一声,便也硬着头皮行了过去。虽然封弈等人对于他这个业已失势的少主未必有多看重,但他今天那番贸然举动总要有所交代。

第1031章1025 饮鸩止渴

当慕容恪行至厅堂中时,原本比较热烈的讨论气氛顿时变得冷清下来,厅中封弈等与会者十几人俱都望了过来,视线之中多有审视味道。

“沈大都督随性和蔼,留我再论些许辽地人物,临行前又赠我辑录雅说”

不待众人发问,慕容恪便自己将独留在都督府的经历讲述一遍,并将那几部世说新语摆出来供人翻阅,以示坦然无隐。

厅中气氛又沉默片刻,其中一个名为阳景的辽地属官才微笑道:“郎君能得沈大都督雅重亲昵,这也是一桩好事。郎君也可趁此向沈大都督多言辽地疾苦,于解决目下所困也是一大助力。”

其人话音刚落,封弈已经冷哼一声,继而便沉声道:“辽地疾困,诚是事实。但若说无有生机,也实在言过其实。石虎诚是势大,但若想彻底荡平辽边,其力仍未称足。我等今次前来淮南,虽然言是求援,但也绝对不是求乞”

“方今大势,羯大已是不复。淮南、辽边,便是石逆南北所困。其若用力于北,南面自能得于从容。沈氏以王臣自居,以忠义聚众,我等辽边壮义以性命而力抗石逆凶焰,结果却连些许名位都苦求不得,这让天下人何以崇敬晋命”

“沈维周其人,薄情厉行,所顾者唯其自身。辽边几十万生民性命尚且不在其人目中,即便对郎君有所纡降善待,也必是以邪念而迷惑人情。郎君虽有才骨大器,但终究历事日浅,一定要存念谨慎,才可避免受其蒙蔽蛊惑”

讲到这里,封弈神态已经变得颇为凝重:“其人能以南虏之身而得于世道嘉望,盗名暗世,险莫大焉。我并不是小觑郎君才器才发此厌声,而是沈维周其人胸藏荆棘,绝不止于表面雅度,以其欺世之能,专用于迷惑郎君心意,完全就是防不胜防,无从抵挡啊”

慕容恪听到这话,脸色便变得有些不自然,虽然暗里多存腹诽,但表面还是要摆出一副诚惶诚恐表情,低头道:“沈氏待我厚重,我也是惊喜之余多有惶恐。即便不闻长史训告,我也自知区区边野伧胡,少有优异于众,哪怕与家门之中都远劣于兄弟,又有什么资格得此厚礼以待”

“现在听到长史良言相诫,我才知沈氏厚我又与我本身实在全无关系。我若真的只是伧微寒丁,又怎么会得于青眼无非父子宗亲于辽荒得于众势,能以性命为其分化河北石贼势力罢了”

讲到这里,慕容恪脸上已经浮现起几分自暴自弃的自嘲苦笑:“刚才沈氏又有良言告我,言是愿意私助我甲兵五百具,现在想来,无非是以些许物货驱我父子再为效命,强阻石贼恶势使其更得从容,也绝不是真的善念顾我”

“什么五百具甲兵”

“郎君所言属实”

“这五百甲兵是否淮南军众所配那种良械”

众人听到这里,脸色俱都一变,争先恐后开口发问,可见对那五百份甲兵的重视。而封弈也是瞪大眼,有些难以置信的望住慕容恪。

他们反应如此激烈,倒也并不是因为眼界太浅,而是因为辽地种种本身就与中原多有不同。辽地多有崎岖山岭、茂密林海,言之蛮荒并不为过。

慕容氏虽然父子继力划土经营,但各个方面较之中原还是差了许多,尤其在最为重要的军工冶铸方面,无论规模和技术都很粗劣,甚至都比不上南面一些豪宗巨室。各种武装获取最大途径就是抢夺和积攒,生产严重不足。

本身底子太薄,加上辽地那种地理环境并不适合大军团武装作战。像是石虎之所以迟迟不能将慕容氏连根拔起,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一旦大军进入太深,便要承担极为沉重的后勤压力,而且对地理环境多有陌生,就算作战往往也只是小规模的精锐对抗厮杀,完全不能发挥其军人力优势。这才给了慕容氏节节布防,据点死守的余地。

五百份的甲兵武装,相对于淮南王师多至十数万规模的大军,的确算不上是什么。但对于苦苦挣扎于辽荒的慕容氏而言,他们已经可以凭此武装起一个绝对精锐的作战队伍,依托辽地山岭密林的地理环境游击作战,甚至能够发挥出数倍乃至十数倍的作用

而且淮南王师在强盛军力和累累战功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出名的特点那就是械用精良,虽然械用并不意味着全部的战斗力,但强械一方在战场上毫无疑问会获得极大优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