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新年,庾翼过得可谓是分外焦灼。而新年之后,状况仍然没有改变。
虽然都内传来的消息表示出他与王允之的打算的确是凑效,极大程度削弱了沈氏留在近畿附近的部曲兵力,但被调走的这一部分兵力却并未如他们所预计的那样,护送吴人乡众返归故乡。庾翼怀疑其中绝大部分都被沈充撒在了历阳周边,以维持对他的劫掠封锁。
随着局面的持续恶化,渐渐地就连王愆期等心腹部众都要丧失掉信心。按照这个态势发展下去,除非他们直接纵兵过江继续掳掠补用,否则根本不用台中或旁人做什么,他们自己就崩溃散尽了。
所以近来这些人也都频频询问到底何时发动,而庾翼面对这个问题,也实在拿不出一个准确的时间。单凭他自己眼下的实力,不要说复制此前苏峻的举动,只怕还未靠近石头城,就要被闻讯赶来的宿卫击溃。
“王深猷内中焦灼远甚于我,以小博大尤赖时机,眼下良机未到,仍须稍假耐心。”
面对部众们一次次焦灼询问,庾翼只能以此回答,如果没有内应配合,他的力量是很难直达京畿的。
新年之后又过几天,庾翼苦苦盼望的机会还没有到来,却先迎来了他的侄子庾羲。庾羲并没有直接抵达历阳,而是停在了濡须口,派人邀他前往相见。
“道恩这是虚辞诈我,看来二兄今次派他来是厉命相随啊。”
接到家人传报,庾翼忍不住叹息一声,二兄一贯以来的心意如何他不是不知,而他已经筹备到这一步,心意也可谓坚定,已经不是区区几句话就能劝说回头。
“无论道恩是受于何人所命,没有长辈去迎拜晚辈的道理,他要见我,直入镇中来见即可。我虽然内持厉念,但怎么可能加害庭门之内的嫡亲骨血。”
庾翼再使家人传告,庾羲无奈之下,只得入镇来见。而与其同行的,还有一个王恬。
王恬自然不是来拜会历阳,他跟庾翼也没有什么交情。之所以跟随庾羲一起,实在是大江沿途封禁严重,他又没有函文在身,难得通行。
一俟抵达历阳之后,王恬便请庾翼帮忙准备车船送他一程,老父病危,他实在是无暇旁顾停留。庾翼为此也未作刁难,点出一部分部众护送王恬过江而去。
待到叔侄相对时,庾羲尚在斟酌辞令,庾翼已经开口说道:“道恩你此来何意,我也心知。亲长有什么分歧争执,无谓让你这小辈为难。无论你二父叮嘱你什么,你且都先收在腹中,不应付过眼前事务,其余我都无暇分神。”
“叔父你又何苦二父教我”
庾羲听到这话后已是一脸为难,还想再出声力劝,但却被庾翼挥手打断。
“莫非你也与你二父一同见识,认为我是求于非分,绝不能成”
庾翼听到这话后,脸色陡然一沉,继而又肃容道:“这么说吧,我与沈氏反目有我不得不如此的道理。眼下你我父子私对,秘话不传六耳,我怀疑你父是为沈氏所害那么你是否觉得,我家还应该继续与沈氏媾合相安”
“什么”
庾羲听到这话,顿时惊得从席上跌出,满脸的难以置信,死死盯住庾翼:“叔父此言,可有实证”
“我如果有证据,会按捺到今日当年京畿大乱,你父出奔,我与沈维周并从相随,恶事发乎猝然,就连我都惊愕当场,然则沈维周却似是早有定计,率引我等奔回京畿险地,及后种种,都似预设一般,而沈氏也因于此乱,大盛于世道之中”
庾翼讲到这里,又深吸一口气:“我自然没有证据直指沈氏,但思及旧年亲历,总觉有几分蹊跷。或许你要说我以奸恶中伤故亲,但若是你父当年不死,时局绝对不会达于今日如此”
“沈氏与我,名为亲善,实为霸凌。此前我不过稍忤其意,略取别计,沈士居便穷厉制我。而今,他更是鼓动乡本,要将我钳杀于此处即便你二父能够庇我安危,但若舍于此搏,来年我也必将隐匿私门之下才能稍得苟活延命。既然如此,我宁可求于壮烈。”
听到庾翼这一番话,庾羲整个人都愣在了当场,作为一个二十多岁、长久受于家门庇护的年轻人,庾翼言中透露出这些险恶讯息,他一时间实在难以消化,诸多杂念纷至沓来,甚至让他失去了判断的能力。
“你既然到了这里,便且先留下吧。待到此间事毕,无论在内在外,也都由你。”
庾翼说完这些,便起身离开房间,只是临走的时候又叮嘱庾羲一声:“我此前道你这些,切记不可私泄。没有我的允许,连你二父都不可告知。”
大兄之死究竟与沈氏有没有关系,庾翼并不能确定,并且也已经不甚在意。
时过境迁,最重要还是当下,他之所以旧事重提,主要还是打算来日都下事成之后提出这样一个旧事的可能解读,以此游说二兄对他加大支持。
至于将他这满怀恶意的揣测宣扬于外,庾翼想都不敢想,因为那意味着将要与沈氏彻底撕破脸,不死不休。
此前过境的王恬,庾翼也知道其人归乡后必然会给王允之造成一定的困扰,但那都是王门家事,庾翼也不愿出面做恶人。他也希望王恬的归乡能够反过来给予王允之一定的敦促,尽快营造机会,否则他这里都要支持不住了。
而王允之也终究没让庾翼失望,待到王恬过境旬日之后,他苦苦盼望的机会终于到来
稍后还有一章。。。
第1092章1087 宜作自度修
郗鉴独坐于牛车上,前后家人护持,行走在琅琊郡中乡道上。周遭景致充满了冬日的荒凉,而郗鉴脸色也是挂满了忧苦。
他这一份忧苦,倒不是感怀于自身。虽然他在归都最初的确是遭遇了极为非礼的冷落,但是很快局面就有所转变。尤其随着沈充冲入州城闹了那么一场,台内严重缺乏能够得望于两端,居中传递讯息的人选。
所以很快,台内便正式将郗鉴迎入朝内,一应礼遇也都追补上来,甚至就连诸葛恢都表态要以尚书令之位相让郗鉴,以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