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诸葛恢的要求,何充他们稍作沉吟之后便答应了下来。他们跟青徐人家最起码眼下而言,本就不存在你死我活的矛盾,只有达成共识,才能尽快统一战线。
其实眼下谈论各自索求与收获都还为时过早,若是不能将江北之众阻拦在外,他们谈得再好都是满嘴空言,无谓在这种时刻斤斤计较。
所以,很快台中的最后通牒便抵达了琅琊郡治金城。
王允之在接到这一消息后,也即刻召集亲众并乡众首领们进行探讨。如果说此前是煽动乡情,但眼下其实他们是为乡情所裹挟。这也是因为王允之此前将目标定的太精准且得人心,竟成为乡众们奉行不悖的一个真理,群情汹涌要为此奋斗而寸步不让。
所以这段时间与台内的交涉迟迟没有进展,其中也不乏乡情捣乱的缘故。其实政治上的博弈哪有寸步不让的道理,都是一个互相试探底线的过程,要价太死那就是逼人翻脸。
而且他们这些作乱的首领们心里清楚,割划北扬州这一愿景看似美妙,但其实根本不可能实现。且不说眼下局面还达不到苏祖之乱那么危急,就算台城肯割给他们,单单地方上的反弹他们就吃不消,所以割划的需求,最终必须要通过政治手段来变相的达成。
所以这一次在接到诸葛恢的传信之后,王允之他们也根本不再向下泄露。诸葛恢这一次争取到两个宿卫位置,一个是此前王家丢掉的领军将军、即就是北军中候,另一个则是右卫将军,同样还有整个覆舟山防区。
作为一个初步的共识,这些收获已经算是非常好。而王允之在官爵方面也并不计较,领军给了蔡谟,右卫官职则给了诸葛甝。当然这也并不是因为他有多高风亮节,王家子弟目下大多服衰,并不适宜大进。
所以未来王家能够得到的利益,其中将会更多由王导的哀荣当中体现出来,比如说将已经形同鸡肋、位于会稽的始兴封国改封到晋陵、京府等区域。
眼下唯一可见收获,就是王胡之得以夺情,其实也算不上是夺情,而是特用,再回吴郡把控局面。至于蔡谟让出的晋陵所在,则暂时由王家的王耆之督护暂领。至于王允之并王彭之,自然暂以护军跟随入都,以确保王家的利益诉求在稍后博弈中能够得到重视。
虽然王允之作为此乱的始作俑者,入都是会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其实也算不上高。因为当下的形势,已经不是王允之一人死活能够平息的。而且与大量乡首们之间达成的约定,对于王允之也是一个保护,王允之就是这些人的利益代言人。
所以,在商定之后,金城之众便开始动身准备前往覆舟山。这段时间里,整个金城所聚集起的人众已经达到七八千众,声势已经极为浩大,但事实上除了王允之此前集练的自家部曲并乡勇之外,其他那些虚附之众不过乌合,战斗力不必考量。
所以这些人不可能全都带到建康,初步拟定是三千人,其中以琅琊乡勇为主,后续看情况再作增兵。而且剩下这些人众,还负责着守卫乡土的责任。要知道,此刻时局中除了明面的力量,还隐藏着一个去向未明的沈充呢
很快,第一批的金城之众便浩浩荡荡沿着大江往覆舟山行去,以诸葛甝和王允之率领,蔡谟则继续坐镇金城主持局面。
两天后,金城之众抵达覆舟山,诸葛恢亲自出营来见,一俟见到队列最前的儿子诸葛甝,诸葛恢便险被怒火冲昏头脑,只是他还没来得及开口斥问,便见诸葛甝哭丧着脸趋行上前颤声道:“郗公难禁奔劳,已于途中不治亡故”
诸葛恢听到这话,更觉一股凉气冲上头顶,抬手扼住儿子脖颈,狞声说道:“王深猷呢”
“深、深猷兄担心沈士居将会袭攻琅琊乡里,正引众于练湖待机痛杀”
脖子被父亲死死掐住,诸葛甝呼吸都变得困难,战战兢兢回答道。
这一段剧情,性子急的我是真不建议追着看,可以攒着写完一起看。因为博弈环境太复杂,而且也有独特的时代氛围,这些缺失的话,很难说是东晋背景下的一段臆想。我的更新时间也不太稳定,只能尽力保住更新量,希望能够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完成度。
第1104章1099 劫入台苑
冬日暖阳之下,台城正阳门前出现了一幕奇景。
由于近日畿内多事,所以正阳门附近防卫也有加强,台臣百官出入都要经过层层盘查。然而此刻在道路中央正对正阳门的位置上却横置一辆牛车,不独宿卫们不敢靠近,就连其他台臣走到这里也要兜个圈子,不敢多看一眼,仿佛这牛车上乘坐着什么了不起的人物。
的确,车上乘客非常的了不起,正是以尚书令致仕的温峤。温峤身份自然无需多提,乃是当下可以说是硕果仅存的中兴元辅。可若单论这个身份,在目下畿内形势而言也仅仅只是象征大过实际,各方对其或许有敬,畏则未必。
真正让台臣们对此老敬而远之的,还是在几日之前郗鉴的死讯在都内传开,而后闭门养病日久的温峤便带领着两个儿子乘着牛车出现在了宣阳门外,既不进台城,也不离开。
当时中书监何充闻讯赶来打算稍作劝说,然而却被此老指令二子持杖上前打翻在地,以致群情哗然。何充虽然颜面大失,但也仅仅只是退回台城,同时吩咐宿卫千万不要冒犯此公。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遭殃的不独何充一人,大凡台臣敢于靠近,甚至包括宣城王司马昱并国丈卫崇在内,一旦敢于上前言语,俱都遭到温峤二子毒打。
台内眼下正是百困交集,对于温峤此番乖戾行为也不敢轻举妄动,索性不闻不问。然而就算是这样,这父子三人每天都要至此,停留一到两个时辰不等。
台臣时流一开始或许不理解温峤为何要这么做,但渐渐也都想明白了,此老是伤于郗鉴之死,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敦促台城尽快给出一个说法。
而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却让时人更加的伤感。郗鉴、温峤那都是老一代方伯之选,尤其在苏祖之乱中各拥勤王义师为平乱定势做出了极大贡献,可是现在,一个死在了作乱乡众的裹挟中,另一个也已经病得口不能言,只能用这种近乎无赖的方式控诉在位台辅们的昏聩行径
他们的时代以及他们所缔造的秩序,他们为了家国所奋斗的一切,到了目下已经成为执权高位者漠不关心的事情。
然而这么久拖下去也不是办法,温峤在宣阳门堵门一天,台城颜面便要丧失一分。
他们也不是没有试过阴遣宿卫堵住温氏家门以阻拦这父子,然而都内也并非只有台城一方,更有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