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汉祚高门 > 分节阅读 871

分节阅读 871(2 / 2)

大将军这样的才力那是不世出的天才,是天命赐福于家门,沈云这样的才器增长,才是族中子弟需要追赶的目标

一时间,席上众人也都忘记其他,纷纷讨教沈云何以突然如此生性,有没有什么值得法效推广的窍门

“诸位长辈垂问高赞,也实在让我汗颜。我又哪里有什么禀赋值得夸赞,无非是将平日悠闲时光积攒下来夜读春秋罢了。”

受到长辈们如此夸赞,沈云更加洋洋自得,握在手中的折扇更加频频扇动,那扇面上所书另一句春秋警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变得更加醒目起来。

沈云如此谦恭且知礼,让长辈们对他更加欣赏起来,于是席中便愉快的决定,日后沈家子弟无论在职、在学还是在家,春秋都要列作必读经典。

接下来家宴氛围仍然欢畅,但沈云却没来由觉得一股阴风环绕在他身侧,他狐疑的望向周围,沈牧那幽怨目光暂且不论,偶然发现沈劲等几个小兄弟凑在一处正在低声耳语,他侧耳偷听只隐隐听到沈劲对沈屹低声说“木杖”“夜中”“即刻下手”等几个模糊词语。

但很快,他耳边又听到伯父沈充笑语声,忙不迭举杯起祝,待到又落座之后,才听到另一席上的堂兄沈哲子对他笑语道:“子姑待之。”

这话实在没头没尾,沈云趁着旁人都不注意的时候举起扇子另一面,扇面上密密麻麻的小字,他此前所言警句赫然纸上,但却没有标识堂兄所言这一句的蕴意,于是便抛在脑后,呵呵傻乐起来。

第1196章1191 夫妻贤愚

大将军府前庭喧闹之际,内庭中也不甚平静。

今次入洛家人,并不独限男丁,女眷也都多有跟随。这也是因为中原渐定,沈家未来重心必然要更多放置在北方。

家小北迁安顿之余,沈大将军也是在以此彰显誓将北伐进行到底、一竟全功的决心,绝不满足于困守江东的局面。

人或多或少都有种安于现状的心思,永嘉之后南迁已经过去了一代人的时间,许多侨门纵使怀念故土,但也未必就急切于回迁乡土。毕竟这种合族迁徙风险实在太大,乡情如何、能否安家尚在其次,道途中若是遭遇什么波折凶险,很有可能在途中便已经分崩离析。

可是中原收复后,行台又迫切需要这些久沐王治的民众们充实地方,若是一味的穷逼勒令或要适得其反,所以沈家如此也是籍此为世道表率,号召时流回迁。

除此之外,行台甚至派遣谯王司马无忌持节前往琅琊,修缮营建先帝故国,以示在合适的时间就连两位先帝陵寝或许都要回迁故国安葬。

当然眼下内庭中骚动与这些家国大势无甚关系,主要自然还是沈牧家里那一些琐事。前庭沈牧被老爹杖打教训,消息自然也传到了内庭中,其夫人贺氏自然也不能故作无事,无论内心作何感想,都连忙来到阿母堂下求告乞饶。

沈牧的母亲乃是本郡徐氏,本身并不觉得儿子有错,甚至因为沈牧子息众多而沾沾自喜。或者也是因为跟这位吴中望族出身的儿媳早存不睦,又心疼儿子受此无妄之灾,对答之际便有几分失言。

沈牧娘子心情本就算不上好,再受阿母言语讥诮,可想而知感受如何,便直跪于庭下悲泣求去。

徐氏见状也有些慌了神,她自知沈牧何以受此教训,就是为了给贺氏亲家一个交代,结果一事未定,一事又起,若新妇被逼离家门,事情肯定更加不好收场。可是她这一时间也不知该要如何安抚,兼之放不下身段,只能连忙派人求告长嫂。

与沈牧的母亲焦灼不同,沈充的夫人魏氏入洛之后,那真是过得分外舒心,长媳公主并次媳杜氏娘子起居问候备至,又有乖巧孙儿环绕在侧昼夜陪伴。

徐氏使人来告的时候,魏氏还在堂上询问长子妾室瓜儿孕居如何。

虽然家门内沈哲子妻妾三人唯以瓜儿身份最低,兴男公主自不必说,阿翎娘子也是河北望族清河崔氏家人,唯独瓜儿只是家生荫户所出。

但若论起心里的认同,魏氏反而最为亲昵这个温婉柔顺的瓜儿。公主身份太高,哪怕起居问候再怎么体贴,总让魏氏感到几分局促,对于阿翎娘子则是有几分陌生的疏远。唯独这个瓜儿,早年便是她亲自挑选放在儿子身侧伺候,收入室中后又将为沈家产下孩儿。

所以入洛之后,魏氏便将瓜儿召在身畔小作看顾,大概也是存念给自己亲昵的小娘子稍作涨势,不要被内外过分看轻。

待听到徐氏身边仆妇讲完始末,魏氏便不禁皱起了眉头,环顾堂上公主等人之后,便叹息道:“家门目下正是外事和谐,长幼和顺,又何苦庭下喧闹、自寻烦恼”

这种婆媳矛盾,公主等人就算有什么看法,也自然不会在这种场合里道出,闻言后也只是略作附和。

另一侧一个生得粉雕玉琢、玲珑娇俏的小娘子闻言后却哼声道:“阿母你这样说不对,我是不甚知二兄如何,但是他家嫂子待我却和气得很,不是一个无聊滋事的人”

魏氏听到这话,眉梢顿时一扬:“凡事数你话多,这种庭内纠缠,你父兄高才都料理不定,你就能给明断是非”

发话那小娘子便是沈哲子的嫡妹,名为阿琰,幼来便受父兄宠爱,性格也是活泼开朗,什么话都敢说上几句,听到阿母训斥也不害怕,只是低头逗着怀里的小肉团子沈蒲生道:“蒲生啊蒲生,你往后可要记得不要学家门这些恶长,在外闹得不像话,还要责怪家人不能相容”

那沈蒲生又哪里懂得什么,只是晃着小脑袋要甩掉姑姑揪他脸腮的手。

“我家小儿最娇嫩,哪容你没轻重的掐弄”

魏氏见状便心疼,抬手打掉女儿的手,继而才又说道:“二郎新妇也的确是知礼恭顺,不愧名门贤女。但坏就坏在外事喧扰,她自己也把持不定。遍观此世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