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汉祚高门 > 分节阅读 1031

分节阅读 1031(2 / 2)

温放之举手作无奈状:“我这晚辈小子,又哪敢斗胆度量长辈才器如何,不过自恃亲厚才稍有放纵罢了。除刘公居任幽州刺史之外,行台大将军对于崔公、卢公也是仰慕已久,希望能得你们这些贤长走入行台助事。”

说话间,他又拿出另外两份行台诏令,便是对崔悦、卢谌二人的任命。这两人却并非留用辽边,而是都要召回行台,俱加侍中,其中崔悦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卢谌则被任命为礼部大尚书,当然这两人是否接受任命,行台也并不强求。

崔悦、卢谌将各自任命诏令拿在手中,对望一眼之后,心中也不免更生感触,也更觉得行台这用士章法实在值得咂摸回味。

刘群见状后也是指着温放之笑骂道:“小子太奸诈,自你入辽以来,我等老朽助你任事何尝有一二留力,却没想到你私心里却已经在动念削除我左右臂膀。”

这话自然只是调侃,但也道出一些深意。刘群、崔悦、卢谌这些人在辽边虽然辗转寄人篱下多年,但一直都是作为一个整体,哪怕在外人看来,也是将他们当作刘琨残部看待。

可是如今行台的任命,只将刘群一人留任辽边,崔悦、卢谌却都召回行台荣养起来,其态度已经很明显,那就是并不将他们当作一个整体的政治势力来接受。这样的安排也是在告诫他们,不要妄想在行台或者在地方经营起一股相对独立的势力。

当然无论真实的意思如何,表达上肯定要更加委婉一些。听到刘群的笑侃,温放之也笑了起来:“我之所以进言行台如此安排几位亲长,也是考量诸多。几位长辈多年流落辽荒,难得常享安乐,如今中国大势将定,若仍偏处辽荒,也是人间悲事。但若就此无顾四边余患,只凭家门旧荫,也难长享福禄眷顾”

彼此熟悉起来,温放之讲的这些也确是肺腑之言,真想凭着自己的努力为这几位长辈争取一个相对美满的归宿,这也是他父亲临死之际仍然抱憾于怀的遗愿。

刘群他们几人常年来相依为命,凑成一团,如今却要将他们拆分开,看起来是有一些不近人情,但事实上他们这些刘琨的残部们即便还凑在一起,其实也没有什么更大意义。

不要说大将军允不允许他们如此抱团成派,他们这些人凑起来本身就是引人瞩目,旧年尚可凭着刘琨的余泽得于保命,可是之后在整个行台体系中,只会让他们显得格格不入,不能紧跟上时势的发展。

至于刘琨的余泽,说起来是那么一回事,但真要掰哧清楚的话,其实也并不足包庇他们安享晚年。别的都不说,最起码在行台方面所承认的旧年功业,温放之的父亲温峤大概都要胜出刘琨许多,更不要说北伐这么多年涌现出来的贤臣良将。

对于刘群的能力,温放之是比较认可。无论是早前帮助他向辽西渗透,又或者之后辽边这几次大的变故,温放之就算有什么想法,具体的执行中,也是依赖刘群良多。

所以他觉得在有了行台如此强力的后盾之后,再结合刘群本身所具有的各种禀赋,加上自己的辅助,于幽燕之间得创功事并非难事。

至于崔悦、卢谌,温放之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但其实内心里并不觉得他们有什么实务上的才干,将他们强留在辽边,实际的事务上不会提供太大帮助,反而让他们白担一份风险。

相反的,他们若能进入行台,单凭其旧年的资历与誉望,也足够成为一个旗帜人物。毕竟最近这几年,无论是洛阳的行台还是江东建康的台城,中兴旧人泰半凋零。

这些人虽然在实际的事务上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和权柄,但对于维持局面,稳定人心上还有有些帮助的,想必大将军也比较乐于接纳他们。

当然,这其中太细微的考虑,温放之也没有必要仔细说明。崔悦他们立足乱世年久,待到习惯行台风格之后,自然也能体会到他如此安排的苦心。

崔卢两人捧着他们各自任命,心中其实是有几分不愿意接受。倒不是说他们还寄望能够在此境达成怎样局面,只是多年来相依为命,彼此之间情谊深厚,生死相约,不舍得刘群独留辽边。

然而刘群却已经开口笑骂道:“老子确是不乏英才,难得小儿辈都能观见。你们两个老朽放心荣养天中,衣食丰足之后,可不要忘了是老子在边荒逐功,让你们能得优待。”

“可、可是你我还是有些不放心。”

卢谌脸上露出几丝为难并不舍。

“这话讲得,似乎过往这些年全凭你们这些老家伙遮风挡雨。如今太真家门贤幼为我肱骨,少了你们这些老家伙的拖累,老子扬威幽燕已是指日可待”

刘群又哪里不清楚这两人心中所想,只是一脸洒脱说道:“老子当下仍是盛年壮力,勇逐边功、十年之后荣归天中,尚有大把荣华安乐可享。若是此际归返天中,难道也要如你们这些老朽掐指待死”

他这么说倒也全非安慰,辽边的寒苦生活让他相貌看起来有些苍老,但他如今仍是四十五六的年纪,若是寻常人自然可以算作步入老年了,但之后高居幽州刺史,处境大有改善,余生确是大有可为。

“当然,几位亲长也不必即刻起行。目下辽边仍是乱象未定,待到此间局势稍归平稳,你们也可再携功报入走天中。”

温放之也在另一侧说道:“行台素来不以冢中枯骨并旧年齿惠为美,无功而进,难免受人讥嘲。”

讲到这一点,温放之是极有话语权的。以他的出身,老实说哪怕余生碌碌无为,也能得安乐长享,但人各有志,生逢如此大变革之世,他是不甘心只凭父荫草草过此一生,所以早前才向大将军争取前来辽东,要成就属于自己一番功业。

但行台目下甘于清静无为的权贵子弟也不是没有,比如与他出身不乏类似的郗鉴之子郗愔,其人就不热衷于逐功,凭着父荫也能自得其乐。

想要多大权势,便要承担相匹配的责任。如果才力、志趣都不匹配,既想享受权威带来的尊荣,又不愿担负伴随的责任与风险,最终只会害人害己。譬如此前慕容皝逆乱,温放之也是以性命为赌注,才换来一点扭转局势的希望。

对于温放之所讲行台用士风格,刘群等人也没有什么抵触。他们流落辽荒,辗转多年,要比那些南渡的士流更加清楚,若是才力不能匹配势位,那才是真正的灾难。

所以对于行台能够给予自己施展才力的机会,刘群也是倍感珍视,想要有一番建树,并不觉得仅仅只是因为他是刘琨的嗣子便要理所当然。

“若是家父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