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汉祚高门 > 分节阅读 1034

分节阅读 1034(2 / 2)

这几人心中各自嘀咕着,转而心里又有几分窃喜,并不觉得这种想法有什么丢脸,相对于慕容皝那个死鬼居然一意孤行的跟从石季龙这个南国手下败将,他们敬服于行台之下才是真正的人间大道啊

回到营寨后,几人也连忙向温放之汇报追击情况,并且忍痛将此战俘获种种俱都呈献出来,不敢留私。他们此前怯于慕容遵来势汹汹而引众退出营寨作壁上观,本来就做得不甚地道,此刻更不敢在这群杀神眼皮子底下耍弄什么私计图谋。

对于慕容疆等人的态度改变,温放之还是比较感到满意。双方虽然不乏深厚的利益同盟基础,但是边胡狡黠,如果不能亮出自己的臂膀、獠牙,也很难完全震慑住这些白虏。徒河这一场战斗虽然规模不大,但用来震慑眼前这几个货是足够了。

他也不再计较这几人此前那种胆怯的表现,正式以幽州刺史府的名义将他们各自暂任都尉。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些慕容部的败类们虽然战场上就是废物,但也自有派上用场的地方。他们本身作为慕容部嫡亲族人这一层身份,对周遭那些东胡部落还是颇有震慑力。眼下幽州刺史府虽然已经初步具有了自保的能力,但是一应庶事经营自然不可能劳烦那些王师精卒,还是要靠这些人去搜罗招抚役力之众。

经过这一场战斗之后,想必慕容遵也是吃痛,不敢再轻触虎威,因是温放之打算顺势将徒河这一处据点给经营起来。

慕容疆等人接过刘群以幽州刺史名义用印下达的手令、兵符之后,一个个也都如获至宝。

虽然眼下的刺史府仍是寒酸,他们也不清楚这个都尉职权到底有多大,但这却是得自南国行台所认可的官职,是有着如天兵下凡一般强军背书的任命,这便将他们与辽边那些贼胡之众区别开,心中自是大感快意。

之后这几人便各自领命,率领部众以徒河为中心向周边扫荡,将一个个散居于山野之中的东胡小部落驱赶到徒河,开始投入到徒河的建设中来。

至于徒河这一场战事中王师之雄壮姿态,也经由他们各自之口快速向辽边扩散开来,如是许多人便知晓南国王师壮入辽边,慕容遵数万强军如土鸡瓦狗、不堪一击。

有了足够的人力,徒河据点便如火如荼的营建起来。辽西的段兰在得知徒河此战过程并结果之后,也不敢怠慢温放之的告令,以本部族众开始投入秦皇岛的营建,并实时通报进程。当然温放之也并不放心诸事尽委胡部,眼下段部只是实力不济罢了,一旦再壮大起来,也不会比慕容部更加可信,所以还是从马石津派遣一部分旧人前往秦皇岛指导营建。

徒河之战又过去几天之后,自大棘城匆匆而来的阳鹜终于抵达此境。

“得知刘公脱困转安,余心亦感安慰。特别行途听闻王师大败慕容遵贼部,更是欣喜备至,我等辽边寒苦亡流,久来无从依附,深盼王师”

抵达徒河营地之后,阳鹜不敢再有作态,趋行上前礼拜,老脸上更是充满了殷勤的笑容。

其实按照原本的行程,阳鹜应该提前数日便抵达徒河,不过慕容遵部众推进太快、占据了紫蒙川,让他行途颇有阻挠。再加上途中又听说慕容遵发兵进攻徒河,他心中也存意观望,因是才晚了一段时间。

眼下阳鹜心中也是惊喜交加,惊得是徒河这一场战斗已经表示行台王师入辽、温放之等人已经有了足够的自保之力,且战果辉煌,更让人摸不清楚眼下已经掌握多大力量,已经不可再以旧态视之。

至于喜,那就是慕容遵与行台使者直接爆发冲突,双方已经不再具有什么合作基础,这应该会令他此行目的得以更加方便的达成。

而且说起来,温放之等人处境能得扭转,阳鹜在其中也是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是他私下鼓动慕容儁弑父为乱,若慕容皝仍在世上,温放之等人也难如此轻易便摆脱控制。

所以阳鹜来到徒河,心情还是颇有几分轻松的。

第1404章1399 目无奸邪修

刘群受任幽州刺史的消息虽然还未在辽边传开,但也已经开始以王臣自居,意识到自身的言行与形象代表着行台的威严,已经开始有所自律。

眼下的他一身青袍,犀带束腰,身佩长剑,仪表也有几分不苟言笑,虽然还不是正式的章服冠带,但旧年的落魄随意也一扫而空,望去自有一番清癯庄重。

他毕竟是刘琨的儿子,而刘琨又是中朝一时之人杰,旧年为了适应辽边艰苦磨砺,虽有一时从俗之妥协,但当真正有了底气变得自律起来,那种骨子里的清高自然便显露出来。

“有劳阳君牵挂,幸在承于行台王道照拂、不失苍天眷顾,虽有一时之苦厄,但总算是邪不压正,平安渡过。”

对于阳鹜稍显殷勤的问候,刘群只是简单回应,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表态。

眼见刘群眼下这种矜持作态,阳鹜心中既有几分哂笑,但更多的还是浓厚的羡慕。

他家世出身虽然不及刘群远甚,但往年彼此处境却有极大差别,旧年的刘群不过是一个势力尽失、依附各方的劫余之人,而他家既有乡势基础,又深得慕容氏两代主君的信赖,心里是不大看得起刘群这种全凭家世父荫吊命的无根浮萍。

可是时过境迁、大势流转,随着南国王统复兴壮大,刘群这种名满南北的名父之子又能得于南国关照,这是阳鹜的家世誉望所不能企及的。

他家在辽边一地或还有些声誉,但却乏甚普世的影响,在南国看来,不过只是依傍于边胡虏酋、失于气节的乡宗土豪而已。也正因为如此,阳鹜才分外珍视目下于辽边所有,不舍得放弃当下所拥有的势力而彻底扑入行台怀抱中。

说到底还是心里的惰性与对旧势的依赖在作祟,在辽边阳氏俨然已是一个不俗家世人物,但若真投靠了行台,跟一些寒门伧户相比也乏甚明显优势,需要从头开始经营,这是阳鹜所不能忍受的,因是在不能得到南国行台的许诺保证之前,阳鹜都不考虑真正投向南国。

慕容遵惨败于徒河,很明显行台已经向辽边投入援力,虽然还不清楚刘群在当中受惠多少,但见其人与旧年截然不同的仪态表现,可知所得必然匪浅,阳鹜心中难免嫉妒。

说什么行台照拂、苍天眷顾如果不是他背地里的苦功推动、令得慕容部本身发生逆乱,这家伙眼下只怕还是慕容氏的阶下囚,又有什么资格在他面前摆谱

老谋深算的阳鹜,自然不会将内心真正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