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般入宫当太监的都是家境贫寒之人,可现在的幽州,已经不是昔日那个苦寒之地了。
现在幽州百姓普遍都很富裕,已经发家致富奔小康了,家中有钱,谁还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入宫当太监呢
把命根子割掉之后,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想接上,可以,做梦接去吧
洗洗睡吧,梦里什么都有。
所以刘锋便花了大价钱和大力气,从其他州郡寻找了一批太监。
这选太监也是个技术活,岁数太小了不行,岁数太大了还是不行,超过二十岁的一律不收,这是规矩
而且太监还不能选呆头呆脑的,得挑机灵能干的,五官端正的。
单是选太监这一个活,就让刘锋耗费了无数脑细胞。
还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对,是重赏之下必有太监。
刘锋绞尽脑汁的挑选出了一百多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郎,进行了净身,然后让他们换上了崭新的太监服,又派专人带着他们日夜学习礼节。
学习的具体内容是:如何当一个合格的太监。
至于选宫女,倒是比选太监容易的太多了。
毕竟宫女不用进行净身,用不着少什么关键的部位。
而且入宫之后,如果命好被天子看上,还可以飞上枝头变凤凰,一举跃身到嫔妃的行列。
从而让家族也跟着沾光,飞黄腾达,摇身一变,成为皇亲国戚。
皇亲国戚,这对所有平民百姓来说,都是一个抵不住的诱惑。
退一步讲,就算没有成为嫔妃,混成了嫔妃的贴心宫女,那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主子有口饭吃,那就不会亏待她们这些下人,若是主子得宠,她们的身价和俸禄赏钱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锋行三国
第一百八十一章 东西二帝
就算没有混出名堂来也没关系,因为做宫女这不是个一辈子的工作,而是个吃青春饭的工作。
一般来说,宫女超过二十五岁之后,就会拿着一笔不菲的俸禄,然后离开皇宫另谋出路。
离开皇宫之后这些宫女也就可以嫁人了,在皇宫中待过的女人,平民百姓娶到家里还会感到那么一丝荣耀,所以做宫女是个稳妥投资的买卖,只会赚不会亏。
也正是因为这样,报名想要进宫当宫女的的妙龄女子如同过江之鲫一般,没过几天,报名的人数竟是超过了四千
但哪里用的到这么多宫女,养着不费粮食吗想了想刘锋便把此事交给了何太后处理。
于是何太后精心挑选了五百余妙龄少女,经过何太后的精挑细选,这些被选上的女子都是相貌俊俏,身段婀娜的豆蔻女子。
她们换上了宫女所穿的衣服,同样跟着专人学习宫廷的礼仪,走路、用语、如何侍奉,这些都是她们需要用心学习的。
除去太监和宫女的问题,还需要解决皇宫护卫的问题,哦,应该称呼护卫为御林军
刘锋抽调了三千精锐士兵充当御林军,给他们换上了御林军的盔甲武器,一个个精神抖擞,威风凛凛
他们以后便负责守备皇宫,保护天子的安全。
经过了数月的刻苦奋战,蓟县皇宫的雏形基本修筑完毕了。
这可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因为皇宫肯定不会只有一座宫殿,所谓皇宫,即为一座宏伟的建筑群。
修建皇宫,真可谓是劳民伤财,即便是这样,到现在皇宫也没有完全修筑完毕,一座皇宫,哪里是那么好建成的。
截止到现在,蓟县的皇宫也仅仅是修建好了宫门、院墙、城墙、数百件房屋和一些必须的建筑,比如上朝的大殿,天子休息的偏殿和后花园等,以及天子、嫔妃和何太后等人的寝宫。
这些建筑修建完毕,这座皇宫便可以投入使用了。
但要将整个皇宫建筑群全都修建完毕,恐怕还需要个几年时间,这是个巨大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西京长安之中的未央、长乐两座宏伟壮观的建筑群,乃是从秦朝开始,历经数代皇帝的扩建和改进,才有了如今宏伟的规模,蓟县的皇宫想达到这两座建筑群的规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蓟县皇宫,入眼可见的便是一座巍峨壮观、气势雄伟的宫门,漆匠精心的为宫门涂了漆,上了色。
这也是刘锋授意的,宫殿建不全,大门总得整的有β格一些吧至少在外表上不能丢了气势。
进了宫门,是一段宽敞整洁的道路,道路的尽头,是一座气势磅礴的大殿,大殿的门前有着九十九道台阶,这九十九道台阶都由白玉砌成,端的是非常华丽
大殿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壮观堂皇,精美异常
这个大殿,便是天子和百官上朝所用的大殿
除去上朝所用的大殿之外,还有天子的书房、寝宫、御花园
总之皇家日常所需要的建筑,在这座宫殿内基本算是建的差不多了。
至于刘协在长安登基,便不需要这么复杂了,宫殿是现成的,太监宫女也都是现成的,就连大臣们都是现成的,不像刘辩,孤家寡人一个,身边一个大臣都没有,还得靠刘锋写信往过挖。
不少汉室老臣得了刘锋的书信,都拖家带口动身前往了蓟县,比如黄琬、张温、马日磾、卢植、皇甫嵩、朱儁等人,这些老臣不是赋闲在家,就是被董卓贬到地方做官,他们得知刘辩在蓟县登基,都立刻动身来到了蓟县。
除去了这些知名人物,还有一些不出名的官员也都来到了蓟县,对于他们的到来刘锋也同样表示了欢迎。
因为刘锋并不打算让他的班底进入朝廷做官,刘锋可是堂堂的一字王,可以裂土开国,他的班底怎么会在刘辩的手下当差呢
所以来蓟县的官员越多刘锋越高兴,总不能让刘辩太孤独了,堂堂天子,手下就十多个大臣,那成何体统
刘辩跟何皇后接待了这些陆续抵达的汉室大臣们,然后在刘锋的授意下给这些老臣们作了任命。
刘辩下诏,文官方面,命黄琬为司空,张温为司徒,马日磾为太常;
武将方面,命刘锋为大将军,统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