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刘锋又派人给甘老爹和甘梅二人安排了一处住宅。
之后刘锋得了这几个月时间,蓟县又迎来了几位贤才。
第一人是汝南人陈到,字叔至。手中一杆点钢枪,有万夫不当之勇。
值得一提的是,陈到乃刘大耳的亲卫部队“白毦军”的统帅,一直跟随刘备身边领军,以重用著称。
刘锋看着雄壮魁梧的陈到,嘴角露出了一抹不怀好意的笑容,大耳兄啊,真是对不住,不但你的夫人没了,就连你的亲兵队长也跟着一起没了
第二人是扶风人马钧,字德衡,乃是从西凉扶风远道而来。
马钧这人可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
马钧的主要成就有还原指南车;改进织绫机;发明引水的龙骨水车;制作轮转式发石机;改进诸葛连弩等
如今有了马钧的加入,定会让器械所更上一层楼
第三人是吴郡吴县人顾雍,字元叹。
这顾雍也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为相十九年,多有匡弼。
顾雍少年之时拜师于蔡邕,弱冠即任合肥县长,历任娄、曲阿、上虞县长,所在之处皆有治绩。
任会稽郡丞,代行太守事,讨平寇贼,安定郡县。
数年后,入孙权幕府为左司马。后迁大理、奉常,又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
黄武四年,改任太常。
同年升任丞相、平尚书事,进封醴陵侯。
顾雍这东吴大丞相怎么跑这来了
原来顾雍并没有按照历史的轨迹发展,现在在江东还是郁郁不得志。
转念一想,顾雍寻思这燕王刘锋是老师的女婿,自己来幽州发展估计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就这样,顾雍便毅然前往了幽州蓟县,以此谋求发展。
随着疆域的扩大,刘锋手下的内政大能是越来越不够用了,顾雍的前来正好缓解了这个问题,东吴的丞相,当个一州刺史简直是小菜一碟。
陈到三人的数据如下
陈到武力98,统帅92,智力75,政治67;
马钧武力71,统帅52,智力91,政治57,发明104;
顾雍武力58,统帅76,智力97,政治104。
在刘锋对他们三人进行了一番洗脑之后,三人都毫不犹豫的成为了刘锋的死忠属下,大有一股相见恨晚,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晚上,燕王府上举行了盛大的晚宴,一是为刘锋庆功,二是为新加入的文武接风洗尘。
宴会上,刘锋麾下文武推杯交盏,一坛坛琼浆玉液被这群牲口跟不要钱一样接连饮下。
最后众人都醉了,宾主尽欢,不亦乐乎。
次日,刘锋起床之后练了一趟枪,吃过了早饭。
然后便召集刘伯温、贾诩等谋士,商议裂土开国的事情。
众人坐定,刘锋开口说到“诸位兄弟,如今也到了裂土开国之时了,孤欲进行改制,废三公九卿,改九品六部制,诸位兄弟且传阅一番这六部制,然后再讲其中的不足之处告知于孤。”
说罢刘锋身后的典韦把昨晚刘锋连夜赶出的写满了九品六部制细节的纸张递给了刘伯温。
原来昨晚刘锋并没有一夜春宵,而是选择了赶出了九品六部制的具体细节。
六部制的想法刘锋已经想了很久了,现在实行的三公九卿制当中,许多都是虚职,官职繁多且无用。
所以刘锋便决定进行改制,三省六部制就是个很好的选择,不过现在就不设三省了,直接设六部制就好了。
刘锋可没那么傻弄个三省出来然后约束自己手中的权力,那图点啥
刘锋最后觉得采用九品中正制的九品,以及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融合成九品六部制。
刘锋的想法是文官这边使用六部制,武将则是对汉朝的武将制度加以改进便可。
武将依旧以大将军为首,废除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和镇军、辅国大将军等将军号;
大将军往下,便是前后左右四将军;
再往下是四征将军;
再往下是四镇将军;
再往下是四安将军;
再往下是杂号将军;
最后便是偏将军、裨将军和校尉等官职。
锋行三国
第二百二十七章 九品六部制
贾诩等人翻看着刘锋的六部制,不由得心中暗赞连连,这六部制,当真是简单实用
文官以左右丞相为首,为正一品;
左右丞相之下分设六部,分别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吏部乃六部之首,掌管全国官员的挑选、考察、任免、升降、调动、封勋等诸多事务,负责管理百官以及定期进行科举考试。
这科举考试也是刘锋的主意,举孝廉什么的已经过时了,而且和自己的发展理念不符。
所以刘锋便决定改制科举,以真才实学选拔人才。
科举考试分三类,无论男女老少,所有人皆可参加。
第一科为武试,考较弓马兵器,力气武艺;
第二科为文试,看重兵法谋略,治国理政;
第三科为工试,通览各行各业,三教九流。
不看家室不看门第,唯以真才实学论英雄
科举考试的提出也让刘伯温等人眼前一亮,这种考试制度当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但毋庸置疑,这种选拔官员的制度才是最合理最科学的
刘伯温等人可以想象,科举考试一出,天下的寒门学子必定会朝着蓟县蜂拥而来,谋一场功名和富贵。
户部负责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货币、各种赋税、财政收支、官员俸禄等事务,相当于农业部和财政部的结合体。
礼部负责掌管朝廷的重要礼节、负责接待外宾等,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
兵部负责掌管武将的选用、兵籍及士兵的操练、军械的制造和保管、军令发布等事务,但由于此兵部属于文官范畴,所以负责的项目也稍微少了一些。
刑部负责掌管全国的司法和诉讼事务,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
工部负责掌管全国的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务。
六部下各设一名尚书,一名侍郎,两名郎中,四名参事;
六部之外,分设五小部,分别为商部、农部、科部、医部和学部。
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