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时间已经来到了195年11月。
刘锋愁眉苦脸的坐在书桌前,为何发愁因为贫困
今年的粮食收成并不好,亏得郦道元、徐光启和贾思勰三人拼了老命研究高产作物,这才使得粮食产量稳定在了一个还能接受的数值之内。
但刘锋对此并不满意,因为刘锋的一大经济来源,便是贩卖粮食。
如今这粮食一减产,还怎么卖
粮食收成不好,锋行酒的产量也会下降,这是要断了刘锋的生路啊
虽然表面上刘锋是天下第一大诸侯,风头无两,但刘锋心中的苦楚也知道他自己和身边的近臣清楚。
数十万大军,二十万出头的战马,人吃马嚼这一年所消耗的便是个天文数字。
除此之外,刘锋麾下士兵的装备也是天下首屈一指的。
论装备的精良,论武器战甲的更新换代,刘锋麾下的士兵要称第二天底下没人敢称第一。
虽然这和公输印、马钧等人的努力脱不了干系,但这更离不开刘锋的财力支持。
对于军费开发这一块,刘锋向来是有求必应,要多少钱便批多少钱。
刘锋甚至会按照预计数额多批出一部分来作为研发经费或是制造经费,这一年下来的开销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除去这些,文武官员的俸禄,皇宫、燕王府仆役和丫鬟的开支,赈灾救济的钱粮,这些都给了刘锋无尽的压力。
虽说有压力才会有动力,但刘锋身上的压力实在是大了一点。
刘锋多次想过裁军以节省开支,但最终都放弃了这个念头。
因为不知什么时候这战火便会燃起,各路诸侯没准便会来个合纵抗燕,到时候刘锋再招募士兵哪里还来得及。
前段时间刘锋让和珅拿着钱去投资,和珅果然是个经商的天才,这段时间便给刘锋赚了不少钱。
刘锋也挺高兴的,大方的分给了和珅三成分红,和珅也是喜笑颜开,笑容满面。
与乾隆那时不同,那时候和珅赚了钱只能放在家中,并不敢出去花。
而刘锋却是直接告诉和珅,分红乃是他应得的,想怎么花便怎么花。
和珅一高兴,当即便去青楼赎了两个他想好的女子带回了家中,刘锋得知消息后莞尔一笑。
这个和中堂,还真是个妙人
第四百三十一章 陶府赴宴
随后刘锋再度拨给了和珅一笔钱,让他继续拿着投资。
就这样,经过了一番艰难的填补,刘锋所面临的财政危机勉强算是度过了。
虽然天气已经转寒,但长安城中欲,林冲和张清肯定是不会说出这种“胡话”来。
既然有了改换门庭的机会,他们三个自然不会继续背着骂名为董卓卖命。
放弃了为董卓继续效力的念头后,林冲便开始思索应该选择哪方势力投效。
目前长安城内的势力有三,其中最强者为李儒,陶商次之,杨坚最末。
在与鲁智深和张清二人商议后,三人最终还是放弃了投效李儒的打算。
至于为何不投李儒,其中的原因并不是很复杂。
林冲倒是有投效李儒的打算,但鲁智深死活不同意,拒绝的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李儒此人阴险狡诈,日后就算得势也会成为第二个董卓。
说白了,就是鲁智深看李儒不顺眼,死活不肯跟李儒混。
这样一来,林冲和张清自然不肯舍下鲁智深去投李儒。
正当三人在陶商和杨坚之间抉择的时候,陶商的请柬便送到了三人的府上。
老哥仨一琢磨,那也别在这瞎研究了,去了就知道了,也顺便近距离的观察陶商是不是值得投靠的明主。
于是林冲三人便如约而至,来到了陶商的府上赴宴。
所以林冲见鲁智深大快朵颐,这才偷偷的瞪着鲁智深,怕陶商因此不喜。
但林冲显然是高估了鲁智深,而且还低估了陶商。
鲁智深对于林冲的目光视若不见,咱也不知道是真看不见还是假看不见。
鲁智深依旧我行我素,快乐的吃吃喝喝。
陶商见林冲眉头紧蹙,不时的挤眉弄眼,便摇头笑了笑。
陶商心里想到:“林冲啊林冲,这你可是低估我了。老子找你们三个来就是为了拉拢你们仨,怎么会因为这点小事动怒。”
第四百三十二章 兴古之战
陶商眼珠一转,从座位上起身离开来到了鲁智深的身旁。
林冲和张清见此都是心惊肉跳,适才陶商的谈吐已经让他俩心中有八成认可了陶商。
于是他俩心中暗暗祈祷,这个节骨眼上可别节外生枝啊
不料陶商一脸笑容的坐在了鲁智深的身旁,开口笑道:“鲁将军,本侯家中厨子所制的菜肴可还符合鲁将军的口味鲁将军尽管吃便是,不够本侯再让厨子做一桌来便是。”
陶商语出惊人,林冲和张清目瞪口呆不说,就连大快朵颐的鲁智深也是愣住了,嘴里叼着的鸡腿带着一丝晶莹的液体便掉落在了桌上。
接下来的事情,便是顺理成章了。
酒足饭饱后,陶商笑着对林冲三人抛出了橄榄枝。
还未等林冲和张清开口,鲁智深便一口将此事答应了下来。
林冲和张清见此,先是摇头苦笑,随后便也答应了下来。
陶商大喜,立刻换了一桌酒菜招待林冲三将,几人相谈甚欢。
益州,兴古。
宋江麾下的黄巾队伍愈发壮大,光是黄巾军中的精锐青壮,便达到了七万之数。
虽然和宋江的努力分不开,但这也与益州的人口基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若是益州的百姓人数只有十万人,就算宋江活活累死也绝对招不到这么多人。
其实系统对宋江还算不错,出世便带着小弟,而且质量还不错。
宋江自成势力不说,还为他植入了一个黄巾余孽的身份。
除此之外,还把宋公明给安排到了益州,要是这么多便利条件宋江还是一事无成,那干脆自己抹脖子算了。
近日宋江势力和刘璋势力在兴古一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双方各显神通,兴古各县的主人更换的速度异常之快。
有时候早上这个县城还姓宋,到晚上就姓刘了,可能到了半夜又改姓宋了。
宋江以卢俊义为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