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想了想,这么久都挺过来了,也不差这十天半个月,反正过年也没什么意思,董卓和家里人又不是那么亲,对他来说过年和寻常时节并无太大的差别。
而且这段时间董卓迷上了练武,在他看来在这偏殿练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就这样,董卓便一口将在这处偏殿过年的事情答应了下来。
殊不知董卓却是在鬼门关走了一圈,若是董卓刚才说个不字,那么用不了多久他就可以直接上路了。
李儒得知了董卓的答复后,也是暗自松了口气,若是董卓执意要出来过年,他还真有些不忍这样便送他上路。
董卓答应了待在那处偏殿过年,李儒这心里不知怎么竟是心安了许多。
随后李儒又做了一番布置,虽然几乎长安易主已成定局,但小心驶得万年船,李儒还是觉得再布置一番较为妥当。
李儒命心腹严加看管那处偏殿,闲杂人等别说进入偏殿,就连偏殿的围墙也别想摸到。
李儒的心腹手下暗中将偏殿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更别说人了。
做完了这一切,李儒才放下心来,开始着手布置其他的事宜。
新年这个传统的节日,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古代,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贫穷也好,富裕也罢,全天下的百姓全都翘首以待,期盼着新年的到来。
这年的新年和以往没什么不同,但刘锋却是打算研究一种新花样。
爆竹等老套的东西刘锋觉得没什么新意,所以刘锋便打算为跨时代为这个三国世界发明春联。
贴春联的习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
这个时间,别说春联了,就连对联也尚未普及,百姓们压根就不知道春联为何物。
原本的纸张昂贵无比,就算春联普及了,寻常的百姓们也无法将春联贴到门前。
不过现在锋行纸已经传遍了这个三国世界,纸张不再是从前的稀罕之物,一旦刘锋发明了春联,那春联的普及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心血来潮的刘锋吩咐郑和准备笔墨,并吩咐下人准备几张红纸。
待一切准备完毕后,刘锋提笔,驻足于桌前。
郑和以及典韦许褚等人都是一脸好奇的站在书房内,他们也不知自家主公要搞什么名堂。
沉思片刻,刘锋提笔,开始在红纸上挥毫泼墨。
只见刘锋行云流水,笔走龙蛇,很快便完成了这个时代的第一副春联。
上联是:丹凤呈祥龙献瑞;
下联是:瑞雪贺岁谷迎春;
横批是:万象初新。
书写完毕后,待墨干了,刘锋让郑和将这副春联贴到燕王府门前的两根大柱子上。
郑和虽然是不明就里,但还是按照刘锋的吩咐去做。
不多时,郑和便将这副春联张贴在燕王府的门前。
第四百四十章 喜迎新年
春联一贴上,燕王府的门前立刻便增添了几分过年应有的气氛。
随后刘锋为郑和等人解释了春联为何物,郑和等人听后都是佩服不已。
紧接着,刘锋眼睛一转,派人召甄俨来王府觐见。
为何突然叫甄俨前来这是因为刘锋发现了一个商机。
虽然这商机不大,赚的钱可能也不是那么多,但蚊子再小也是肉,穷怕了的刘锋还是觉得这事可行。
甄俨来到燕王府后,刘锋对着他交待了一番,一脸懵β的甄俨听的是云里雾里。
次日,整个蓟县的百姓都在疯狂的求购红纸。
其中原因无他,正是因为刘锋昨日心血来潮所发明的春联。
就在这时,甄俨宣布锋行商行有大批红纸待售,百姓们蜂拥而至,争相购买红纸书写春联。
但这只是其中一部分百姓,还有许多百姓要不就是不识字,要不就是不懂书法,买了红纸也是白买。
这也没关系,为了能够多赚些钱,呸,是为了百姓们能够过好这个年,刘锋让锋行书院文院的学生连夜赶制了一批春联,也一同交给锋行商行出售。
不过这价钱,自然要比红纸贵上许多。
但蓟县的百姓们现在一个个都过上了好日子,自然不会在乎这些散碎银两。
就这样,蓟县百姓们不管会不会写字,懂不懂书法,都是如愿以偿的将春联张贴在了他们的家门口。
整个蓟县,到处都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春节气氛。
刘锋却是不知道,他这一心血来潮,可把他的老泰山蔡邕给坑惨了。
蔡邕的书法堪称当时一绝,他的飞白体独树一帜,可谓是汉末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蓟县的达官贵族们哪里看的上那些寻常的春联,他们纷纷购买了上好的红纸,提着礼物来到蔡邕的府上拜访,以求一副高大上的春联。
上门拜访之人,不少都是蔡邕的故友,老爷子也不好推脱,只好一一答应了下来。
于是乎,蔡邕的府上便出现了这样的一幕:蔡邕一边在纸上挥毫泼墨,一边在嘴上骂着刘锋
四季长安,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家;
春回大地,红梅含苞傲风雪,绿柳吐絮迎新春;
不知多少副春联在蔡邕的笔下诞生,总之刘锋是打了一天的喷嚏,刘锋还好奇这是怎么一回事
这天,刘锋坐在书房中,书桌上摆着一本破旧的古籍。
这本古籍是前几天糜竺送给刘锋的新年礼物,也不知糜竺是从哪弄来了这么一本古籍。
本来刘锋过年是不收礼的,但看过了这本古籍,刘锋决定破例收下它。
当然了,刘锋也没亏待了糜竺这个大舅哥,刘锋从燕王府的宝库中找了几件珍宝赠给糜竺作为回礼,糜竺也不是个矫情之人,略微客套了一番便收下了刘锋的回礼。
这本古籍明显已经经历了许多年头,封面上只有两个用大篆书写的两个字:越甲
在前世,刘锋曾经看过这样一幅对子: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而这本古籍中记载的,便是鼎鼎大名的越甲训练之法。
这样